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度不是正常体温?科学家研究发现,体温更低或拉长40%寿命

 自然科学追随者 2022-12-29 发布于湖南
如今,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的体温。越来越多人发现,在没有发烧的情况下,很难测出37℃的体温,基本都是36.5℃左右。而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过去100多年来,我们的体温其实是在不断下降的,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如今,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的体温。越来越多人发现,在没有发烧的情况下,很难测出37℃的体温,基本都是36.5℃左右。而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过去100多年来,我们的体温其实是在不断下降的,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近日,中科院的一项研究指出,恒温哺乳类动物体温的适当降低,其实与生命周期之间存在某种影响,甚至可以额外拉长40%的寿命。

1、体温到底有多重要?或可直接影响寿命

前段时间,中科院John Speakman教授联合其他科研团队发现,高体温意味着更高的代谢率,而低体温反倒可以给寿命带来增益。相关研究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Nature》上。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恒温啮齿类动物分成低温组和高温组。其中,低温组所处温度为20℃,高温组所处温度为32.5℃。

结果发现,一直处于高温组的受试物平均存活期缩减了30%左右,而且雄性受试物存活期缩短尤为明显,平均减少40.9%。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如果给予高温组受试物物理降温,它们的存活时长也会得到改善,甚至和低温组受试物差别不是很大。

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低体温或是寿命调控的重要因素。适当调低体温,或有助于拉伸生存期。上述受试物得到这样的试验结果,在人体身上或许一样可行。

2、体温为何影响寿命?激活长寿信号或是核心

在除去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只通过适当降低体温这一个方式就实现受试物寿命拉长,这说明体温有自己特别的、关乎寿命的机制。目前来说,科研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低体温可以让神经元信号传递更好,从而刺激到肠道受体,激活DAF-16/FOXO长寿信号,拉长整个生命周期。


从长寿信号着手,进而拉长寿命期,这一通路其实在业内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科学家的做法是通过摄入内源性“W.right”类物质,让线粒体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激活长寿蛋白Sirtuins,回复受损DNA,将各项趋老的指标扭转按下“慢放键”,甚至使其发生逆转。

在生物科技领域,该项研究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至今已经进入实用量化阶段。国内港生科企莱特维健依托世界先进研究成果,研发出简单直接的“W.right”抑衰路径,经由亰东、天貓等渠道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在日益明显的老龄化背景下令人瞩目。

其二,低体温代表着新陈代谢减缓,那么产生的有毒物质也更少,机体的衰减也随之放慢节奏。

其三,低体温也意味着体内没有病害需要免疫系统拉升到高温对其进行攻击,体内的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也能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


对此,John Speakman教授表示,FOXO信号通路在各种动物中十分相似,因此可以给人类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如何适当给自己“降温”?

适当将自己的体温降低,是指将体温控制在36℃-37℃之间,目前相对可行的方式也有许多种。

例如,每餐减少多余的热量摄入,采用轻、中度的热量限制饮食方式,能够让身体不产生多余的热量,帮助到体温的恒定。

再者,保持长期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使得体温维持在较低水准。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心率一般较缓且有力,体温也更低一些。


当然,出现高体温情形时,我们可以补充液体,饮用淡盐水等,快速补充水分,避免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冰敷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如果体温已经超过38.5℃,那么就可能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了。

上面我们说到,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过去100多年人类体温已经呈现下降趋势,但人均寿命却一直在稳步提升。卫健委数据同样显示,1950年代以来,我国人均寿命从34.9岁提升到了77.4岁,虽然其中涉及较多的客观因素,但期间人体体温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自己的体温,这是否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同样可以凭借相似的方法,来揭开健康长寿的机制呢?难道正如预言家所说,人人百岁或将成为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