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志斌:读书交流会有感

 昵称31712758 2022-12-29 发布于河南

读书交流会有感

周三下午就有人提醒,老师明天该读书交流会了。原本上周我去河南师范大学培训,想他们早忘记了让他们中有些人恨之入骨的读书交流会。看书还得登台交流几句,读书也许是件痛苦的事情。我一直思考读书交流会是不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意义,能否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有效开展?

一张活动的开展,初期总会是困难重重。原因是看不到它的好处,预期的收获遥遥无期。在从小没有见过多少书,也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偏僻不具备图书资源的乡村学校,开展学生每天坚持读书活动,可想而知多么艰难。对于课外阅读而言别说家长,急功近利的学校,为了学校成绩的排名,也是很难支持。我感觉这是学生的悲哀,也是国家教育的隐患。大力提倡读书,并不能快速提高语文成绩,能坚守阵地的教师恐怕就不多了,而且是在带着镣铐前行。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坚持读书交流会,竟然已经三个学期了。每个周四都是固定的读书交流会时间,学生们慢慢已经习惯。这两次读书交流会时,我都发现我班的成绩最差的、连字则写不好学生,竟然课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自己买的查理九世的书,翻看封面看到他写的歪歪扭扭的两个自己名字。不知为什么?内心一股暖流升起。尽管一个同学打趣说:“王某,是不看的。”他反驳道:“你怎么知道我不看呢?”我课间鼓励他,一定好好看。你让爸爸去买的这本书,这么厚,你看完了,爸爸肯定高兴,以后自己喜欢的书,爸爸就不会像以前拒绝你了。他是我班唯一没有订阅学习报纸的孩子,原因就是父母认为他啥也不会,不用征订。

我知道很多孩子讨厌读书交流会,因为他们认为交流会是他们的梦魇。上台后紧张得不得了,说不成话。他们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对于我而言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放弃还是坚持?记得我们以前的语文课堂,有课前五分钟演讲,我也是怕得不得了。为啥怕?还不是自己感觉自己讲不好,生怕自己丢人。根本没有想到这是今后生活应该具备的能力,老师由此为之,实际上是为我们的未来着想。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多次遇到当众讲话的场合。可惜过去,没有好好把握机会,悔之晚矣。

如今做了语文教师,我总想语文未来给学生留下什么?一定不是仅仅是高的语文分数,或者不是分数,应该是应用语文的能力。那能力是什么?不就是将来进入社会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无障碍的沟通吗?不就是不能方面交流或者不便当面交流或者让人随意时间了解自己的思想时,用准确流利的书面语言写出来吗?而这两项终身受益的能力,真的能通过我们的一般课堂达到吗?

我探索的读书交流会课,就是为了这目的。督促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交流表达的舞台,让他们语言有练习的机会。我坚持让孩子们写日记,重视作文课堂,都是围绕这样一个目标。

思前想后,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再重蹈我们上代人的覆辙。真正为学生着想,我们的语文课必须围绕终极目标不断地改变。为此,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谢谢您的阅读----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