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脉(41-52#)

 王不留行666 2022-12-30 发布于湖北

任脉穴位

1.    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

2.    任脉是阴之海,所有的阴经都最终归入大海---任脉;

3.    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

4.    如果我们按照“同身寸”来找任脉的穴道就会错掉,因为它有个独立的寸法,任脉穴位定位:肚脐和耻骨上缘连线分为5等份

5.    舌头顶着上颚,任督二脉就是通的,人会很精神;

6.    膀胱经可以通到任脉。这是阴和阳互动的关系。络脉把经脉连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

7.    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胞就是女子胞,讲的是女人的子宫,也讲的是男人的精宫。

8.    任脉直接络到喉咙。

9.    女人所有妇科的问题,在子宫里面的问题,或里面长什么东西,通通属于任脉。因为任脉起于胞中,那冲脉可不可以帮忙?当然可以 !因为源头一样;

10. 任脉是列缺在管;

11. 任脉有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

12. 任脉歌诀: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

13. 穴位走向: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蔽骨。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41蕡门开口之穴----上脘

1.    此穴在脐上5寸,

2.    为任脉与足阳明、手太阳经之交会穴.

3.    [刺灸法]直刺0.5~1寸

4.    功效: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上中下三院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治疗胃肠疾患的作用,但上院偏于降逆和胃,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中院则长于健脾助运,治疗脾失运化之纳差、疲乏、浮肿等症,下院则偏于肠道 疾患,治疗腹腹胀、肠鸣、泄泻等。

5.    【主治】胃脘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呃逆、腹胀纳呆、黄疸、癫狂.

6.    胃脘胀满、疼痛配公孙、关穴;

7.    呕吐、反胃、呃逆配内关、膈俞穴;

8.    腹胀纳呆配脾俞、足三里穴;

9.    黄疸配胆俞、阳陵泉、内庭穴;

10. 癫狂配丰隆、人中、百会穴.

11. 风伯伯实例:心口痛,经常气逆打嗝呕吐---点按上脘;

12. 配巨阙、内关治疗呃逆、呕吐和急性胃痛。

42巨阙宝剑之穴----巨阙

1.    鸠尾下一寸,心之募穴

2.    可针可灸,孕妇禁;针下巨阙,如果是怀孕的妇人,气会往上冲,会让怀孕的妇人昏倒,[刺灸法]直刺 0.5~1寸。瘀痕灸:3~9 壮。

3.    可和中降逆、清心化痰。

4.    主治:胸满,心痛,呕吐,霍乱,胃胀,消化不良,气机不畅,让人有勇气;神识散乱,点按此处可专心;主治癫病、健忘、吞酸、 反胃、胃院痛。

5.    治疗穿心痛: 心脏病,痰饮造成的胸痛厉害,血管堵塞,肾功能不好,针巨阙 关元,下针一寸,马上止痛;主上气 咳逆,胸满;背痛彻心;蛔虫痛;腹胀;霍乱不识人;吐逆;

6.    诊断心脏病:巨阙上面我们可以诊断到心脏的问题。巨阙压痛;

7.    风伯伯实例:吃了冷羊奶,胸闷欲吐,肚子痛,点按巨阙;

8.    配心俞、神门治疗心悸.

9.    配天突、膻中、中 院、内关、阳溪治疗噎隔和癌病。

10. 与大椎、膏育俞治疗癫病。

11. 胆道蛔虫症:在临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偶尔酒应用此穴则使胆绞 痛立即停止。操作,用 28 号或 30号 1.5寸毫针,直刺小0向下斜刺0.6~1寸,得气后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留针 20~40分钟,留针过程中再行针。注意事项:巨阙穴深部有腹腔重要脏器,不宜深刺.[倪海厦老师]注:下针差不多一寸,不要太深。

12. 巨阙+关元 治心脏病版胸痛。

43鸠鸟之尾穴----鸠尾穴

1.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两岐骨下一寸;

2.    鸠尾穴不可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

3.    不可灸,可以针;[刺灸法]直刺0.3~0.5寸

4.    可和中降逆、清心化痰。

5.    [取法]仰卧举臂取穴,在剑突下五分,肚脐中心上七寸。

6.    调节上下气机。活血化瘀。

7.    入肝,

8.    主治:呛咳,呼吸不利,胃胀,呃逆,胸以上的气逆,可点按此处调畅气机;

