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不出户就能置身戏剧现场?沉浸演播叩响创新之门

 skysun000001 2022-12-30 发布于北京

“我要展现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

“假如我依然写那些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我都算不上一个有心肠的人!”

“我们坚决反对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战争,反对加于中国民众反日反帝斗争的任何压迫!”

图片

冼星海、老舍、鲁迅……这些文艺名家于战火纷飞中的呐喊,穿越历史的尘埃走到我们面前。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命运奋起反抗、艰难竭蹶的岁月,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联合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日前在央视网、新华网、中国国家话剧院等全平台线上演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那个年代的精神风骨。

图片

以这场线上展演为标志,“中国戏剧现场”正式启航。作为总台联合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的线上戏剧品牌和云演播平台,开启了兼具行业引领力、生态重塑力、未来想象力的中国戏剧数字化传播新生态。

历经三年探索

春华秋实

通过线上屏幕观看戏剧真的行得通吗?

“中国戏剧现场”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基于总台和国家话剧院过往的多次跨界合作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戏剧从“剧场文化”转变为“客厅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图片

2019年起连推三季《故事里的中国》,首创“戏剧 影视 综艺”的表达方式,依托“1 N”多舞台空间、多线并行的立体叙事,将一个个中国故事讲述得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传统戏剧演出单舞台的表现形式演变成三舞台,多重舞台的叠加效应,视听感受持续增强。

2021年初亮相的《典籍里的中国》进展显著,舞台幻化为纵横上下五千年的“时空通道”,穿越古今的戏剧表演成为节目亮点,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突破以往戏剧舞台只有台前的局限,打通前后台丰富表演内容形式。

弦歌不辍唱山河,致敬抗战十四年。2022年登场的《抗战中的文艺》,发展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双演融合”的模式、运用“传统话剧 现代影视技术 互联网多视角”的技巧、拥有实时交互的视听感受和无限自主的选择空间,从剧场的舞台扩展到网络的另一端,展现出硝烟四起年代青年们义无反顾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图片

《抗战中的文艺》两场导赏直播曝光量超8亿次,获得超300万次观看,正片演播超40家平台及媒体同步直播,曝光量超1亿次,#44位演员演绎抗战中的文艺先驱##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等话题登上热搜榜及要闻榜首位。

“打破第四堵墙”

身临其境

为了平衡表演者的工作时间、表演状态、工作习惯,“中国戏剧现场”采用绿幕虚拟拍摄,提前精密测算摄像机调度过程步数,完成背景环境制作。

不同于传统公演记录在舞台外平面采集画面的方式,“中国戏剧现场”进入舞台、融入演员、切入角度,利用隐匿遍布的摄像机、精致考究的走位、灵活操作的遥控设备,立体全方位地描摹景象、传递声音、感染观众。

相较于传统舞台,“中国戏剧现场”坚持将戏剧舞台的精神力量和艺术价值传递给更多人。结合影像装置艺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的《抗战中的文艺》,创造性地构建出了风格极简又内涵丰富的“文献博物馆”。

图片

三十年代东北荒原是什么样子?重庆遭到轰炸后的废墟场景是什么样子?这些在今天很难找到高质量记录素材的场景,中国戏剧现场用素描手绘方法一一复刻还原。舞台两边的结构框架是铁网材质,不发光的时候和剧场本身墙体结构融为一体,灯光点亮的时候结合屏幕里空间视觉的延展,一座海市蜃楼般的博物馆逐渐显现。舞台中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舞台,相互交融,亦真亦幻。

版画是抗战中重要的文艺形式,可以快速复制发生的重大事件,用美术化语言刻在木板上,油墨印刷成形,仿佛往昔重现。很多文艺名家缺少文献记载,用版画重新刻画肖像,一幅幅肖像出现在博物馆里,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痕迹令人肃然起敬,仿佛跨越数十年与观众对话,诉说烽火连天时代为国家崛起、为民族复兴而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图片

不断精心打磨

革故鼎新

电影人夏衍评价聂耳时说过:“相信个人天才,更相信集体的力量”,中国戏剧现场同样是集体智慧的结晶。15天21位人物影像不间断地拍摄、舞台演员每天近15小时的联排、技术组日日夜夜的演练才取得如今的丰硕。

“演出了,所有人眉宇疏朗,哪儿都打开,保持舒畅”,这是导演田沁鑫经常对演员们说的话。双演舞台的出现、演绎文艺大家的压力、丰富细节的钻研,对演员和创作者充满着挑战。剧本打造、场景设计、表演指导、摄影取位、演员展现等环节都有着不同以往的设计,经历多次磨合才尘埃落定。光影交叠下,抗战时期艺术家对中国革命满怀憧憬、朝气蓬勃的精神气息让观众感同身受,映现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恢弘。

台上诉难忘,云端引交响。“中国戏剧现场”是一次戏剧展现形式的革新。线上演播打破了舞台的地理局限,超清数字影音和流媒体传输技术拓宽了剧场边界,强化置身其中的沉浸感、共鸣力,为艺术从业者和观众搭建起沟通桥梁,把演员的表演细节全方位、周密地展现给观众,观众线上的实时反馈为演员打磨角色、磨炼技艺提供助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新时代文艺该如何创新?“中国戏剧现场”在甄选中国本土优质戏剧内容进行革新后的成果,或许能给出回答。

好的文艺作品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感染力、凝聚力,能让观众感知生活的隐微片刻,抓住电光石火中的琳琅瞬间,带领观众放飞奔腾的想象力,遨游于璀璨文明的浩瀚海洋。

用科技力量赋能经典,让传统艺术迸发生机。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中国戏剧数字化传播,这是“中国戏剧现场”的初衷。

图片

总监制 ▏杨   华 过   彤 唐晓艳 张利生 

               窦小文

监   制 ▏徐朝清 李英晟 刘   园 闫   爽

主   编 ▏徐   克 张亚东

编   辑 ▏司   聪 张思琪 黄景靓 张   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