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祉心阅 寡思,其实是一种修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恼,不是因为外界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烦恼,而是因为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去多想、去反复思量。 结果,本来是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却在我们心中,变得如同一块大石头一般,挥之不去。 往往最需要我们学会的,便是凡事少想三分。 不知道日常中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走在街上看到熟人,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后,没得到熟人的回复,就想他是不是对我有看法。 公司会议上,上台讲解工作内容时,领导插了一句话,总觉得领导话中有话。 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洒了出来,别人往这看了一眼,便慌乱猜想他会不会是在看我笑话。 无休止的想法,在这些时刻不停地冒出,扰乱了我们的内心。 到了最后,导致我们心情越来越难过,精神越来越紧张。 其实,我们脑海中担忧的这些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 很多时候,总是我们想多了,才把事情变得复杂难解。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于忧患的担忧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路,走得更加安全,提供保障。 适当的思虑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避免不好的事情。 但,如果一味的担忧未来,陷入思虑的泥沼中,那么,就容易让自己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妈妈整天为孩子的一切发愁。 因为在孩子成长阶段,出现任何错误都是正常的。 穿衣服慢,她会觉得:“怎么办,我孩子这么慢,以后别人有啥好事他都赶不上。” 说错话,她会觉得:“天啊,他如果总这么冒失地说话,以后得罪人的事还多着呢,怎么立足于社会!” 一庄庄,一件件孩子的小事,到她那里全变成了大事。 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暴躁,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 作为成人,陡然地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只能是耽误了当下。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到桥头自然直”未来,未必就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差,何必过分担忧? ![]() 有时候心累,比身体累,更容易催夸一个人。 所以,还不如充实自己付之行动,少一些没用担忧。 认识这样一个人,同样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养育孩子很少想太多,同时她还有自己的梦想。 在孩子3岁前,她一边带孩子一边练瘦身操,学习育儿知识,不断精进外语。孩子会跌跌撞撞,她也不慌不忙。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吗,有错很正常,慢慢引导她就好啦”! 孩子上小学开始看成绩了,她也很少将成绩挂在嘴边,而是每天问孩子一句话:“你今天为自己行动了吗?够努力吗?”就算一开始成绩一般,她也不骄不躁,她会说:“你快乐才最重要,如果你学习中遇到困难,能解决它,那降是非常有成就的也是最快乐事。” 而她与此同时,每天练着瑜伽、看书、打理着自己的茶馆。永远都那么淡定从容。 当我们把自己的心力,倾注在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心中充实,无暇顾及那些“有的没的”的事情的时候,那么幸福便会悄悄跟着你。 所以,先养好自己的心,寡思少虑!气定神闲,你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本来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