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江楼公园有一副奇联,

 闲之寻味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来自四川

原创

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有一座“望江楼”,据说楼中有一个“上联”,相传为清代才子所作,一百多年来,都没能征得完美的“下联”。

这个上联后来被收录进了类似《名联观止》、《楹联大观》之类的赏析书籍,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此上联为: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那么,这一则上联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由何人作?在它问世的一百多年间,难道真的没有人对出下联吗?说起成都这个望江楼的历史,其实还和唐代著名的女诗人薛涛有关。

一、望江楼的历史

据说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父亲,本来在京城里当官,后来移居成都,在成都生下了她。薛涛八、九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也是一个天才儿童。

稍长以后,薛涛就开始变得特别爱打扮,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后来她的父亲在外当官,意外死亡,她就沦为了歌姬。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薛涛十七岁的时候,因为在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宴会上表演,声名大噪,世人都知道蜀地出了这么一位才女。

再后来,薛涛犯了事被流放,居然通过写诗获得了赦免。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到底有多欣赏她的才华。

薛涛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在成都遇到了风流才子元稹。她和元稹谈了一场恋爱,元稹叫她留在成都等自己回来,结果元稹却一去不回

于是薛涛就在当地的碧鸡坊,修建了一座“吟诗楼”,孤独终老。薛涛隐居成都以后还是时常作诗,她经常把自己的诗写在一种特制的彩色笺纸上,后来这种纸就成了当地的“特产”。

不过到了元朝的时候,制造这种笺纸的技术,就已经很少有人会了。至于薛涛原来居住的吟诗楼,也早就被战火所毁了。

到了明朝时期,蜀王朱椿就藩成都。他打算仿制“薛涛笺”当作贡品,于是就在锦江的南滨盖了一座造纸厂

为了宣传这种笺纸是正宗的“薛涛笺”,朱椿命人在附近伪造了大量与薛涛有关的“遗址”,比如“薛涛井”什么的,后人深信不疑。从此,“薛涛井”就成了当地的一个风景点。

时间来到清朝,皇帝和历任地方官都因仰慕女诗人,派人在“薛涛井”附近增添新的建筑。相继盖了雷祖庙,重建了“吟诗楼”,以及浣笺亭等等。

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至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在七十二年间,吟诗楼经过几度扩建,毁损,再重建,“望江楼”终于诞生了。

这个出资修建“望江楼”的人是清代一位才子,名叫马长卿,是成都双流人,清光绪五年的举人,官至“直隶州知州,加四品衔”。

不过马长卿当初提议修崇丽阁(即望江楼)时,应该还没有那么大的官,所以很多资料上都只说他是“蜀绅”。

马长卿的家族很有钱,在当地开了多绸缎庄和杂货铺,又在成都雇用了几万户织工,专门替他们家织布,再运到宜昌、汉口和上海等地去售卖。

因为出生于豪富之家,马长卿从小既不缺衣,也不少食,所以他在精神上还是算比较有追求的。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马长卿有感于当地人不爱读书,为了鼓励乡民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他在回澜塔的旧址上修建了“崇丽阁”。那么,这座阁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华阳县志》的记载:“阁凡五级,碧瓦髹栏,觚棱壁当,井干六角,塔铃四响。登高眺望,江天风物,一览在目矣。”

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上联,就是这座楼建成当时写下的。不过这个上联到底是不是由马长卿本人亲自捉刀的,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建楼的目的是宣传文教,所以马长卿当时故意出了一个上联,在社会上广征下联,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对出完美的下联。

二、望江楼公园的奇联为何难对?

