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晴:百岁前海学人逝世

 顺其自然h 2022-12-2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萧晴(1919.3.27——2022.12.27 )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音乐理论家。原名何治敏,又名何陵。贵州贵阳人。早年在上海乐舞学校执教,1948年进入华北解放区,后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1949年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1953年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1970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至1986年离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戏曲声乐研究会顾问,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音乐分支副主编、《中国戏曲艺术教程》编委、《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特约审稿员、中央文化部一至四届“全国戏曲演员讲习会”声乐教员。

   从1955年到1958年,与程先生接触的3年时光,对于萧晴而言是她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段经历。程先生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在生活中的谦逊真诚,都深刻滋养着萧晴的内心。随着对程砚秋唱腔记录工作的推进,萧晴对程派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也逐步深入,从最初简单的记录整理,延伸到对程派艺术演唱规律的理论研究。一位是舞台上熠熠闪光的戏曲大师,一位是案头孜孜不倦的艺术学者。他们的交集,注定是京剧声乐艺术特别是程派唱腔艺术总结、整理、深化的重要机缘。

图片

1956年,萧晴(前排中)、程砚秋(后排右二)等在山西观看山西省戏曲会演后合影。

   唱腔怎样改革才能更加符合戏曲艺术的自身规律,符合时代与观众的需求,这是戏曲从业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对程砚秋唱腔的记录中,萧晴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日趋明朗,“守成法而不拘泥于成法,脱离成法而不悖乎成法”,这是程砚秋创腔的基本原则,也是戏曲音乐改革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她长期从事戏曲音乐,特别是戏曲声乐的研究,尤其着重研究京剧声乐及“程腔”。曾记录整理出版梅兰芳京剧《宇宙锋》全剧总谱(与人合作),程砚秋电影艺术片《荒山泪》全剧曲谱(琴、腔分行谱),《程砚秋唱腔选集》(代表剧目20出),并编有《程砚秋艺术评论集》。

图片

   她在《文艺研究》《戏曲研究》《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大量专论,主要有:《现实主义的民族声乐传统》《梅兰芳的演唱艺术》《革命现代京剧唱腔》《程砚秋的演唱艺术特色及成就》《程腔的艺术本质》《程砚秋传略》《建立中国现代戏曲声乐学派的初步构想》等。另有在第一、第二届“戏曲演员讲习会”上的讲稿整理出版的单行本《怎样保护嗓子》(与人合作)、《怎样练嗓》(与人合作)及专著《戏曲唱工讲话》,流传甚广。

   萧晴先生:“'中国现代戏曲声乐学派’属于整个民族声乐学派,它是民族声乐学派的一个分支;它既是民族的,又是戏剧(戏曲)的;它既继承民族声乐传统文化的衣钵,又对戏曲传统声乐艺术有所扬弃、发展和革新,其终极目的是使戏曲成为现代观众所喜闻乐听,具有反映现代生活的能力,并符合当代人民的审美要求的艺术”。

图片

萧晴(左三)与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右一)

    学术研究要从个案研究入手,形成对戏曲声乐全面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论述。民族声乐,特别是要从戏曲声乐传统的深刻认知出发,在继承传统的发声方法、唱字口法、行腔特点、情感表达、韵味追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声乐技术与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丰富与发展表现现代生活的手段,从而建立中国现代戏曲声乐学派。

   萧晴先生是张庚先生、郭汉城先生引领建构的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重要建设者之一,他们的学术工作与学术贡献都将成为后来者学习、研究的依准。

扫描二维码获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