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李爽君 2016-04-29

万行上师修行系列问答(二)——修身静功高层法门

一、深言静坐

A、高深静坐 

2、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大家平时打坐,哪怕只坐十分钟、二十分钟,姿势也一定要正确。刚开始静坐姿势没有坐正,以后就很难纠正。因为身体的神经有一种记忆功能,它会形成一种惯性。如果刚开始学静坐你的姿势不正确,七天以后它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再想纠正就不容易了。所以七天就可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你能二十分钟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二十一分钟、二十二分钟,乃至三十分钟、四十分钟都能保持这个姿势,随着时间的增加,你的姿势就永远保持这样。我们的身体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功能,当你的姿势正确了,一定会有一种感应,能接收到某种力量,身体里面的力量自然会苏醒。

姿势不正确,再好的法给你,不要说你不能感应,修不出东西,一旦修出一点点力量,由于姿势不正确,你的身体也会生病。因为姿势不正,气就会在体内调整。如果调整不过来,就像水管一样,里面的水充足了,可是你把它折了几个九十度,水冲不过去怎么办呢?中间一定会破裂,水从中间漏掉。如果水管子很顺,水就畅通,管子就不会崩裂。

 姿势不正确,阳气就产生不了,坐得越久身体越消沉,越招感阴性的力量。阴性的力量一多,思维就偏激,就容易进入狭隘的区域,形成恶性循环。大自然的力量让阳光的人更阳光,让阴暗的人更阴暗。就像一些补药,比如人参,它让身体好的人吃了更好,让身体差的人吃了更差。不是身体虚的人吃了人参就好了,不是这样,虚不受补,所以身体虚的人不能吃人参。人参是“欺弱怕硬”。大自然的力量也是这样,你的姿势摆得正确,接收的都是正面的信息和力量。一个心正、有正念的人,姿势一定正。姿势不正的人,一定是身体里面的气偏邪了。气偏邪,念头就偏;念头偏,思维就偏;思维偏,身体就偏,就变形。---整理自其心无住(下)二十五.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3、九正道 

正见、正思唯、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八正道是围绕“身口意”三业而设的,我们还可以在前面加一个“正身”,就成“九正道”了。记九正道有个诀窍,当一盘腿,大家首先问自己有没有“正身”,身体坐端正了没有,姿势调好了没有。然后再问自己有没有后面的八正。如果我们能把这“九正道”学到家,何愁不入道,不破无明,不了生死? 

佛祖只不过是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走完了这个过程。我们尽管也在走,但没有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走完这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昏沉就是散乱,不是散乱就是昏沉。昏沉、散乱就像两个魔鬼始终折磨着我们。但是,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尽管散乱、昏沉折磨着你,如果你的姿势正确,在坐一支香的某个时刻你还是会有感应的,不可能一直都散乱。有的人一上座就散乱,有的人是快结束了散乱,有的人是在中间昏沉散乱。而我们的头脑有个共性:昏沉一阵后一定会清醒,散乱一阵后一定会专注。因为我们的气血是上下循环的,当气血走到下面,脑袋缺血缺氧,自然会昏沉。当它走完了下面的过程,开始往上升时,头脑得到了供血供氧,自然就清醒了。就在这清醒的几分钟里,如果你捕捉到了,你就进入状态不会再昏沉了;如果捕捉不到,气血又开始往下走,你又会进入第二次昏沉。当走完这个过程,气血又开始往上升,脑袋的供血供氧又足了,这时候你又开始散乱了。如果你的功夫用得好,就不是散乱而是专注。如果始终都能保持专注,接着就是心安,喜悦了。如果这个过程中你身体的姿势很正确,再往上走,自性的光芒就会出现。

 我们身体有个秘密的运行规律:肩膀越往下沉,中气越往上升。中气越往上升,头鼓得越圆,越不缺氧,细胞越活跃。你自然就有正念,自然能正精进,从而产生正定。有了正定,怎么会没有正语呢?实际上,八正是在一念之间完成,不存在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再到第三步……刚才讲到八正道不外乎身口意三业。如果这三业都降伏不了,你凭什么修道悟道呢?更不要说是弘法了。身口意降伏不了,你连与人共事,获得别人信任、信赖的本钱都没有。

我曾经说过我们东华寺的三个禅堂(养正堂、自在堂、兜率天),养正堂就是养“八正”,在这里把八正养好了,就到上面的自在堂;在自在堂里获得自在了,再到“兜率天”去。如果你在东华寺常住没有经历这三个阶段,想有很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我们佛教讲的“修养”“修炼”,实际上修是修,养是养,炼是练,修、养、炼是三个层次。 

 尽管我们具备了正信,相信自己就是佛,跟佛相比不增不减,可是为什么佛能起妙用,我们就起不了妙用呢?因为八正里面我们只具备了一项两项,或者四项五项,而不是八项都具足,缺一项就不能圆满地生起妙用。就像一部机器一样,缺少任何一个部件都不能正常运转。

实际上,无论心态还是身体上的功夫都靠日积月累,靠方法加时间的投入,沉淀再沉淀才会出功夫。不投入,不沉淀,怎么会有功夫呢?---整理自其心无住(下)二十五.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4、我们这个禅堂为什么叫“养正堂”?究竟要养什么,正什么?

心正、气正、正知正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正姿势。要是你往这里一坐,腰弯下来,胸口就会顶得难受;要是腰一挺,气就通畅,脑袋就不缺氧,你就不昏沉了。越是弯腰,气越升不上来,脑袋就越缺氧缺血。长期缺氧缺血,脑细胞就死亡。结果人还没老,已经得健忘症、老年痴呆症了,多可怜啊!

不记得哪位祖师说过,原话不记得了,意思是:蒲团一坐,跏趺一盘,腰杆子一挺,下颌微收,目视一米,双肩一沉,脖子上伸。保持这个姿势从一七到二七、三七,乃至七七,如果没有与道相交,与道感应,你来找我。可是现在我们坐在这里东倒西歪,想用功都用不了。如果往这里一坐,腰杆子一挺,从小腹猛呼几口气,就像拉风箱一样把气吸到底,呼彻底,吐故纳新之后,肩膀往下一沉,脖子往上一伸,氧气血液马上就输送到头部,这时候一定是越坐越有精神,怎么还会昏沉呢?

但是,有了精神以后,接下来脑袋里面就开始开运动会了,像万马奔腾,有百万大军在里面呼喊拼杀一样。这是好事,脑袋从没有念头,到有很多很乱的念头,到念头越来越多,越来越迅速,一秒钟有成千上万个念头。达到这个程度,说明你的思维打开了,智慧打开了。尽管这些是妄想,但妄想也是智慧的显现,也是生理机能活跃的体现。

打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非常散乱的阶段,必须有这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出现,你想开一点点智慧都是千难万难的。当妄念纷飞的这个过程结束后,你才能抓住一念持续下去,入道才有希望。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把养正功夫做正,做足,做到家。---整理自其心无住(下)二十五: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