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志斌:善待学生的第一次求助

 昵称31712758 2022-12-29 发布于河南

善待学生的第一次求助

在教育生活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孩子的求助。而对于孩子的求助的处理结果总会有两种:一是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一种是凉了孩子的心,关闭了沟通的心门。

孩子向我们求助,是对于我们的信任,否则他不会来。而这种信任能否持续,就在于我们如何对待他的求助了。李镇西老师对于一个女孩要求每周三回家一次的求助,给与了理解。并且耐心听完女孩的陈述,没有嘲笑她的娇宠。而是给她鼓励,并且同意她若是到了周三控制不自己的思家之苦,就允许她回家。学校纪律,可以为她更改。而女孩说:其实她来向他求助时,已是六天没有回家了。李老师给她明确的鼓励:这不是战胜自己了吗?对于一个高中孩子而言,还不能离开家独立生活,我们总觉得是小题大做。心里回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社会,怎么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却忘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不也是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不敢前行。之所以现在敢于在社会上闯荡,还不是经历了风雨的历练。

懂得如此道理,我们真的将学生当做平等的朋友,任何情况下都将他们当做三岁左右的孩子,充分的给与理解和尊重,我们就能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耐心给与孩子每一次诉说机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问题,将他们的事都当做人生大事去看待,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愿意和我们交流他们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走向社会需要的成长道路!

若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的求助,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不值得自己去重视,或者在孩子还没有说完,就粗暴地打断,或者嘲笑孩子的脆弱,换做我们自己也会在也不理自己的老师。因为本想获得同情和支持,换来却是……

教师总认为自己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学生好,但却忽略了言行的方式,有时还将学生成人化。遇到问题也会像我们一样理性思考,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殊不知,我们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多无助的时候,迷茫的时刻。而后来想想看看,也许就是迷住了心窍,感觉当时自己好笨好傻。何况是毫无社会经验的孩子们,他们生活的自认为难题太多了。不管我们看来是多么简单,多么幼稚,对于他们可都是人生难题。要设身处地,想他所想,耐心解释。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让孩子人生更宽阔,感受人间关爱。生活中求助,都若如此,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啊。人生哪能不遇到难处,求助得到如愿,人生何其幸福!

--------谢谢您的阅读----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