9.    风伯伯实例:水土不服,风沙引起的剧烈呛咳,点按鸠尾;

10. 癫证(抑郁性精神病) :近20来,运用此法治疗抑郁性精神病、癌病等,屡获收效。操作,病人仰卧后,先叩触肝脾位置是否正常,如无特殊,在胸骨剑突下5分处经严格消毒后,取30号毫针,嘱病人吸气时进针,针尖略微向下斜刺或直刺 1~2.5 寸,进针后针体轻微转动,稍停针,得气后可将针体上提留针 15~20分钟;如未得气,术者可行小幅度捻转,待至而留针 15~20分钟;针入鸠尾,针感当向下或向两胁肋部放射,有时患者可见轻松的感觉。隔日针刺 1次。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前先确定肝脾的大小,正常大小者方可针刺;针尖方向略斜向下,双臂上举或双手抱头仰卧姿梦取穴,可使隔肌等上抬,下针或行针时禁止大幅度捻转或提插。按语:鸠尾六为膏之原穴,有安心宁神、宽胸豁痰之功,善治癫病。因癫证属阴,其病深非深刺不能奏效,故鸠尾针刺深度达 1~2.5 寸,体格肥胖者还应适当加深以中病得气为度。

11. 胆道蛔虫症:操作,取鸠尾穴,局部规消毒后,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六方向徐徐刺入,至水分时止,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

44中央庭院之穴---中庭

1.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你一摸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

2.    可宽胸理气。

3.    可针可灸;[刺灸法]平刺 0.3~0.5寸;

4.    [取法]仰卧取穴,在胸骨体与剑突之间凹陷中。

5.    主治:胸满,饮食不下,呕吐,小儿吐奶;

6.    风伯实例:主背面的女子犯了癫傻,点按中庭,换朝向东南的温暖的房子后好了;

7.     

45喜乐气会之穴---膻中穴

1.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在鸠尾和天突中间下一寸半,两乳头中间;

2.    心包络之募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 和手少阳三焦经之会穴,也是八大会穴中之气会气,气会膻中;

3.    禁针,要用灸。痕灸:3~7 壮。

4.    调气降逆,宽版胸利隔。可宽胸理气、宁心化痰。

5.    主治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情志、肺、心系病,振奋宗气;开心穴;心脏不适可以从内关开始灸,调理段时间后再换到膻中;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心烦咳逆,呕吐寒痰。

6.    [金鉴歌诀]膻中穴主灸肺痈,咳嗽哮喘及气痿,巨阙九种心疼病,痰饮吐水息贲宁。

7.    风伯实例:悲伤引起的疾病,按揉膻中;

8.    与大椎、肺俞配方治疗喘;

9.    配百劳、定喘、肺俞、 太渊治疗咳喘、胸满、不得卧。

10. 胸痛 : 操作,间接灸、艾条灸,每次 30分钟,每 1次,5 次为1疗程,停灸1天后可作第2个疗程治疗。

11. 气厥

12. 呃逆: 操作,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医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先轻后重,按压 2~3 分钟,呃逆即可止住。为巩固疗效,可让患者侧卧休息 15分钟,再按压膻中穴2~3 分钟。另2 例用上法未能取效者,分别改用双手掌根按臀及按压膻中穴而愈。按语:按压中穴能起宽隔降逆作用,故对呃逆有良效。而此法奏效与否,取决于按压的力度。治疗时要先 轻后重,循序渐进。必要时采取传统臀按压法。

13. 顽固性隔肌痉:操作,用2寸针,快速进针后针尖向下平刺 1寸以上,透过中庭,针尖在皮下可达鸠尾处,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扩散至剑突周围,刺激约 1~2 分钟,然后留针。每隔 10 分钟行针 1次,仍强刺激留针 30分钟。根据病情每日针1次或2次。注意事项,本六较安全,手注强刺激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可过强,若不强应稍深针,刺及胸骨膜.勿沿皮刺。

