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柴胡汤,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于伤寒症抗感冒、流感及变异流感的千古名方。 ![]() 人常说:用好小柴胡,胜过看大夫。日常,家中常备小柴胡颗粒用来治疗感冒发烧。此次新冠阳性感染爆发后,小柴胡颗粒也成为官方推荐抗疫药品之一。 小柴胡颗粒虽然是非处方药,但是在使用上也需药证相符,疗效才会好。说明书上的适用症看起来简单易操作,对于不明医理、药理的患者来说,不一定与自身的病症相适用,所以表现出来的疗效不稳定。 01 小柴胡颗粒主治 ![]() 小柴胡颗粒的主要成分有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甘草、大枣,一般为中药免煎颗粒,属于中药汤剂。 小柴胡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喉咙疼痛、干燥,口苦口干、唇干鼻干、偏头痛,干咳无痰或能咳出黄色痰液,眼睛红肿而干涩,浑身感到燥热难受等。 此外,外感风寒到了后期,导致病邪走少阳,用小柴胡颗粒效果也不错。 02 小柴胡汤的药理 ![]() 小柴胡汤就是用来和解少阳经之邪的。 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 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03 小柴胡汤的神奇之处 ![]() 小柴胡汤神奇效用在于它不是对“证”治“病”的方子。 小柴胡汤擅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故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故无麻桂而能发汗,无硝黄而能通便,无苓术而能利水,无常山、草果而能治疟。所谓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04 小柴胡汤的运用 ![]() 小柴胡汤在伤寒热病中是清热剂,在六经中为和解剂,在治疗各科杂病中又是理气解郁剂,如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品,寓理血于行气药之中,它又是很理想的理血剂。 在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小柴胡汤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05 注意用药禁忌 ![]() 小儿患者不能用。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外邪入侵时首犯的是太阳经,而小柴胡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通常是针对感冒的老年患者和体虚患者。 因柴胡升散,黄芩、姜半夏性燥,所以阴虚血少者忌用。 小柴胡的适用范围虽然很广,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症状是不能随意服用的,更不能当保健品服用,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用药期间,需要清淡饮食、多喝水、禁烟酒。 服用小柴胡期间,如有任何的不适,应当立刻停药,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 编辑/排版:余慧敏 审核:王明 ![]() 线上挂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