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呃逆,影像给了我们提示

 老赵0717 2022-12-27 发布于山东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患者男,76 岁,眩晕、恶心 1 天
现病史:1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口齿不清,肢体感觉减退,无畏寒发热、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遂来院就诊。高血压病史 20+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既往史: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偶饮酒,量少,吸烟 30+年,约 10+支/天。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口齿欠清,右侧软腭低垂,咽反射消失,伸舌居中,右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力 V 级,肌张力不高,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均未引出。

我们先来看影像资料:
DWI:

图片


ADC:

图片


T2FLAIR:

图片


MRI 影像描述:DWI 示延髓右份小片状高信号,相应 ADC 区域低信号,T2FLAIR 上相应部位稍高信号。

结合影像及症状,可以很快做出诊断:我们熟悉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治疗上予以抗聚稳斑等治疗,病程中出现顽固性呃逆,排除周围性疾病及药物可能,考虑中枢性呃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呃逆发病机制

呃逆是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刺激后引起的不自主的反复膈肌痉挛,伴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并可发出特有的响亮的声音。呃逆按病因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两大类。中枢性呃逆是由于延髓呼气区的破坏而引起的呼吸不平衡和自发吸气,并与迷走神经背核及孤束核有关。周围性呃逆是指直接刺激胸部、颈部的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指供应小脑后下及延髓背外侧的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所致缺血性损害。

中枢性呃逆在延髓上的常见病变部位

下面我们来看迷走神经背核及孤束核在延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图片

图片


正如该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梗死部位在延髓背外侧,累及底部核团(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故出现中枢性呃逆也能合理解释。                                  

病例展示

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病例:

图片

图 1
图 1  一例 76 岁男性患者,反复呃逆 4 天。DWI 显示在右侧延髓背外侧微小梗死灶,T1W1 相应部位稍低信号。

图片

图片

图 2
图 2 是另一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患者,DWI 可见右侧延髓背外侧高信号,T1W1 相应部位稍低信号,T2W1 高信号。


作者 | 秋雨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