14. 乳少:操作一:患者仰卧,消毒后,沿皮下向乳房部位刺 3~5 分,有针感后留针 15 分钟;操作二: 针入六后轻轻捻转产生沉感,将针 刺方向调向侧,捻针使之

15. 用放血治疗乳腺炎有效,其优点不直接刺激乳房。乳腺炎初者消散快,每天1次,放血 3~5 次即消。另外对少乳、回乳也效佳。少乳o如有 1/3或一半的乳,量则能增加排乳量,有时可达到足量。但若原来根本乳者其效差。因离别或生病后的少乳收效快,每天 1次,放血3~5次即可回乳时放血2~3 次即够。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皮肤后,以小罐拔出血。如为乳腺炎则出血 5~15ml,少乳及回乳 3~5ml。

46堂正坦荡之穴---玉堂

1.    紫宫下一寸六分,先找天突,再找鸩尾,这两个穴道,正中间是玉堂。

2.    可针可灸[刺灸法]向下沿皮刺0.3~0.5寸;

3.    可宽胸理气;

4.    主胸痛,心烦咳逆,上气,胸满,喘息 呕吐;

5.    风伯实例:妇人被骗后悲痛欲绝,咳逆上气,点按玉堂;

47紫禁宫殿之穴---紫宫

1.    华盖下一寸6分凹陷中;

2.    可针可灸,[刺灸法]向下沿皮刺 0.3~0.5寸:

3.    风伯实例:心绞痛发作,痰上涌,喘不过气,救心丹也不行,点按紫宫后呼吸顺畅;脸色恢复;

4.    用能:守备森严,名利上下,调和左右的要冲,但凡神不导气,知觉麻痹,按揉此处,便能恢复生机,如君王掌权,百臣听令;

5.    主治:胸满,胸痛,饮食不下,呕吐上气,烦心,咳血,唾如白胶;

48清凉伞盖之穴---华盖

1.    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2.    可针可灸,灸3壮;向下沿皮刺 0.3~05 寸。痕灸:3~7。

3.    功效:养肺平喘、通经止痛。宣肺,

4.    主治:主治哮喘、咳嗽、 胸胁痛。中暑急救,喉痹咽喉痛;

5.    风伯伯实例:中暑后按揉华盖,清凉降火;

6.    外感未清,伴怕风症状时可多灸;

7.    降金生水,清心凉火;拍打此处让人耐老;

8.    刺灸法:与大椎、风门配方治疗喘息。

49旋转机要之穴---璇玑

1.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

2.    任脉和阴维脉之会穴。

3.    [取法]仰卧取穴,在华盖上一寸六分,天突下约一寸凹陷中

4.    针3分,灸5壮;[刺灸法]向下沿皮刺 0.3~0.5寸:

5.    功效:如润滑油,善于滑窍利管,消胸满;宽胸理气。

6.    主治:胸满,逆气,喉咙鸣,喘息,喉痹,胃中有积;水浆不下;

7.    风伯伯实例:咽喉干涩,吐字不清,,璇玑穴按揉;

50解郁天窗之穴---天突穴

1.    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喉结下四寸宛宛中;喉咙在这边,我们先找天突,天突最好找。这是天突,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

2.    [取法]仰靠取穴,在胸骨上窝正中。气管前缘缓慢向下

3.    可针可灸;不是针直接进去,直接进去会扎到气管,我们不要扎到气管,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因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医叫十二重楼。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刺灸法]先直刺 0.2~0.3寸,然后沿胸骨后缘、刺入 0.5~1寸。瘀痕灸: 3~5 壮。

4.    功效: 通痰导气,开窍醒迷的作用;有如房屋的烟囱,将浊气往外排,故可解郁救闷,大可回生救死;降气平喘。通痰导气、气喉天音。

5.    主治:主治哮喘、咳嗽暴喘、喉中鸣、咯脓血;咽喉、甲状腺、淋巴结,解郁,救痰迷晕厥;急救;

