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茶香飘万里 2022-12-27 发布于山西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但自魏晋以来,南方经济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郑学檬先生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中,分析了技术进步在经济重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力图从另一角度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郑先生还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除此以外,以下因素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也应考虑。

⑦医学知识的进步。医学知识的普及与医学水平的提高,导致南方人口增加,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⑧气候因素。北宋末南宋初,气候转变为寒冷期。气候的转变对南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各不相同。寒冷期的气候,温度降低,气候干燥,降水量减少。这种变化对北方不利,对南方开垦沼泽地区却是有利的。

⑨水利兴修的不平衡也是一个原因。隋唐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安史之乱前,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是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恢复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则逐步走向了萎缩与衰落。而江淮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则在安史之乱后数量呈现逐步增长的势头,即使在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动荡环境中,水利工程也多有兴建。宋室南迁后,水利更是大规模兴修,甚至数百年不见大规模的水灾。因此有了“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

(2)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起,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的战乱与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南方经济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再起,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南迁的历程,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黄河流域战火连绵,北方人民举族南迁,“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②隋唐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南方经济也迎来了第二次飞跃。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愈加明显。

③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靖康之变后,中原战乱再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的高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南方经济也随之出现了第三次飞跃,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的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终于完成。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同时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论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传统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因此,宋代以后,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不仅学校教育兴旺发达,而且总体水平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①经济重心南移直接促进了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首先在江浙一带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以后,使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缴纳的赋税成为国家机器赖以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成为必不可少的财政经济要地。

②同时客观上也促使了当时统治者对这一地区控制的加强。经济重心南移以后,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人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生活方式基本上成为了全国其他地区人们竞相模仿、效法的典范,其经济盛会的表率作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

经济重心南移使得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地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患多来自北方,所以历代都在北部边境驻扎有重兵,同时,首都也大多设在北方。唐代以前,北方经济发达,经济重心与军事政治重心大致符合。中唐以后,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军事政治的重心仍然在北方。两重心的分离,使发展联系南方经济与北方政治的运输系统成为当务之急。在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的古代,利用天然水道要比在陆地上修筑道路省时、省力得多。大运河的兴起,对中国古代贸易习俗、商业习俗有重要影响,并且对沿岸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有深远影响。

④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其一,学校教育兴旺发达,其总体发展水平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具有明显的示范与表率作用。当时江南不仅设置有众多的书院,普及型的私塾更是难以计数。北宋时所建的书院,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东南地区。至于各地兴办的私塾学校,更是不计其数。其二,人口的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三,学者如林,大家辈出。宋金时期至今在学界仍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文化名人约90%左右皆为南方人。江西学者的成就尤为突出。唐宋八大家中,江西占了三位。其四,代表儒学正统、中心地位和反映学术文化时代发展方向的众多学派也多分布在江南。两宋时,可谓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宋代儒学摆脱了官方一统的局面,分散于各地的思想家自由阐发,各树一帜,因不同的地域界限分别形成各自的学说。其五,在科举取士方面,江南占有明显的优势。宋初,进士科是科举的主要形式,其录取人数,在地域上的显著特点是西北少,东南多。

南北经济差距拉大,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怎么发生的?

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除了一些吸睛的数据之外,我们也发现了大量人口南流的趋势。这一现象在中原大省河南表现得最为明显,户籍人口过亿的河南,常住人口竟然只有九千多万人,有着一千多万的人口外流。而这些人的流向,大多是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实际上,我们仅仅从几个超一线城市的分布就能看出来南北方的吸引力,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只有一个首都北京镇守北方,其余都是清一色的南方城市,人往高处走,能提供更高的工资和更多就业机会的南方自然就成为了打工人们的首选。事实上,这种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四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当中,经济重心南移一直都在默默发生着。

第一阶段,北强南弱

提到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我们首先获得的信息就是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是曾经在北方的,这个时期主要是在上古的原始氏族社会乃至西晋时代,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地理环境因素以及古代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在上古氏族社会的时候,中国的农业生产刚刚萌芽,基础的农业最早是撒播状态,就是不经过耕种,直接将种子撒在泥土之上任其自生自灭。后来耕作技术渐渐进步,人们开始用耒耜,石铲等工具耕种,将种子埋在泥土之中,给种子以更好地生长环境。这是农业革命的一大步,使得农业产量大为提升,但这个时候的上古先民却又陷入了另一种困惑。

土地太少,产出的粮食不够吃的。没有土地就去开垦荒地嘛,在神话传说之中,就有一个叫做燧人氏的上古部落首领,教会了人们用火去开垦荒地,将杂草灌木一把大火焚烧干净,再于草木灰滋养的肥沃土地之上进行耕种,就是我们所谓的“刀耕火种”,粮食产量就能大为提高。所以在夏商周时期,掌管用火的官员“火正”都是一个费城重要的官职。

