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上巳节||去见你想见的人

 老高语文 2022-12-28 发布于河北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

上巳,一开始是定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后改到了三月初三。

中国传统的岁时节日在民众的时间分类中,被区分为人、鬼、神三类,人节有春节、端午、中秋;鬼节有清明节、中元、十月一;神节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

按照这个分法,上巳节,就是神节之一,也是人神共欢的一个节。

上巳节很古老,古老到了诗经的年代。

两千多年前,二月的春社和三月的上巳,是男女狂欢最隆重的时刻。那时的人们在上巳节祭祀高禖之神,祈求婚姻和子嗣。

关于这个祭祀,《左传》里有一段隐晦的记录:鲁庄公二十三年“三月,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所谓“社”就是齐国祭祀春神和上巳神的活动。“观社”有啥非礼的呢?《谷梁春秋》说了:“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

《说文》里解释“尸,陈也,象卧之形”。“尸女”就是让女巫躺着,摆成神灵(尸)的样子。为什么呢?郭沫若给出的答案是“当即通淫”。(也有文章里提到,闻一多先生曾考证说“尸”隐喻性交。但那文章没标注引文出处,所以不知道是否准确。)

那么,鲁庄公去齐国“观社”,实际上是为了去跟尸女通淫。所以,史官说他非礼,没毛病。但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很久很久以前,上巳节的祭祀活动是与性有关的。这也不奇怪,很多古国的祭祀都与性有关,除了我们,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加都有类似的祭祀。

除了祭祀,人们还会在上巳节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fúxì)。

祓禊就是以香草涂身、洗涤身体、驱除邪气的仪式。

《诗经·郑风·溱洧(zhēn wěi)》说的就是郑国的青年男女在上巳节约会的情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据说“芍药”有“约邀”的含义。所以,今天是约会的好日子呀!

《论语》里面曾皙对孔子述说自己的理想时,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也是上巳祓禊时候的事情。

到了两汉时期,祓禊甚至成了国家级的活动,两汉皇室的祓禊仪式就分别选在了灞水和洛水进行。

《后汉书周举传》就曾记载大将军梁商“三月上巳日,大会宾客,宴于洛水。”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亦云,“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

再后来,上巳节的活动与巫术的联系就没那么紧密了,男女沐浴约会的事儿也渐渐消失,到了魏晋,祓禊就被简化为洗手脚了,上巳也改到了三月初三,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于是,人们开始在水边踏青赏花宴饮,玩曲水流觞的文雅游戏。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是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朋友们聚会于绍兴兰亭,在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兰亭的那一次,王羲之为大家雅集的诗文挥毫作序,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 兰亭修禊图 局部觞是古代盛酒的器具,有木制、漆制,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曲水流觞的时候,木制漆制的羽觞就直接放在水中,陶觞则放在荷叶上。这种觞我们现在去博物馆也可以看到。









湖南省博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觞









上海博物馆藏 西汉 彩绘鱼纹漆耳杯

上巳节其实很有意思的,是个很轻松愉快的可以游玩约会的节日。唐代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就是唐朝上巳节时曲江边美女如云游人如织的盛景。

























可惜宋朝以后,礼法逐渐森严,上巳节就逐渐消失了。目前只有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还保持着古老的风俗,比如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他们依旧会在三月三这天放歌约会宴饮狂欢,热闹非凡。

 春天 趁你们还爱着,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