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的困惑:生孩子媳妇没哭过,3年了,媳妇没闹过,突然要离婚

 谢耳朵馆长 2022-12-30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前不久,我在朋友的推荐之下看完了韩国电影《八二年生的金智英》,一部叙事风格中规中矩但却备受瞩目的女性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母亲金智英从前途无限的职场丽人转变为照顾家庭生活起居、生活忙碌且麻木的“丧偶式”育儿主妇。

从主人公金智英的身上,我们仿佛能看到无数女性为婚姻家庭牺牲的痕迹,她映射着普通女性相同的期待与痛苦,女性的困局、婆媳关系、家庭主妇的绝望、职场歧视,这些像是盘虬在生活里的死结,变成了大部分当代女性难以逾越的山脊。

在博弈论当中,有个很著名的理论被称作“囚徒困境”,它是我们说有些时候团体的最佳选择未必是个人最佳选择,而婚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不过是一段双方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家庭、婚姻并不是天然存在的概念,而是私有制的伴生产物,这或许打破了某些人的幻想,婚姻并不是爱情的结晶,更多的是面对经营共同财产、生养抚育下一代、照顾老人而形成的角色分工。

而在传统的婚姻模式当中,女性所提供的巨大的价值和隐性成本,往往会被习惯性地忽略,而男性将节省下来的精力专注在工作当中,成果却并不会拿来共享。李洋和他的妻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李洋的视角当中,“2年了,媳妇没哭过,3年了,媳妇没闹过,突然要离婚”,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但对于他的妻子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离开。他不懂自己面临婆媳矛盾时的心酸和委屈、也不明白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快速的消耗和衰老,曾经为了孩子选择了委曲求全,但最后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坚定地选择了离开。事到如今,这位男人还是很困惑:生孩子媳妇没哭过,3年了,媳妇没闹过,突然要离婚。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当中,似乎所有正面的女性形象都包含了自我牺牲,鲜少提及自我成就的方面,琐碎的家务劳动让女性在结婚之后就像是泡水之后斑驳的灰白色墙皮。在婚姻当中,女性还承担了提供情绪价值的作用,她需要关注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情变化,及时给他们安抚和支持,在新时代的媒体渲染之下,女性还被要求额外承担经济价值,她最好能够在职场上开拓出一片天地,再不济至少也该能够养活自己。这些被掩盖在家族传统和温情之下的婚姻剥削,相比于职场剥削是一种隐形的、渐进式的,如同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缓慢滑向某个未知的深渊。

恩格斯曾经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当中提道:“婚姻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奴役,某程度上是为了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更好地剥削女性。”尽管时至今日,在中国式婚姻当中,一部分男性仍然将婚姻视作规避社会责任的手段,通过工作、娱乐、社交等等逃避家庭责任和育儿责任。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当中,我们常会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剖析一段两性关系,所谓社会交换理论,它指的是个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交换成本,学界通常将这种成本的反馈称为社会酬赏。无论是在任何一段关系当中,这种酬金都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即爱、钱、地位、信息、物、服务。

而在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当中,则会选择用“妻子”、“母亲”、“儿媳”这些社会角色要求承担这些本应当公平分配的家庭义务。但更加令人扼腕的是,很多女性也将这种剥削内化为了合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人的内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自我、本我、超我,而在目前的中国式婚姻当中,女性对于婚姻的态度更多的是超我对自我的约束和限制,这个超我绝大部分是社会规定和社会道德层面的态度。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平等的责任分配,许多女性会选择妥协和逆来顺受,而让女性心甘情愿地接受不平等和充满伤害的婚姻关系,根源还是在于父权制下长期粉饰的谎言。

无论是从道德约束还是责任承担的角度来说,女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在选择伴侣、步入婚姻的时候,擦亮双眼就显得额外重要,至少保持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这也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应有之义。

-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