杂草灌木还好烧,但是遇到原始森林和参天古木,先民们可就犯了难了,这些枝干粗壮的树种即使是燃烧之后还是十分坚韧,人们只能用石斧、石钺等来一棵一棵进行砍伐,效率十分低下,后来有了青铜器情况也没有改善多少。所以在远古时期,要想开垦出来一篇新的荒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这种情况到了南方就更加困难了,南方的树种更是高大粗壮,大片的山地丘陵和原始森林覆盖,让南方原住民们所能耕种的区域十分有限。别看早期出现的河姆渡遗址比北方的半坡遗址早上很多年,但起步早并不代表发展好,直到商朝的时候,南方地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只是一些小的部落联盟罢了。

并且刀耕火种这一方法在南方也并不是非常适用,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再加上大片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地面上集聚的水分很难挥发,十分潮湿,沼泽水潭众多,即使是点了火也燃不起来,也就没法开垦荒地了。

并且,这种温暖潮湿的气候非常容易滋生病菌,形成了古代人停止闻风丧胆的“瘴气”,古代官员只要是被贬谪到南方地区,基本就是被判处了死刑,生存几率渺茫。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劣势,使得南方的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发展十分滞后,远远落后于北方。

但是这一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到了一定的改善,当时的吴楚越三国对南方地区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吴楚越三国能够对南方地区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主要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首先就是铁农具的大规模运用,尤其是“铁锯”的发明,让南方人民终于有了对付原始森林的办法。耕地多了,生产力自然也就上来了,再加上北方的政治制度的直接注入,让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秦始皇首次统一中国之后,第一次将中原王朝的制度推行到了南方地区,郡县制的施行也让南北方更加连接为一个整体。汉承秦制,也接手了秦朝的广大疆域,继续对南方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各自割据一方,三足鼎立。吴国占据了江南地区,并且因为中原大乱,大批的士人带领着自己的部曲、民众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为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第二阶段,南北相持

东吴将南方地区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之后,并没有享受太过长久的太平,最后魏蜀吴三国都被司马家族占了便宜,就收过去建立了晋朝。但是晋朝这个朝代一直都是非常混乱的时代,刚刚建国不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把中原地区搅得天翻地覆,虽然最后被平息掉,但也极大的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根基。

并且,由于三国以及西晋时期的动荡,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发展没有太多精力关注,给了鲜卑、南匈奴等民族以良好的发育土壤,西晋的时候甚至是这些游牧民族在帮着汉人王朝镇守边关,把握大权,甚至有着大量的胡人内迁,与汉人杂居。这就埋下了非常深的隐患,直接导致了后来西晋的灭亡。

西晋末年,北方又陷入了混乱当中。氐族人李特流民率先发难,举兵起义,匈奴人刘渊随后建立起来了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汉赵。自此整个北方优先乳了一片杀伐之中,匈奴鲜卑羯氐羌各个游牧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而北方的汉人则迎来了历史上的至暗时刻,饱受杀戮,史称五胡乱华。

正是由于北方的战乱,使得北方汉族再次大规模南迁,带去了大批的劳动力以及各种新型的劳动工具。这一时期,由于南方的荒地已经被开发的七七八八了,勤劳的古代劳动人民有在丘陵山地之上开发出来了梯田等农耕形式,再次拓展了南方的耕地面积。这时候建立的东晋也是第一个偏居南方的汉族政权,只有这么点地方,自然是要好好开发,于是就从国家层面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等,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南方各地在官民两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但是这时候的北方就没有南方这么幸运了,政权更迭迅速,汉族人口锐减到400万,只靠着乞活军等汉族势力才让北方汉人不至于灭绝,而其他民族都是游牧民族转化而来,对农耕技术等远没有汉族了解,再加上连年战乱,北方的经济实力连年倒退。

此消彼长之下,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开始向着北方追赶。到了隋朝再次统一南北方,让中国重新回归到农耕民族统治之下的时候,南方的经济水平已经和北方大体持平了。经过唐朝百余年的发展,北方才缓过气来,但好景不长,多苦多难的北方大平原有遭受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又是一次大的民生凋敝。

北方人民又是民不聊生,于是又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大批人口注入南方地区,又是对南方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即使是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权更迭严重,但也只是上层统治势力的争夺,南方大体还是十分安定的,民众在谁的统治下都是照常农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在五代时期,南方的经济水平开始超过北方了。

第三阶段,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五代十国的混乱最后由宋太祖赵匡胤所终结,但宋朝的子孙们并不争气,不仅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讨回来,甚至在百年之后直接丢掉了整个北方地区,发生了赫赫有名的“靖康之耻”事件,汉族政权再次偏居一隅,继续对仅有的一亩三分地进行开发。后来由于元军的入侵,宋朝军民最后退守到珠三角地区,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深度的开发,为后来珠三角的发展也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除了基础的农业发展之外,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进行了一次大发展,东南沿海出现了几个较大的港口,进行海外贸易,元朝接手的五十年里,泉州、广州等地也是航运繁荣,南方从农业和商业上都超过了北方地区。

结语:

最后历经明清两代,即使是北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南方也是稳稳地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不论是“苏湖熟天下足”还是“湖广熟,天下足”,都是南方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后来虽然东北由于毗邻苏联,尽心那个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水平暂时超过南方,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南方又凭借繁荣的商品经济以及大批量的进出口贸易重新赶超,继续保持着全国经济重心 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