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放开后的救命良方

 春泥2018 2022-12-30 发布于天津

       情防控突然放开,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虽然一再说病毒的危害已经降低了许多,但是一时间感染的人还是不计其数。少数几种被热捧的药物,很快被抢断货。甚至许多药店里面的中药饮片都难以买到。

       很多阳性的、发烧的、咽痛、头身疼痛的病人,困在家中一药难求。虽然我们也相信到最后,真正因为疫病致死的不会太多,但是对大多数染病的患者而言,仍是一场劫难。肉体的折磨加上精神的恐慌,双重煎熬。

       我自己周边,也有不少亲人、朋友中招。有八十多岁的老者,也有几岁的幼童,当然也有四、五十岁的壮年人。所以疫病实在是无差别攻击,并没有锁定哪个特殊年龄段或者某个特定人群。

       值此多事之秋,各种抱怨和指责都于事无补,只会为各种负面情绪推波助澜。放开是必然的、一定的。我们也不想假扮事前的先知,也不想在马后放炮。只是本着中国传统文化,邻里、亲人、朋友之间守望相助,希望给求告无门的人们留一线希望。也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把这一线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面,传递出去!

       现在全国最权威的西医防控专家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都一再表示,病毒经过几代衰减,现在已经不再适合称为“新冠肺炎”,而应该被称为“新冠流感”。网上热炒的几种药物抢购起来殊为不易。

       在中医的奠基性著作《伤寒论》里面,总共有六卷(相当于六章),其中三卷都是讨论太阳经受病的各种主症、兼症、变症、坏症。我们不在此做太多理论性探讨。后面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帮大家挑出主线,便于大家快速进入这一宝库。也好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从中找到救命的办法!

       这里我们只针对当前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列举出四个方子。大家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自主选择使用。这些方子,经过历代医家千万次实践,药效明显、快捷,药品也简单、常见,易于准备。如果对症,常常是 “一剂知、二剂已”。也就是说两三副药即可治愈或明显见效。希望在紧急时刻,能够解某些朋友的燃眉之急。

       以下内容全部选自《长沙方歌括白话解》,有心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为了文字的连贯,我们将在文后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1、桂枝汤。

     主治:头痛、脖颈僵硬、自汗、恶风                恶寒(即怕风怕冷)、发热、                  鼻塞流涕。

2、麻黄汤。

     主治:发烧、恶寒(怕冷)、身体疼                痛、呕逆、头痛、喘、胸满、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3、小青龙汤。

     主治:发热恶寒、咳嗽喘逆(较严重               者,一般服用不超过 3 剂) 

4、苓桂术甘汤。

      主治:咳嗽痰饮轻症,包括急慢性                 支气管炎。(药性温和,可以

             多服)

注:1)《长沙方歌括》是清代大医家 陈修园所著。他将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全部的 113 个方子的方剂组成、功能主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诗歌的形式书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阐发了《伤寒论》有关辨证论治的要旨。非常实用,也非常好记。

        而我们提到的这本《白话解》成书于 1999 年。其后的十年时间里面,重印了六次。最为宝贵的是,里面有建国以来全国许多极具影响的中医名家的治疗案例。使得两千年前的方子有了极强的现代实用性,可信度极高!

      里面绝大多数方子,我们都亲身用过。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效如桴鼓。而且价格非常低廉。有心的朋友可以在家中(出门时,可以随身携带)备上一本。

2)前面四个方子的药物组成:

苓桂术甘汤:

茯苓 12 克,桂枝 9 克,白术 6 克,炙甘草 6 克。
(每副药)用水 1200 毫升,煮取 600 毫升。(一天之内)分三次温服。

桂枝汤:
桂枝 9 克,芍药 9 克,生姜 9 克,炙甘草 6 克,大枣 12 枚。
(每副药)用水 1200 毫升,煮取 600 毫升。(一天之内)分三次温服。

小青龙汤:
麻黄 9 克,芍药 9 克,细辛 6 克,干姜 9 克,炙甘草 9 克,桂枝 9 克,五味子 9 克,法半夏(捣碎) 9 克。
用水 2000 毫升,煮取 600 毫升。分三次温服。

麻黄汤 ( 3 副 ):
麻黄 9 克,桂枝 6 克,炙甘草 6 克,杏仁 9 克。
(每副药)用水 1800 毫升,煮取 500 毫升。(一天之内)分三次温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