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母亲 -- 乡情紫云 -- 郑庆宁

 乡情紫云 2022-12-27 发布于贵州
乡情紫云(2022.第135期,总第611期)


怀 念 母 亲


郑庆宁


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猛然从梦中惊醒:母亲又淋雨了吧!
看着头顶的一片漆黑,一下回过神来:母亲不会再淋雨了。永远不会!
2000年1月2日,世界沉浸在喜迎千年的狂欢中,母亲的生命之车刺耳的刹车声催开了我沉睡多年的泪水大提。
那是女儿出生后第十二天的下午,单位的老宿舍里,温暖的火炉,妻子在女儿耳边的呢喃,砍鸡肉时响亮的刀声,都在宣告着我初为人父的喜悦和幸福。门外的摩托车声裹挟着的一股冷空气惊醒了屋里沉睡的温暖。两个堂兄弟站在门口,表情跟冬天的景色一样单调严肃。他们在风中颤抖着的声音,让我知道了母亲摔倒了的消息。“严重!”我已经做好了母亲摔伤甚至摔得血肉模糊的最坏打算。可是,当我骑车一路狂奔赶到老家时,更严重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冬天彻骨的寒冷:僵硬的母亲静静地躺在木板上。
我知道,那个时候,我的天空整个塌下来了。
眼前这一切怎会让人相信是真的呢?就在四天前,知道妻子出院了,母亲还带着家里的亲人,从老家送来了油盐蛋米等吃的。几十公里的路程,母亲领着一支亲人的队伍,乘着一辆三轮车,在风尘中颠簸两个多小时,到达我的住处。看着母亲指挥大家把带来的物品搬进屋里的时候,我那时觉得,为了见自己的孙女,瘦小的母亲,就是一个威武的将军。
可是,四天前那位在亲人面前容光焕发神气十足的母亲,为何会一动不动地躺在木板上了?
年迈的奶奶坐在冰冷的石凳上哭得沙哑。最早就是她先到母亲摔倒的地方去的。全村人都去修路,村里就剩下奶奶和几个年幼的孩子。奶奶在家里围着柴火细数着她生命中的每一个冬天,孩子们纵情地挥洒笑声去抵挡山村里的严寒,当他们欢笑着奔跑到那口大井边,笑声像被寒流冻住一般突然静止,鲜红的井水,和井里蜷缩着的人一下又让他们大声喊叫并四散开来。似睡非睡的奶奶步履蹒跚跟着孩子们来到井边,眼前的一切也让她忍不住惊呼起来。“井水全都是红的啊!”事后奶奶用颤抖的声音向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她到井边看到的场面。
在去看我的妻子和出生的女儿时,母亲与我岳母约定,过几天所有的亲人都要再次去祝贺女儿的出生。作为主人的母亲,要负责所有的接待,所以母亲从我在的那所小学回去后,就一直在为庆祝我女儿的出生做准备。当全村人都去修路的时候,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母亲留在家里洗衣服,她要把家里安置妥当后再到我那里好好的住两天。没想到在洗衣服的过程中,多年的老毛病犯了,母亲从三四米高的井沿上倒下,头撞上井里露出的石头,又掉进水里。奶奶只能把母亲拖到井边,还是最先赶到的舅舅把母亲背回家里的。
晚上,我和叔父们来到井边,看到电筒光下血红的井水,我想象着母亲倒进水里的那一幕。一生在絮叨中度过的母亲,失去知觉在静默中离去,除了被扑面而来的鲜血吓得惊恐乱跳的井水,那一刻,世界在她眼前无声无息。

