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点名见周总理,聊天时毛主席直言:有个问题困扰了我15年

 天宇春涛 2022-12-28 发布于北京

一起走过了十几年充满血雨腥风的革命道路,毛主席与周总理早就成为了彼此最忠实的革命伙伴。在革命胜利后,党和国家的许多干部都在“衣锦还乡”,唯独周总理一直奔波忙于国事,从不提出回家的的申请。为此毛主席感到非常疑惑,甚至还亲自询问起周总理这个问题。

图片

周总理对家乡的眷恋

1898年,周总理出生于江苏淮安,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对于他来说,这里便是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但自从1910年离开这个地方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1921年周总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常年的革命斗争,让他每天都过得十分的忙碌,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周总理是因为忙,所以才不回老家探望。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他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任总理,按理说他应该要回乡祭祖光耀门楣的,但是他依然没有回去,甚至数次前往苏州处理公事时,他也是忙完就离开了,丝毫不作停留。这让很多人非常疑惑,难道周总理不喜欢自己的家乡么?

事实上,周总理对淮安老家有着深深的眷恋,估计做梦的时候,他也曾梦过自己回到孩童时候在家门前嬉戏打闹的身影。由于周总理时常要坐飞机出国进行国事访问,每次在飞机准备到达淮安上空时,他都吩咐飞行员开慢一点,飞行员知道总理这是想家了,所以特地降低了飞机的高度,让他能清晰的看到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城一池。每当飞过了淮安的领空,飞行员都会问周总理,还需不要再盘旋观看一次,但是被周总理拒绝了,他说飞机的燃油很贵,不需要做无端的浪费。

不仅如此,在每次大会上,周总理遇到淮安的干部都忍不住多问几句。所说的话每次都差不多一样,就是问问家乡的父老乡亲吃的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如果有干部不了解情况,他还会“责备”几句,叮嘱他们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出发,关注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不回家,只是为坚守党性原则

1964年,从老家探亲回来的毛主席忍不住询问周总理,他为什么从来不回自己的家乡,就算是见一见亲朋好友,缓解一下自己的思乡之情也好啊,就当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休息。但是周总理却表示,家乡的亲朋好友见他作为一国总理,总想让他帮忙谋一些差事,这让他十分的为难。回家探亲固然是好的,若同意了他们的请求,那就会损害到国家的利益,损害党性原则的问题;若是不同意,亲戚朋友之间难免都说他是不近人情的人,怎么样这件事情都不会有好结果,他索性就直接不回去了,不见面自然能省掉这些烦心事。

周总理不仅对亲戚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对自己的亲弟弟也是如此,甚至是有些“不近人情”。周恩寿也是我党优秀的革命战士,在斗争期间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就因为周总理的要求,所以他不得不顾及影响,分配的职位越低越好,得到的工资也是越低越好。而当周恩寿回老家探亲,只要他多待上一天,周总理也是不允许的。淮安老家的屋子坏掉了,周总理也不允许周恩寿重建,看到周总理如此“决绝”,周恩寿十分不解,他甚至还问哥哥,难道你就不想家么?周总理每每这个时候都转身望向屋前的海棠树,直截了当的说不想,其实这些都是他不得已的“托词”而已。

尽自己的能力帮扶亲友

为了坚守原则,周总理虽然不能为家乡的亲戚谋利益,但是只要他们来北京,他都会用他微薄的工资热情的招待。上世纪50年代,由于周总理的嫂子在家乡生活艰难,不得已带着孩子上京投奔周总理。周总理在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便将他们留了下来,还为他们安排了住处,从自己的工资中取出一部分照顾母子俩的生活起居,后来还将侄子送去部队中历练,下基层学习。直到嫂子年老体弱多病,他还将自己的工资补贴给嫂子用作治疗的费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总理的生活一直过得非常的清贫,一日三餐大多都是以粗粮窝窝头为主,导致他长期营养不良。但是只要家里有亲友上门拜访,他还是会尽量让他们吃顿好的。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愈发的严重,身边的陪侍人员询问总理关于身后事的安排,周总理表示,自己不需要落叶归根,只需要将他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湖海就可以了。

图片

结语:

周总理为了遏制“走后门”的不良之风,宁愿将思念之情埋于心底,也不愿回乡省亲,他不仅对其它干部有着严格的要求,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他作为一国总理,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周总理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