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抗新冠口服药,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辉瑞版?本文分析实情

 ZGGDWWZS 2022-12-29 发布于山东

好消息!国产抗新冠小分子药物VV116的三期临床结果于12月28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辉瑞的“P药”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VV116对于症状缓解以及转阴时间方面,不劣于Paxlovid。

有些人看到这样的研究结果,可能又要大放厥词,说为什么要和美国的药作比较,但实际上,在抗新冠药物方面,P药虽然算不上是“特效药”,但也是切实能够减低高风险人群发展为重症风险的有效药物,因此对标P药进行临床对照试验,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您的“爱国”仅局限于抵制进口药物方面,那下面的内容也就不必看了。

好了,闲话少说,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下VV116这个抗新冠口服药。

1、VV116是什么?

在疫情初期,瑞德西韦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吉利德公司开发的注射型抗病毒药物曾经被当做最可能有效的抗新冠药物,但实际的临床效果却并不显著,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VV116就是在瑞德西韦这个药物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转化而成的一种不需要注射给药,而可以通过口服给药的小分子核苷类前体药物,我们可以将它称作氘化氢溴化瑞德西韦。

千万不要看到瑞德西韦就认为抗病毒效果不好,注射型的瑞德西韦之所以抗病毒效果差,与其药物结构设计主要针对肝脏靶向,而在呼吸道相关细胞转化能力不强,而且静脉注射后,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化后进入细胞的速度较慢有关。

而我国科学家改构的瑞德西韦,前药设计改为全酯化设计,然后碱基部分将氢换为氘,这种前药设计主要是为了口服给药将分子递送进入循环,然后在血浆里转化为核苷形式,然后以这种形式进入细胞。这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利用度和进入细胞的递送性,因此,其口服后的人体吸收利用度好,代谢为核苷增加抗病毒作用的效果更好,因此,相比注射型的瑞德西韦,VV116反而可能更有优势。

2、VV116的临床试验结果都说了啥?

一个药物好不好,光从原理上分析并没有意义,还是要看临床试验结果。此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的VV116临床试验结果都说了些啥呢?简单来和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药物选用的受试者是2022年4月份到5月份之间上海疫情发生时的新冠感染患者,一共入组的患者有822例,均为具有重症高危风险的患者,平均年龄53岁,性别大约有一半为女性,这些受试者被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接受口服VV116治疗,用药剂量为第一天服用600mg/次,每日2次,第2到5天,改为300mg/次,每日两次,另一组服用Paxlovid,按常规剂量疗程服用5天,最终有741名受试者完成了28天的追踪调查研究。

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从随机化到持续临床恢复(VV116与Paxlovid)的危险比为1.17,这表明VV116与Paxlovid相比无劣势(限度是大于0.8就可以),而且在治疗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优势。

VV116组与Paxlovid组两组患者在“持续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首次核酸阴性时间”方面的表现类似,中位数时间均为7天,参与实验的所有患者均未发展为重症或死亡。

在安全性方面,通过28天的随访,接受VV116的参与者报告的不良事件比接受Paxlvoid的参与者少(67.4% VS 77.3%),3级或4级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也更少(2.6%对5.7%)。

这么说可能还是太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与Paxlovid相比,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说明,VV116的治疗效果不但不比Paxlovid差,还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但这种优势都不是显著优势。

除了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比Paxlvoid,VV116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代谢方面的优势,Paxlovid药物组合中的利托那韦,是强效的肝药酶CYP3A4抑制剂,在服用这个药物期间,很多药物都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需要暂时停药,而VV116则对这个肝药酶没有影响,因此,也就减少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从这一点上来说,VV116的安全性也更高。

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觉得这个药物真的是不错,而且应该快速获批上市,应用于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了。但实际上,对于这个药物,我们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确认和解决。

首先,这个药物临床试验针对的主要变体是奥密克戎B.1.529变体感染者进行的,这个变体是奥密克戎的原始毒株,与目前国内流行的BA.5.2以及BF.7病毒虽然同属于奥密克戎变体,但经过多轮变异后的病毒,虽然从药物作用机理上来说,奥密克戎的变异,不应该影响这种小分子核苷类抗病毒的作用,但VV116的效用如何,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实践来验证。

其次,在此次的临床试验中,用的是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的感染者,而根据张文宏教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当时的那次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高,发生重症和死亡的人数是极少的,而在对比Paxlovid进行对照临床试验时,两组具有高危风险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这到底是药物的作用,还是当时的毒株较为柔和,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

另外一个问题,这个临床试验在2022年5月就已结束追踪,2022年8月完成数据分析,按理说如果及时将三期临床数据上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在抗新冠药物绿色通道优先审评的加持下,为何这个药物到现在还没有获批,是否还存在除了临床数据之外的其他问题需要解决呢?

对于这样的一个抗新冠国产新药,个人的建议是,如果药物的申报资料没有问题,国家应该尽快完成审评审批,让其更快的能够上市应用于临床,为我们的抗击新冠病毒,减少新冠重症做出贡献,而同时也应该在审批时附条件审批,对于其预防重症的效力到底有多好,用药安全性有没有问题等方面,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做好监测。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这个药物有足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预防高危风险因素感染者重症方面,能够起到有效遏制病毒,减低重症风险的作用,也希望它能够尽快获批,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抗新冠口服药,能够更从容的应对新冠病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