那个冬天,母亲的那一摔,冰冷的井水,我,还有整个山村,都是颤抖的。此后,每一声轻响,都会让我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没了母亲,她生前的一点一滴才在眼前慢慢清晰起来。
母亲的勤劳和节俭是出了名的。那个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奔忙也难以填饱肚皮的年月,能把全家都照顾好,不让一个人饿肚子,还有适当的余粮去支助别人,是与母亲的勤劳和节俭分不开的。农事的琐碎和辛劳,让长期操持家务的母亲变得机械木讷和唠叨。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母亲不停地忙碌的身影:天还没完全亮,母亲就早早起来,砍猪菜,生火煮猪食,又晃动瘦小的身子去村外挑水。当天完全亮了人们也起来的时候,母亲已背起农具,在让我们往灶里再添两把柴火、放牛时记得给猪喂食、记得锁好门的嘱咐声中,先于全村人到山上去了。寂静的山里响起的锄头敲击岩石的声音,是母亲催促全村人上山劳动的号角。可是,中午烈日当头,人们都回家吃午饭了,地里仍有母亲弯着腰的身影。常常是我们把饭做好了,又等了好久,母亲才背着满满一大背的或柴火、或牛草、或猪菜回到家来。吃好午饭,人们还在家里睡午觉的时候,母亲又匆匆的往地里去了。这一去,又要等天完全黑下来。往往是众人归来了,我们打着火把去才把母亲接回来。母亲有病在身,一发作时会晕厥倒地,人事不知,可她每天还早出晚归,让我们心疼又担心,不断地提醒甚至责怪她,要她早些回来,但总是不能凑效,第二天,又会继续重复头一天的经历。那个时候的老家,没有任何娱乐方式,每天伴随人们的就是青山黑土。我想,能每时每刻陪伴和见证母亲瘦小的身影在山路上跋涉的,唯有日月星辰。
当年一身红妆走近父亲的少女,就这样在生长着岩石和庄稼的土地上,用汗水和青春喂养我们,慢慢成了满头白发的母亲。
如此勤劳对自己几近自虐的母亲,在生活上又是怎样“款待”自己的呢?回想母亲去世十多年了,我一直要对她说点什么,但每次一提起笔就忍不住含泪放下,都是因为母亲生前时经历的苦辣辛酸。我们老家是典型的山里,一点可怜的水田,生产出来的稻谷,除了预备下一年的种子外,要想吃上一顿饱饱的大米饭,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一年四季的主食就是包谷饭。现在都提倡吃粗粮,但谁又能体会到吃的净是粗粮的感受?就着没有一点油星的白菜、土豆、大豆,或者烧辣拌霉豆腐之类的菜,玉米饭到达胃里的过程就是一场痛苦的旅行。可即使是这样难以下咽的食物,母亲从不舍得浪费一点,剩了的饭菜总是热了再吃,热了再吃。那个年月,人们都贫穷,在我们那个仅靠种点庄稼来过日子的村子,能填饱肚皮已经很是艰难。为了能保证有吃的,母亲从来舍不得把任何还能吃的丢掉,包括一些变质的食物。所以小时候我们吃腐烂的豆子,发黄的菜叶,甚至放置好几天都有些发霉的食物,那是常有的事。今天,看到黄澄澄的包谷饭,人们都在夸赞粗粮的好,争着去买来吃的时候,我总会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停下脚步。当我想把一些吃剩的饭菜倒掉的时候,小时我们皱着眉头把那些极苦反胃的食物咽下去的情景也总会浮现在眼前,端起的饭菜又会被我小心的放下,就连妻子和孩子都受到我的影响,都很可惜家里吃剩的饭菜,从不轻易倒掉。
可是,如此节俭的母亲,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却是从不吝惜,一定把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客人:一块搁了几个月的腊肉,一把买来放了很久的面条,几个赶集时要拿去换钱的鸡蛋,或者是什么都没有时吃饭中途往锅里加上的一瓢猪油。在做这些给客人吃的时候,我们是无福消受的。母亲总是对我们说:“先等客人吃好走了你们再吃。”那是一个饥饿的年月,即使人们比现在的人吃相斯文百倍,但不要说是腊肉这些相对稀罕的佳肴,就是勉强可以填饱肚皮的饭菜,锅里总是会被吃个精光。因此客人走后我们“再吃”的往往是委屈的泪水、母亲满怀愧疚的拥抱和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语。其实,我们委屈的不只是那些好吃的被客人都吃了,还因为陪客人吃饭的母亲一点也没有吃到。每一样好吃的都是母亲精心保存好久的啊!但她总是把肉或好吃的往客人面前夹,而自己就象征性的往碗里舀一点汤或者几粒辣椒。

