分享

3境界与“八正道”

 老树根b0td4712 2022-12-27 发布于江苏

岁月莲上写诗

2020-02-13 11:34·字数:1465·阅读:965

一、唐朝青原惟信禅师,自述一生参禅3境界

佛教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第一层次,我们都能做到,我们普通人就是见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而且认为所见的都是真实。

第二层次,是菩萨修行境界,普通人就见不到了。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的就是这个境界。

第三层次,就是佛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佛的观法叫中观,中观就是将假观与空观圆融的观法,所以中观还是立足于观察对象上的,并没有离开观察对象。

综合地说就是真俗二谛。俗谛就是我们对世间的认识,真谛就是佛对世间的认识。真谛不离俗谛,故而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二、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3个境界:

三、王国维️️读书3境界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就是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境界说”,它不但涵盖了学术方面的问题,也延伸到了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的问题上来。

具体说来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语出晏殊的《蝶恋花》(也称作《鹊踏枝》)。大意是:昨天夜晚时分,刮来一阵猛烈的秋风,使得碧绿的树叶凋零殆尽,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着漫漫的长路,心中顿生迷惘和凄凉之感。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时序的交替,景物的变化,本质上是写人事的沧桑。王国维借此来感叹世事的变幻无常,也意在说明做学问和成大事业初期的迷茫。

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语出柳永的《蝶恋花》。说的是纵然衣带渐渐地宽松了,但是他仍旧不后悔,为了追求伊人的芳心,即使容颜变得憔悴,他也甘之如饴。并且,“伊人”也可以指自己心中的志向或是理想,两者皆是令人念念不忘的东西。在这里,王国维正是想借此说明一个人可以为了心中的理想而默默奋斗,不辞劳苦。

另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语出辛弃疾的《青玉案》。词句大致是说:本是元宵佳节,游人遍地,此时华灯初上,我千遍万遍地寻觅心中的理想人选,可怎么也寻觅不到。就在我猛然回头之际,发现我要找的人就在灯火暗淡的地方。王国维巧妙地运用了该词的意境,表明人只要朝着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就会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总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这三个境界需要依次去经历,即先经历迷茫,再心怀无畏,最后执着前行。那么,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终能豁然开朗。

四、佛教八正道分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

正见就是遵从佛法的基本真理。即,一切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四谛之理,并且能够明确的认识它们,这就是正见。最直接的就是来自《金刚经》的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正见是一切的根本,你只有承认世间一切无常,能有无分别的心,只有持有这样的见地才能正确的修行和生活。

正思维

正思维是让我们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对人、对事要有正面的思考。这有点类似积极人生观或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语

正语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不说假话、空话、谎话,也就是不妄语。其次,是自己的言行要积极向上,不消极。也就是自己的言语要受到正见、正思维的引导。

正业

是让自己的生活和行动受到正见的知道,使得身、口、意合乎佛法的指导。

正命

正命,是正当的生活方式,与之对应的是邪命,邪命是那种欺诈、仗势欺人等种种生活中不好的行为方式。

正精进

精进是要让自己毫不松懈的努力,而正精进就是毫不松懈的努力向正见所引导的方向前进。

正念

正念,就是把正见放在心中,用这样的念头指导和提醒自己。

正定

正定是一种禅定的状态,就是说,在禅定的时候要用正见来指导自己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