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抒怀|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新会明明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望月思乡,举杯怀人,千古同理,万里同情。我这篇写于1990年代的散文,如今读来依然感慨万千……


小时候我读过一篇散文,其中有“张九龄形影相吊而望月怀远”句,虽不明其意,但印象深刻。后在唐诗中读到了张九龄的诗,才知道他曾写过一首叫《望月怀远》的五言律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很有名,其中起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描写远在天涯的亲人和作者共赏一轮明月的意象来把两地相思之情联结起来,确实是一种很巧妙的联想和构思。

一轮,何以引发和寄托人们的怀人思乡之情呢?我以为:其一,月色溶溶,天高地远,令人顿生孤独之感,自然要想起身边的亲人来。其二,“大千世界共此时”(黄遵宪句),亲人不管相隔多远,但总能共赏一月,明月成了两地相思之情的联结物。“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晋《秋歌》句),人月交融,两情交融。虽不能像现代通讯设备一样直接帮助两地传递信息,但若心有灵犀,相思之情便可因月而相通。其三,中国人有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习惯和思乡情结,所以每到中秋月明之时,异乡人便会特别思念家乡与亲人。

我也曾有过这样一段“望月怀月”的深切感受!

那时我已结婚,为了寻求个人事业的发展,我离家跑到广州去读书。夫妻一别四年,给了我体味相思之苦的机缘。在校第三年,我的儿子已出生。这是我最感孤独的一年。这年中秋节,班上的同学(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都成群结队地到郊外赏月去了。而我,总觉得跟他们有点不一样,所以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去。我漫步来到了学院对面的东湖,一个人躺在湖畔想自己的心事

仰头望月,但见月亮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盘,那光并不强烈,清朗如水,却又能把大地照个通透。我凝视朗月,人间万物都抛离了我的视线,这时,我顿觉明月悬在空中丝毫不动,而我,却飘飘然地游动,思绪一下子超越了时空: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亲人和朋友。

回想在家时,每逢八月十五,我通常会约几个好友到我所居住的小阁楼里共度良宵。妻子早已准备好了过节的月饼、田螺、柚子等食物款待客人。来的都是多年的好友,大家还年轻,没有太多的俗务缠身,更没有那么多的人生感叹和离合悲欢。赏月、咀螺、啃月饼,畅谈国事心事,话语多,食欲好,直闹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但后来,大家为了生计各奔东西,相聚无期,令人顿生唏嘘。想来想去,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妻子身上。在家中,能够排解我心中的孤独,就只有妻子了。但平日夫妻相处,没有孤独的感觉,她的作用就显示不出那么重要了,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庸庸,现在想来,才知道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但此刻已化作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昔日的平庸已升华为一种生死与共的情思。

在不远的篝火处传来了阵阵的歌声,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打断了。不知什么时候,泪水从我的眼角偷偷地掉了下来,我已无心赏月,有点“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想法了,但不知佳期能否入我梦中来呢?

那几年在校生活,真是苦不堪言。有时我自问:你既知分离之苦,又何必离家远行?但有时又想:没有这段人生的体味,人的情感何以这般丰富?夫妻感情何以得到升华?分离与思忆,永远是那样的相辅相成,它如同自己的事业,没有付出,便无收获。但别离并非永远,分别是为了更有意义的重聚,所以,我还是要归家的,要不然人生也就太苦了,“怀远”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一种祝愿,也是一种无奈。等学业已成,我更能跃马扬鞭,回家与亲人团聚,与好友相见。

如今我已回到家中,时空易位,但年年中秋之夜,我依然“望月怀远”,思那思家之思,这种对往昔生活的忆念,别是一番滋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