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零二二年度阅读十佳

 深溪虎堂 2022-12-29 发布于上海
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总结的时候了。
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似乎拿来看书的时间应该比较多,理应收获颇丰才对。

不过现实会告诉自己,当人的情绪始终处于低潮并且不断剧烈波动的时候,想要真正静下心来,看进去书,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人终究还是会被外界不断影响而变化,就二零二二年来说,通常都不是一些令人激动且振奋精神的消息,在零零碎碎,无休无止的干扰自己的心境。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修行功夫不够。

今年一共看了一百二十一本书,在过去近三十年中,算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平均水平。就书的内容而言,小说的比例比往年高一些,毕竟那些简单而直接的快乐比起耗费精神的大部头来说,更容易让人获得满足,即使这种满足是短暂而稍纵即逝的,总还是个乐子。

和往年一样,选出来十本书,与同好者分享,排名不分先后,纯属个人偏见。
夜航西飞

非洲,探险,旅行等等诸多元素融合在一本书中,都比不上一个“真正而纯粹”的女性主义者来得更加吸引人。本书虽然出自一位业余作家柏瑞尔·马卡姆之手,但是文字之优美,刻画之生动,格调之优雅,内涵之隽永,不得不让人慨叹,写作这玩意儿,果然是有天赋的。如果算上作者本人强大而迷人的个人魅力,更是为本书加分不少。
特别喜欢书中的这一段话:“如果必须离开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决绝地离开,永远不回头。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更好,它们已经消亡了。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对于那些看得懂自然懂的人来说,一语直击心底,无法抵挡。
大棋局

所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都是值得高看一眼的宝贝,并不一定是岁月流逝带来的厚重包浆质感,而是那种千里之外,洞若观火的智慧闪光,更见令人心醉不已。
一本写于二十五年前的书,一点点看着书中的分析从纸面之上落到现实之中,一一应验,虽然作者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1928年3月28日-2017年5月26日)早已驾鹤西游,想必九泉之下应该也会颇有几分得意吧。
这本书之所以被奉为国际地缘政治的经典必读参考书,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位高权重,虽然他确实有能力去推动某些事情的改变,比如扇动一下蝴蝶的翅膀。除此之外,书中确实不乏真知灼见。本书的核心立足于欧亚大陆岛的重新崛起之下,作为海权论的最高政治存在形态,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应当何去何从。如果这种趋势不可避免,那么在转换过程中美国如何最大程度的捍卫自身利益。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说,蒙古灭金围城史,简明扼要的点出了本书内容主体---蒙金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结束于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窝阔台汗六年),一开始由成吉思汗发动,然后是木华黎继续,最后由窝阔台完成,历时二十三年。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历史,基本是以汉民族的视角为主来观察和书写的。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对于金朝灭亡北宋和蒙古征服南宋的历史非常熟悉,无论是正史立传还是演义野史,而对于发生在中间,可谓是承前启后的蒙古灭金一战似乎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同样命运的还有金灭辽,这两场发生在北中国土地之上的灭国大战在后世的历史爱好者眼中,甚至还不如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来得更加令人瞩目。如果读了本书之后,相信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毕竟,历史里面都是人。
南明史

这本书是自己给自己挖的一个大坑,屁颠屁颠,乐此不疲的那一种。
从这本书开始,可以延伸出去的读物可以推荐以下几本: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李治亭著,江苏教育出版社),作者的另外一本大作,明末农民战争史以及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描述,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樊树志,中华书局),交叉阅读,快感翻倍。
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好奇心宝宝,那么不妨做个更加深入且妙趣横生的对比,南明vs南宋,似乎同样是王朝的灭亡,同样是来自北方的蛮族,同样是极其惨烈的过程,但是中间又隐藏着太多的不同,看上去很弱的似乎没有那么弱,而看上去很强的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强,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的错觉呢?以及在这种错觉背后隐藏的到底是什么,这大概就是研究历史的乐趣之一吧。
世界秩序

