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考古:发现四千年石城防御体系的碧村遗址

 taoshu 2022-12-28 发布于河北

碧村遗址位于晋西北的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村北,地处蔚汾河入黄河口处一从东向西逐级下降的串珠式台地上,面积75万平方米,时代主要为龙山晚期。

文章图片1

目前工作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借助遗址南、北、西三面环河临沟的天险,在遗址东部、中部各修筑一道纵贯南北的城墙及城门,控制进出通道,而外城墙及城门位于东部城墙圪垛地点,内城墙及城门位于遗址中部的石门墕,核心建筑则修建于地处内城的小玉梁地点。

文章图片2

核心建筑区 小玉梁地点

小玉梁是一个四周砌筑护墙的高台,分布着一批以大型连间房址为核心的石砌建筑群。

台顶中心建筑为一组连间大房址,共五间,以中心面积最大的F2向两侧依次缩进式排列,地面、墙面制作考究,房址中央的圆形地面灶直径最大达2.6米。

东、南护墙保存较好,方向与房址平行或垂直,采用两堵均为1.6米的石墙拼合而成。依靠护墙边角修筑有一些功能各异的房址。

文章图片3

城墙圪垛地点

在距离小玉梁约1千米的遗址东部城墙圪垛台地,发现了其外城墙及东城门。

城门南北对称,布局严密,主体由三个呈“品”字形大型墩台围合而成,中心设置小型墩台,两侧衔接障墙,组成其曲尺形的微循环。

入口设在南北两侧,南侧仅存硬地面,因废弃后期被封堵;北侧入口基本完整,通过北侧入口迂回前行,经过两道瓮城,最后抵达城内。

文章图片4

东门址位置

文章图片5

“品”字形墩台组合

出土遗物

碧村遗址出土遗物遗物以鬲、斝、盉、蛋形瓮、高领罐等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玉石器、小件铜器、卜骨等。

文章图片6

碧村陶器

文章图片7

玉璧

碧村先民生活 多学科探索

为进一步揭示碧村龙山时代先民的生活面貌,项目组从古环境、农业种植、家畜饲养、冶金与采石等方面进行了多学科探索,对其先民生存状态有了初步了解。

碧村遗址龙山时代河床的高度与现在相当,或者仅高数米;遗址所在黄土台地上的交通状况要远好于河谷地带,其交通主要依赖于与主干黄土梁相连的通道;因此以黄土梁为中心的两翼则更易凝聚成一个社会团体。

碧村先民作物经济采用了以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存在食用水稻的现象。家畜经济中,猪和羊的比例最大,且几乎相当,牛的比例仅次于猪和羊。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猪主要以粟黍类食物为生;羊和牛则以野生食物为生,但食物结构中也明显添加了粟黍类食物。

碧村先民与西北地区的紧密联系,使其也拥有了少量红铜制品,包括常见的铜刀、铜泡等制品,主要为锻制,显示出明显西部传统。从地质调查和岩石矿物分析对比发现,该遗址石构建筑采用石料多与其所在附近区域基岩一致,还采用了少量河边鹅卵石。

文章图片8

交通路线

文章图片9

铜泡

结 语

小玉梁中心建筑及周边垒砌的护墙、石门墕圆形墩台与城墙围合的内城门、城墙圪垛地点“品”字形墩台构筑的外城门及东城墙,形成了碧村中心区域、内外两重城墙及城门的基本聚落形态。特别是全面揭露的小玉梁石构建筑群,较为完整地再现了这类石城核心区域的聚落结构;而布局规整的东门址,保留了目前我国史前时期形制最为规整和结构最为严密的瓮城设施。

遗址占据控扼黄河与蔚汾河关口的突出战略位置,沿外城墙、内城墙、中心台城逐步下降到入黄河口处的线性布局,处处把关,层层设卡,背靠黄河,面向东方的城门系统,强烈指示其应是龙山时代黄河岸畔一道重要屏障。

碧村遗址是龙山时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纽带,其占据河套向晋中、晋南过渡的关键要道,规划严密的设防系统,再现了两地文明主体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是揭示中华早期文明交流互鉴和展现以中原为中心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