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一剑:兰考的新价值时代

 方塘智库 2022-12-30 发布于河南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在中国的政经地理中,兰考当然是一个特殊性的存在,对此应该没有人会否定——其它不说,看一看上两任县委书记的人选及其离开兰考后的任职走向就知道了,如果你对此无感,还可以顺便查一下新的县委书记人选,并顺便了解一下最近兰考的人事调整在全国媒体和舆论中的关注度。

这种特殊性存在应该说从县委书记焦裕禄之后就开始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算不上长久,但其留给兰考的,不仅包括那段波澜壮阔的治沙历史,以及后来对兰考的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大面积的泡桐种植,更是将兰考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史册,让兰考成为当代中国最闪耀的红色发展地标之一。

所以说,从一个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角度来看,兰考显然是一个不缺少知名度的地方。而且,客观而言,因这种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地位,使得兰考在发展过程中,获取来自国家层面的战略与政策支持,并由此延伸出更丰富的来自社会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支持方面,也明显具有优势,进而让兰考成为了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一如岁月的风从兰考的大地上吹过,以及黄河的水从兰考的大地上流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也在兰考的土地上发生着,虽然有时候会表现得轰轰烈烈,但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静悄悄的,以至于会让很多第一次到兰考的人感到些许的失望——今天的兰考,早已经不是焦裕禄时代的兰考了,当年让数十万人外出讨饭的“风沙、洪涝和盐碱”(所谓的“三害”)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有人依然满脑子都是关于风沙、盐碱甚至沙堆的想象和记忆,看到真实场景中到处可见的泡桐树、黄河滩涂一望无际的苜蓿草以及沿黄地带高标准建设的生态廊道,怎能不“失望”呢?

不仅如此,如果你对兰考的想象和认知,依然还停留在脱贫攻坚时期的贫穷落后、环境脏乱、生活愁苦阶段,大概率也会“失望而归”——今天的兰考,不仅在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甚至在交通方面成了全国性的枢纽之一,而且,在那些曾经长期被作为贫困标杆的乡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成了知名的景区,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有的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乐器生产专业村,不仅可以生产古琴,还有很多人开始演奏起了古琴,有的成了知名的民宿村,成了焦裕禄精神所延伸出来的红色旅游的直接受益者。

在我们看来,今天的兰考,虽然算不上特别的富裕和发达,但显然也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了,而是一个GDP破400亿,面积超过1100平方公里,人口将近90万的大县。而且,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历史、文化、农业等资源禀赋,完全有可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中部崛起、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中扮演适当的角色,贡献独特的价值。

【二】

结合国家已经明确的相关发展战略和兰考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我们看来,接下来兰考至少可以尝试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发挥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分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而且,这两个方面显然彼此相关,还可以协同发展。

首先是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我们看来,对于兰考而言,至少从2019年以后,黄河应该说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变量,其背后是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进。

在此背景下,兰考可以专门化、系统性的思考这一国家战略在当地的落地和践行问题,兰考对这一国家战略的承接和践行,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要积极主动的承接该领域的国家战略资源布局,还可以不断通过地方化和市场化的努力,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以此真正放大兰考在这一战略实践中的地位,进而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比如,除了全面对接和落实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南省层面的一系列统一的战略实施安排外,兰考还可以针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进行更全面的和专业的思考,联合有关机构和部门,在兰考设立专业的研究和实验平台(至少冲着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或新型研发机构来进行布局),将兰考辖区内的沿黄片区全部作为相关研究和实验的空间场景,常态化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和流域治理的相关研究、实验,并致力于面向全流域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

再比如,围绕黄河文旅带的建设和发展,兰考不仅是做一两个黄河主题的景区景点,而且,需要立足于辖区内的黄河文旅资源,致力于为整个黄河文旅带的发展提供产品、线路、营销、基金甚至是平台化的服务和支撑,以本地化的黄河文旅产业IP反向赋能黄河文旅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兰考就需要至少出现一个黄河文旅方向的现象级的项目或品牌,具体是什么,至少从目前来看,可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关键是能否将格局和视野进一步放大。

而且,在我们看来,无论是河南文旅业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开封全域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在兰考做出一个黄河文旅的集中体验地和产业高地的话,意义都是非常大的。比如,不仅可以弥补开封文旅在主题的上短板,而且,在空间承载上也可以缓解开封古城片区的游客压力,为开封文旅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三】

其次是乡村振兴。作为与脱贫攻坚一脉相承的战略实践,乡村振兴在兰考显然具有更为显著的政治合理性和市场合理性,想象空间巨大,如果做好了,示范引领价值将十分凸显。

就像我们之前在《乡村振兴在开封》一文中所分析的,一方面,这里地处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无论是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还是从黄河治理文化层面来看,以及从地域性的黄河文化表达和当地特有的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积淀来看,兰考都是一个显著而独特的地理存在和文化存在,这将为其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直接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撑。

另一方面,这里作为曾经最知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无论是在脱贫攻坚阶段,还是在乡村振兴时期,都是相关国家战略实施的主战场之一,从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相关资源的配置广度来看,这里的乡村振兴实践大概率会表现得比较活跃,也将是很多市场机构积极进入的地区,客观上也会推动兰考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可以在较高的起点展开。

而事实上,从目前乡村振兴在当地的推进情况来看,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意思且具有案例示范意义的实践案例,比如,东坝头的黄河文旅发展模式,徐场村的古琴专业村模式,还有一些民宿村的发展模式,以及农文旅融合的模式,等等。

在此基础上,兰考完全可以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整合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多的尝试,不仅在本地更加务实和系统性地推进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还可以依托其实践案例和干部培训资源,为开封市、河南省乃至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比如,依托当地的焦裕禄干部学院,在常态化推进乡村振兴领域的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开封本地、河南省和全国甚至一些中国的援助国,提供专业而系统的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训,进而建立更加广泛的乡村振兴行动者联盟。面向全国招引更多专业化的乡村振兴服务企业和机构,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覆盖全链条的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服务,并据此在兰考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公开的资料显示,焦裕禄干部学院建成于2013年7月,是中组部备案的64家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之一,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是国家公务员局确定的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是河南省委组织部确定的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位于兰考县城东北部,占地面积31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学术中心、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报告厅、艺术中心、活动中心等设施,可同时容纳700人住宿,1200人学习培训。

在我们看来,这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黄河、风沙、盐碱、洪涝和绝对贫穷,曾经兰考人民吃尽了苦头,但在战胜黄河、风沙、盐碱、洪涝和绝对贫困的过程中,也为兰考留下了很多彪炳古今的荣光和闻名远近的丰碑,并可能在未来的实践和时间里,为这片土地构建出更丰富的关于苦难与辉煌、抗争与发展、自然与治理的新的历史性辩证。

今天的兰考正站在新的历史性起点,不仅盐碱、风沙、洪涝早已不是其标签,绝对贫困也不再是其标签,从县域新崛起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兰考也到了重新发现其价值、重新思考其战略、重新定位其未来的时候了。

在新的发展阶段,兰考显然需要超越问题驱动式的发展逻辑,打破外部帮扶式的路径依赖,跳出单一战略导向的发展规划,立足其独特而丰富的资源禀赋,全面精准对接相关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开封与河南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生态,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窗口期,勇敢地向一些事关县域、区域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无人区发起挑战。

在我们看来,站在新的历史性起点的兰考,需要并有可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直接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完成从“脱贫攻坚”阶段向“示范引领”时代的转变。这是兰考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并能够抢抓的机遇,也是作为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红色发展地标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审:张梦欣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