大概在所有的政治家中,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作品是自己涉猎最多的。除了本身的内容含金量十足之外,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毕竟对于一个国际政治历史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阅读体验还是很重要的。
在本书之中,作者重点阐述了影响世界稳定的几种秩序,尤其是当它们脱离了各自传统的势力范围,开始互相交叉作用的时候,所能够产生的叠加效应恐怕就是连始作俑者都是意想不到的。尤其是在面临新技术加持的新变化之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面对伊斯兰文明的进攻,恐怕远非中世纪的围城战那么简单,同样的道理对于太平洋两岸的双方势力来说,一样是成立的。没有人可以丝毫不差的预见未来,不过如果有人可以帮你抽丝剥茧的一一剖析,细细解读,哪怕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那也是极好的享受。
滔天洪水

很多人都知道,今天的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所决定,那么为什么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课本会告诉我们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乒乒乓乓的打了四年之后,虽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是不仅没有解决诱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所有原因,反而还因为一场看似成功,实则失败的和谈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而这些麻烦都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一点一点的逐一爆发,一个都不能少。
就像本书副标题的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战争是实现秩序的一种手段,但可惜的是,这种手段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效的,究其原因,恐怕不仅仅是血流的不够多那么简单。
回到现实中,人们都在说现在的世界和一九一四年很像,既然历史是不断重复的,那么阅读本书应该是有一些积极的现实意义,即使它无法提供最终解决办法。
午夜降临前抵达

喜欢读书的朋友周围总是会围绕着另外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其中最妙的乐趣之一就是大家可以互相分享,嗯,有的时候就是强行安利,不看不行那一种。刘子超,就是这样子被一位只在网上交流,从未线下见面的网友硬塞给我的,嘿嘿,真不错哦。
今年把作者的所有书都读了一遍,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如果要从三本中挑选一本最爱,首先排除的必然是沿着季风的方向,至于第一本和第三本如何取舍,其实花了不少时间,最后选中午夜降临前抵达,大概是因为那些熟悉的地名,同样是自己曾经踏足的土地,多了几分亲切之感。
每个独特的旅行者都是一个骄傲的幽灵,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面吵吵闹闹的世界之间不停的跳来跳去,只有死亡才能让你最后真正的安静下来,那是一切的终点。
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

大屠杀,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中最黑暗,最残忍的一面,而且令人感到恐惧的是,这种毫无人性,完全基于种族灭绝的行为,并没有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而变得消亡,反而是变得更加高效而恐怖。换言之,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个巨大猛兽,不要因为它暂时的销声匿迹而掉以轻心,它随时都会卷土重来,在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和时间。
作者力求解答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大屠杀”这种扭曲而畸形的反人类罪行究竟因何存在?具体来说,它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基于历史上的大屠杀实在是数不胜数,本书重点落笔在1919年到1945年的历史,其中涉及19世纪的反犹主义,20世纪30年代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当然少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臭名昭著的“杀人工厂“。
读着读着,就会泪流满面;读着读着,就会怒从心起;读着读着,就会暗自苍凉。
穿越非洲两百年

如果说今年哪位作者的作品涉猎最多,郭建龙无疑是个中翘楚。在所有读过的作品中,最爱莫过于这本穿越非洲两百年,原因有二。首先,非洲一直是个人的兴趣所在,无论是出于实地旅游的目的,还是仅仅是为了探究这块儿神秘大陆的历史,非洲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其次是可供参阅的非洲资料太少了,尤其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认知非洲,可以说是一片巨大的空白。
还好我们可以遇到郭建龙。17个国家,50多座城市的实地游历,可以说是本书最大的底气来源。作者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亲历了非洲的政治,文化,经济,不仅涉猎到非洲的今天,而且顺着历史的脉络,回顾了非洲的昨天,以及两者之间的必然发展联系。他并没有试图去预言非洲的明天会是怎样,那是留给读者自己的话题。
开卷有益,当之无愧。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这本书可以拿来读十遍,而且一定要搭配地图一起看,切记不要采用听书的方式,最好是一遍读一遍记笔记,读完之后,本书可以置于案头,作为一本时常翻阅,温故而知新的工具书,必将大有裨益。

严格意义上来说,本书其实可以看作是英国近代地理学的鼻祖哈·麦金德大作《历史的地理枢纽》的中国版。正如我们所知,行军打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选取战争作为切入点来剖析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变迁,政治文化的交替,以及军事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巧妙而犀利的角度,窥一斑而见全豹,事半功倍。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不之处,就是写得稍微有点短,对于南宋之后的中国古代战争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期待作者可以早日补上这一环,必将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的大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