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画之美——浅谈宋画中禽鸟的特点

 昵称61560146 2022-12-29 发布于浙江

关于宋代文化,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过权威的论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高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如同整个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宋代美学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

宋代绘画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巅峰,分科更加细致、专业,表现风格百态纷呈、品貌各异。山水画在宋代有了飞跃式的提高,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花鸟画家极其注重对动植物形象的观察研究,并为此养花养鸟。

宋人的院体工笔花鸟画是我国古代写实花鸟画的代表,对工笔花鸟画学习者来说,临习宋画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如果一幅工笔花鸟作品中有花无鸟,即使画家技法再高超,也总会让人觉得有所缺陷,这是因为画面动感不足、情趣不足。植物在画面中属于“静”的一方,而禽鸟活泼灵动,属于“动”的一方,禽鸟在画面中的地位犹如“画眼”,是观众注意力之所在,也是作者最需要精心描绘的部分。从古至今,只有花鸟并胜者才能成为经典,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李迪的《禽浴图》《鸡雏待饲图》、林椿的《梅竹寒禽图》、边景昭的《三友百禽图》等。所以,对禽鸟的描绘无疑是每一个工笔花鸟画家所必须掌握的技术。

宋人所绘禽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造型准确

禽鸟的绘制和花卉有所不同,对造型的准确度要求极高,如鸟类体型的大小、色彩的分布、尾羽的长短等。

二、设色精细

宋人禽鸟的绘制是高度写实的。除了造型准确以外,其在细节的描绘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大到羽片的分染,小到局部的丝毛,甚至鸟爪局部的勾填,无不精雕细琢。在宋人的作品中,禽鸟的重色部分多以墨色染底,三矾九染后再根据禽鸟实际的羽色罩以表色,最后用稍深的墨色一丝不苟地单笔丝出各部位的羽毛。而亮色部分则在绢本的反面衬以粉底,或在正面敷以淡淡的粉底,用极淡的清墨渲染后,再以细笔蘸淡墨或浓白粉丝毛而成,如赵佶《芙蓉锦鸡图》中的锦鸡、宋代佚名《桃花山鸟图》中的太平鸟等。

图片
赵佶《芙蓉锦鸡图》

三、气韵生动

一幅工笔画如果仅仅着眼于造型的准确和设色的精细,从技巧上来说,似乎已经合格了,但是,工笔禽鸟并不是“禽鸟写真图录”。我们今天的许多画家过于依赖摄影图片,所描绘的禽鸟从局部看可能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结合整个画面来看,禽鸟在画面中的“代入感”就会显得很弱,很多作品让观者一看就能感觉到是从摄影中生搬硬套过来的,缺乏意境,让人觉得别扭。所以,禽鸟在画面中的气韵表现很重要。宋人作品在这方面则体现得很好,如《疏荷沙鸟图》《果熟来禽图》《枇杷绣眼图》等,那种自然和谐的感觉,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