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少有这样的年份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人生发生了改变,但2022应该算得上。这一年里我无数次惊叹:生活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然后它便用更深刻、更意想不到的现实告诉你: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这一年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从破碎中重建,只为能在跌宕的生活里不沦落。这一年里我们失去过很多,从自由到财富,从信心到健康。安全感的缺失与重构是不曾改变的主题。这一年我们终于认清,曾经的美好年代真的一去不返,未来也许会变好,但过去再也回不来了。这一年的最后几天是在病榻上度过的,本想让一言难尽的2022 就这样悄悄溜走,但内心的坚持却支撑着自己爬起来完成这篇也许无人在意,却是延续自我执念的年度总结。  这一年虽然过得琐碎抽离、大开大合,我还是选了三个正向的关键词:幸福,自洽,坚持。这一年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离苦得乐”。失去后的恢复会带来非常强烈,乃至于震撼的快乐。比如四月份从蔬菜盲盒里收到一份鲜橙,当甜润的汁水从口腔进入咽喉,久违的水果清香瞬间把情绪引爆,整个人都被巨大的满足感浸润。原来“好吃到想哭”就是最直白的描述。比如四月底第一次下楼外跑,满目翠绿映入的第一眼,摘下口罩呼吸的第一口空气,从各个角度冲击着感官,带来难以言说的悸动。比如五月底第一次出小区,骑车在上海的马路上游走,整个人像傻子一样控制不住地咧着嘴角,看什么都忍不住尖叫,见什么都想拍下来。这一年也有很多因为“害怕失去”而去努力珍惜和创造的幸福瞬间。比如那场始于无意,终于感动的阳台音乐会,是一年之中难以抹去的高光。比如亲自统筹策划的小区定向六一活动,还孩子们快乐,也圆了自己内心小孩的梦想。比如疫情之下更用心准备的“好声音”作品,最终收获认可,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就是这样一个个微小的瞬间让充满苦涩的一年也有了值得珍藏的回忆。也许是经历的一切太不平常,这一年情绪开关被无限打开,思绪的阀门也被尽情放大。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平衡自我,去接受难以接受的外在环境,虽然内耗挣扎,却也在一次次沮丧和思考中发现了更深层的自己,找到自我与外在更融洽相处的方式。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因为不稳定的世界痛苦,承认自己的敏感脆弱,悲观冷漠,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构建积极的心理基础。接受自身矛盾的特质,放弃取舍,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大半年的网课生活让亲子关系经历了日夜相对的考验,庆幸的是没有太多鸡飞狗跳,但也有过低于期待的失望。家庭教育实践课的讨论与内省,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接纳孩子,不进行自我投射,而是把他当成独立、有自身特点的个体。接受他的优点和缺点,不强求他变得更好,而是爱他本来的模样。那些不甘心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是习惯行为的反应模式。 无论是封控在家的退休日子,还是交替生病的相互照顾,都让中年夫妻提前体会到年迈之后的相处。当生活没有了额外娱乐,当个人没有了外界属性,两个灵魂怎样在让渡自由与保持自我间做到彼此自在就成了最根本的问题。接纳伴侣,尽量避免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偏见。认清彼此的特质,明确各自可以提供的情绪价值,以及不能触碰的底线。不试图改变对方,但可以用对孩子的影响来进行自我驱动。中年夫妻的战火长期休眠还是一触即发? 老母亲的自我修养:如何在两个男人之间“溜缝儿” 这一年的细碎让人不得不去面对最最原本的生活,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亲密关系和自我思考的机会。 这一年虽然特别,我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那些微不足道却能给内心带来力量感的事情。尽管因为封控,连续768天的外跑记录被迫终止;尽管最后一周因为生病,没有出门半步,今年依然创造了自己的最长跑步里程/日均跑步量。 四月封控二十五天没能外出,五六月每日十公里,像是弥补,更像是报复。十二月戛然截止到21日。后面十天心无旁骛地躺平,休息是为了更好地继续。这一年只吃了乏善可陈的精神食粮,可能因为心思不稳,很难真正走进另一个世界,但依然有被打动的内容:五分钟的快乐也很难,一言难尽的脱五 今年大概是除了14年出游最少的一次,错过的春天更是无从弥补的遗憾。两次出门都是暑假里带娃短途行,和我儿写了AB版本的游记。
桐庐游山玩水小日记
九月参与了文画人的连续三十天画画打卡活动,每日十五分钟画一幅小画,收获的不止是画册,还有看图就敢提笔的勇气。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份,文字成为我纾解情绪的一种出口。 前几天群友总结自己的2022,有人说:2022,度日如年,度年如日。众人皆生共鸣。从感受上说,我们几乎是熬过了这一年,从结果上说,这一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虽然有遗憾,有迷茫,有悲伤,有失去,但我们还是应该庆幸自己活了下来,因为这已是最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