望江楼公园里这奇联,为什么这么难对呢?还是因为对联的规则比较复杂了,难点主要集中在上联的前六个字上。

上联的前三个字“望江楼”,是一个“专有名词”,所以要想对上这个对子,你就得找到一个相应的“专有名词”。上联中第四、五、六这三字组成的“望江流”,又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

并且“望”字在这里是动词,“江”是名词。所以下联相应的部位,也必须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并且第四字为“动词”,第五字为“名词”。

另外,对对联还要讲声律平仄。只要能解决前面六个字的对仗、平仄等问题,后面的问题就不是很大了。但是,偏偏前面六个字已经难倒了绝大部分的人。

广告烟台红富士苹果水果新鲜苹果整箱时令当季正宗山东栖霞礼盒脆甜

不过要说这个上联出名以后,真的就没有人能对出下联,这肯定也不合乎事实。只是对出来的下联,不是那么完美而已。

至少就目前我查找到的资料来说,这个上联至少已经有了五、六个下联,下面就引用其中的三个为证,让大家一起来看看。

以下为六十年代某青年工人对的下联: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以下是一则当代人对的下联:

崇丽阁,崇丽乐,崇丽阁中崇丽乐,丽乐一方,丽阁一方。

以下是传说中清代秀才李玉洁对的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在第一个下联中,“赛诗台”是当时工人赛诗活动的场所,是一个“专有名词”,“赛诗才”属于文言句式中的“主谓倒置”。

其中的谓语“赛”在前,意思是“诗人(在此)比赛”,可视作动词短语。“赛”是动词,“诗”是名词,也没错。

第三个下联中“印月井”也是“专有名词”,“印月影”也是动宾结构短语,“印”是动词,“月”是名词,对得最标准。

只有第二个下联有一点点分歧,“崇丽阁”就是“望江楼”的别名,是“专有名词”没错,但是“崇丽乐”中的“丽”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形容词。

只不过按此下联作者的说法,这个丽字在古汉语中,也可以当名词“数量、数目”来讲,只是看上去不符合汉语的组词习惯。

所以望江楼上的对联,并不是真的百年来就没有人能对上。事实上清代秀才李玉洁那个“印月井”的下联,就对得很好了,只是没有达到完美而已。

结语

蜀地自古多奇才,从明朝第一代蜀献王朱椿开始,历代地方官都很有经济头脑。先是朱椿为开发地方特产“薛涛笺”“无中生井”,捣鼓出了一个“薛涛井”。

后来又有清朝历代地方官围着这口井,大兴土木,开发旅游业。不过光绪年间的马长卿,却是一个好乡绅,因为他修崇丽阁并不是为了卖门票圈钱,而是为了“劝学”。

为了“劝学”,马长卿不光出钱出力,还颇动了些脑筋,弄出一个上联让大家伙想破了头,结果也没有对出一个完美的下联。

前面我们说过,马长卿是光绪年间的一位举人。换句话说,他是比那个对出下联的秀才李玉洁级别更高的文人。那么,望江楼上的上联,到底是不是由他本人撰写的呢?

我们没办法证实马长卿是否就是那则上联的作者,只能证实,他自己也能写对联。原来崇丽阁上还有马长卿本人撰写的一则长联,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斯楼为蜀国关键,慨兵燹倾颓,人物凋谢,数十年满目荒凉,遗风顿竭,溯渊云墨妙、李杜才奇、轼辙名高,久经宇宙山川,沧桑千古;

此地是锦江要会,爱舟樯上下,烟浪萦回,几多士同心结构,胜地重开,想石室英储、岷峨秀毓,江汉灵炳,且看栋梁桢干,砥柱中流。

其实望江楼上这个奇联,不管是马长卿本人撰写 ,还是他聘请的人所写,真实目的都只是为了带动当地的学习风气罢了。

马长卿用这么一则“没有下联”的上联,来吸引民间学子的目光。说穿了,这个“百年来没有人对出下联的上联”,就是一个“噱头”

也只有马长卿这种商人出身的官员,才能够想出这样的“妙招”。因为是个“妙招”,所以百年以来,纵然有人能够对出下联,“望江楼”也是绝对不会承认的,更别提把它铭刻下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