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政百年 娓娓道来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2-12-30 发布于山东

中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邮驿通信产生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896年,清代国家邮政诞生,标志中国新式邮政拉开序幕。

日前,“迎接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主题展”在第二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上展出,中国邮政首次以历史图片资料为主、实物为辅的形式向观众展现百年邮政发展历程。记者在现场发现,在新式邮政开办之初,有一些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故事。

客邮与新式邮政诞生

清中期以后,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日渐增长。1834年,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在广州开办了一个英国邮局,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客邮。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在中国各地的通商口岸广设邮局,其他西方国家也以“利益均沾,机会均等”的原则,纷纷效仿。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又以种种理由,不断扩大客邮在华的范围,将业务网点扩张至新疆、云南、西藏等地。

之所以称之为客邮,是因为这些邮局往往只接受本国邮政机构管辖,发行各自的邮票,不仅收寄他们本国侨民的信件,而且收寄中国人的信件,并按他们的“国内邮资”收寄国际邮件。

邮权是主权国家的重要权利,但是19世纪末的清政府羸弱不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在华邮局得以持续经营。客邮不仅侵犯中国国家邮政利益,还纵容走私,是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一个缩影。

当然,客观来说,客邮将西方现代邮政制度带入中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新式邮政的建立。

1866年,总理衙门为保障外国驻华使馆往来信件的安全,将这些信件的寄递交由海关兼办。在此基础上,1878年,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海关试办新式邮政。同年,中国第一套邮票诞生,后人称之为“大龙邮票”。

1896320日,总理衙门奏请开办正式的国家邮政,光绪皇帝于当日即在此奏折上朱批“依议”字样。清代国家邮政由此诞生,各海关邮政局一律改成大清邮政官居,并以通商口岸为中心,依次向内陆扩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1914年,中华邮局正式加入万国邮政联盟。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撤销在华客邮议案,我国的邮政主权逐渐收回。

邮差是个体面活儿

在中国邮政刚刚诞生的时候,以马车和船为邮递工具,但在尚未修筑道路的偏远地区,步递依然是主要的邮递方式,很多邮差一根扁担走遍全城。

展板上有一张四川邮差的珍贵历史图片,邮差赤脚挑着满满两包邮件,工衣上的“大清邮差”四字清晰可辨。

中国邮政文史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谢成章告诉记者,其实,大清邮政和中华民国邮政都非常繁荣,那个时候的邮差是一个非常体面的活儿。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19875月前后,天津市邮政储蓄局文史办主任阎文启曾寻找到了中国第一代老邮工李德胜。

他是大清邮政津局的一名邮差,负责跑德州到天津的往返线路。

这条邮路是不配备马匹的,快班时,李德胜通常早晨从德州出发,必须在36小时之内赶到天津。邮路弯弯曲曲近230公里,意味着他每个小时要走6公里多,中途没有人接力,一次快班跑下来,李德胜几乎累瘫在目的地。

不过,他的收入也非常可观。最初每月的工钱是六七块大洋。当年,一块大洋能买一袋海外舶来的精细面粉。六七块大洋养活六七口人都不成问题。后来,他当了邮差长,工钱一下子突增10倍,涨到72块大洋,让他养活3个家都绰绰有余。

一手摇铃铛,一手拎棍子,身后背邮包,是当时邮差的基本形象。铃铛是走街串巷送信时,提醒人们“送信的来了”,而棍子则是为了防狗。

百年以来邮差的交通工具不断更新,邮差的形象也越来越专业,但是对于邮差来说,有一点永远不会变,那就是每一封书信的安全送抵都是他们的使命。

作者:苏晶

摘自《中国交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