6.    风伯实例:大怒气晕后按揉天突

7.    配膻中、 百劳、肺俞、列缺治疗咳嗽哮喘。

8.    与大椎、风门配六治 疗哮喘。

9.    癔病:操作,先直刺进入 0.2~0.3 寸后,改向下刺,沿胸骨柄后气管前缘刺入,约 1~1.5寸,留针 30 分钟。

10. 梅核气:近20 多年运用此六治疗梅核气效果很好。 每1次,轻缘、者3~5次,重者 8~10次即愈。操作,用30号2寸毫针,先直刺 0.2~0.3寸,然后 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 1~1.5寸。患者有麻胀感下传。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天 突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也不可向左右偏斜,以防刺伤血管及肺尖。忌用粗针深刺,以防出血。

11. 痰厥:操作,点天突穴。点压天突穴可宣肺利痰,并使结聚之痰直接承受刺激,随咳而排出体外,气通痰去,阴阳顺接,厥证自愈。

12. 暴暗;呃逆;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炎

13. 心脏三针:巨阙、关元、天突,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 塞,几乎无所不治。这三个针下去以后,气会到第十椎下,然后把气导出来。

51帘洞出泉之穴----廉泉

1.    喉结上中央,

2.    阴维,任脉之汇;

3.    可针可灸;[取法]仰靠取穴,在结喉上方凹陷中。[刺灸法]直刺 0.3~0.5寸,不留针;

4.    功效:生津润燥,利咽开音;通利咽隔、清热化痰

5.    主治:口疮,咽炎,咳嗽 头痛,消渴,厌食;

6.    风伯实例:舌根萎缩,支支吾吾含糊其辞,按揉廉泉穴,艾灸廉泉穴;一个月后语言含糊变明晰;

7.    配翳风、合谷、少商治疗咽喉肿痛

8.    病 人中风,舌强不语,治疗舌强不语用的,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用此单合谷治疗中风失语;操作,合谷刺法。病人仰卧,略抬下领,单取该穴。用20号2寸针向舌根部斜刺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行针1分钟后将书浪至皮下,以 30 度角转向左右两侧各斜刺 1 针,针深约 1~1.5 寸,各提播拎转1分钟后再退至皮下,向舌根部斜刺 1~1.5 寸,中刺激提插,捻转1分钟,患者自觉舌体松动、胀感时取针,并令患者伸舌等运动 2分钟

9.    外伤失语:操作,在领下、舌骨体上缘中点处,舌骨上方、左右须舌骨肌之间取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 0.5~1寸,强刺激 30秒,不留针。(3)失音: 笔者运用此法治疗功能性失语,每每 1次治愈。操作,用28号1寸半长针直刺1寸深,重捻转 12分钟后,留针20分钟起针

52承载浆液之穴----承浆

1.    唇棱下陷中,开口取之;

2.    大肠,胃脉,任脉,督脉之会;

3.    可针可灸[刺灸法]向下斜刺0.2~0.5寸

4.    功效:消干渴 烦热,通调四周;

5.    主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涡斜,面肿消渴,口齿生疮,暴喑不能言;

6.    风伯实例:消渴,血脂粘稠,口干舌燥,身体发热,喝水不解渴,点揉承浆穴至口舌生津;

7.    配地仓透颊车、下关、合谷、治疗面神经麻痹。'’

8.    配人中、廉泉、哑门、合谷治疗失音。

9.    配人中、内关、合谷、太冲治疗精神病。

10. 口腔疡:用此穴放血治疗,1~2次治愈者24例,3~4次治愈者 19例其余7 例于 5次后治愈,但不能防止复发。

11. 承浆放血对舌炎、流涎效果亦良好。流诞症多为小儿,隔天 1次,5~10次后多能治鬼。治疗时教其养成闭嘴的习惯则不复发。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六位皮肤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挤出血1~4ml,小儿0.5~1ml.

12. 单纯选用承浆一六治疗颈项强、运动不利 ,每用必效。轻者单取承浆即可,重者可配合后溪。 或每日针 1次,针数日。

13. 承浆一穴不仅可用于颈部外伤后的疼痛,而且还可用于治疗落枕及颈椎病有颈部疼痛及运动不利者。操作,用28 号或 30 号毫针向上或向下斜刺.3~0.5 寸,得气后以捻转为主,小幅度提插为辅,留针 15~20 分钟。针感以胀痛为宜;

输入资料:

1倪海厦《针灸》

2曾培杰《风伯伯的回春指》

3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4.《倪师穴位精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