直到现在,我仍牢牢记住了母亲的勤劳和节俭,记住了母亲教育我们待人的美德:忍嘴待客。

母亲一生与土地为伴,她手掌上厚厚的老茧和扭曲的手指读懂了山里的艰辛和苦难,她不希望我们像她一样永久地呆在大山里,锄头一遍遍深入泥土里的声音是母亲对我的敦敦教诲。读书时的我也曾迷茫过、调皮过,比起今天教育子女的方式,母亲的话简单而朴素:“好好读书,就不会像妈一样挨太阳嗮着雨淋了,也不用再吃包谷饭了!”相对于语文老师勉励我的“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母亲的这句话更有力更亲切地陪我度过了整个学生时代。初三毕业那年,我和堂哥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师范学校,录取的消息是老师从几十里远的学校走路去家里告诉我们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飞一般跑去告诉正在茂密的玉米地里除草的母亲:“妈,我考取学校了!”她先是一怔,然后立即放下手里的锄头,拉着我往家里跑。看到学校的老师,证实我被录取的消息,行动迟缓的母亲瞬间变得麻利无比:安排我去烧水,指挥父亲去杀鸡,她则小跑着到几里远的乡里去买些招待老师的食品。那天,母亲轻快的脚步声,和她与乡邻们打招呼的笑声,全都散发着喜悦和幸福的气息。多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位小兄弟给我讲他多次择职被录用的事:当做农活回家正在洗脸的母亲在电话里听到他被录用的消息后,说了声“儿啊……”然后电话就掉进脸盆里去了。我忍不住一把搂住这位小兄弟狠狠流了一回泪:为我们的新生,为我们都有一位用一生去疼爱自己的母亲。
母亲一生没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就是去乡里赶集。我在那座长满石头的小城读书,城里有着家里没见过的高高的楼房,旁边就是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每次在长途汽车上颠簸,我总想到要是母亲不晕车,也带她出来,走走看看该多好!师范三年,毕业,工作,找个孝顺的媳妇,我用美好的愿望朝着回报母亲的路一步步地努力着。可没想到,在母亲刚看到她的孙女一眼之后,竟然与世长辞,让我所有的愿望都成了终身的遗憾。
那一年,两个妹妹都在外地打工,两个弟弟也还在读书,知道母亲离世的消息,弟妹们匆匆赶回家里,围着母亲,相拥而泣。今后,没了母亲的我们,是不是会像一串断线的珠子,跌落在坚硬的土地上,将蹦跳着四散而去?
把母亲的后事料理好后,两个妹妹留在家里陪着父亲,我把读书的弟弟们送到他们的学校,也回到自己工作的地方。母亲没了,不能就这样让读书的弟弟们耽误了,孤立无援的父亲有些六神无主,家里的事自然落到我和妻子的肩上。上课,带孩子,照顾两个弟弟读书,我们用母亲耕耘土地的坚韧努力地撑起这个家。那段时间,我慢慢体会到,终年俯身在地里侍弄庄稼的母亲,原来一直是以弯弓的姿势,期待自己的儿女长成一支挺拔的箭。
两个弟弟毕业,妹妹们结了婚,我们也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一切都在朝着梦想般的生活有条不紊地前进着。我在惬意地享受这一切的时候,却总是不住的伤感:高大的楼房,热闹的街道,甚至现在随处可见随时可享用但小时候过年都没有的生活方式,我那苦难的母亲,竟是一生都没机会看看,更别说亲身体会了!在一次培训的时候,老师德育课上举了一个《来一斤母爱》的例子,我止不住心如刀绞:小时候不听话,长大了又来不及孝敬母亲,要是真有什么可以换回母爱,即使是小时候听着母亲烦人的唠叨,我也愿意倾尽所有!
失去母亲的我伤痛得不能自拔,每谈到或忆起母亲,我总沉浸在母亲经过的悲苦中,自责得难以释怀。一个深夜,我又从梦中醒来,读到一段关于母亲的文字,不禁万分辛酸,又有一丝释然: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她用她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作者简介:紫云第三小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