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家将的后代去哪了?其中一支割据地方600年,历经三个王朝

 广州玉 2022-12-30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2

文丨六六

编辑丨果汁儿

纵观历朝历代,北宋的军事实力可以用孱弱来形容,但即使在这样的时代,中华民族依旧能人辈出,人们耳熟能详的“杨家将”便是其中之一。

杨家在抗击外族侵略者所作出的贡献自北宋就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代表着百姓对保卫家园的英雄的崇敬。

文章图片3

作为历史上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一个著名军事家族,杨家的故事并不仅仅止步在宋代。

事实上,杨家将的一支后人,统治一方,直到明朝。

在几个世纪的变迁中,是什么让杨家在各个王朝的兴衰中屹立不倒,杨家从何处而来,又去向了何处呢?

“无敌”的老令公

老令公杨业生于北汉,在北宋统一五代十国后,宋太宗非常赞赏杨业的本领,任命他为大将军。

文章图片4

杨业在北汉时,其军事才能的卓越便人尽皆知,人称“杨无敌”。

杨业归顺宋朝后的雁门关之战,真正让宋朝皇帝领略了北汉的“杨无敌”究竟有多“无敌”。

公元980年,为了报复北宋先前的打击,辽国集结大军剑指中原。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奉命抗击辽军。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正史上,潘美并非如同小说中描写的潘仁美一样坏事做尽,恰恰相反,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名将。

潘美虽说戎马一生,但是并没有和辽国这些骑兵作战的经验,仍旧保留着同步兵作战的思想。

文章图片5

潘美认为,太原一带利于补给,又是开阔平原,是适合同敌方决战的场所,因此他将防御重心放在太原。

但是对方并不是潘美习惯的步兵,而是骑兵,曾经常年驻守边关的杨业深知骑兵的厉害之处,他认为防御重点应该是雁门关。

因为太原没有坚城,草原的骑兵对阵步兵犹如虎入羊群。当敌人突破雁门关之后,北宋军队再无关隘可守,因此,雁门关的作用至关重要。

面对杨业的主张,潘美固执己见,认为他的主张是无稽之谈,同时拒绝了杨业的求援。

文章图片6

杨业看着手下的五千兵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方十万大军,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这关内的五千守军,想要打出作用,只能智取。

杨业心生一计,随即叫来副官开始布局。

很快,辽国十万大军如同乌云一般压上了雁门关,城门上的北宋守军和黑压压的辽国大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章图片7

北宋守将带着几千士兵在城上奋力反击攻城的大军,正当前线攻城战打的难分难解之时,辽军主帅萧啜坐镇军阵中,对接下来的目标进行部署。

正当萧啜计划准备攻下雁门关之后大军直冲太原一举歼灭北宋守军,以报复北宋先前对辽国的沉重打击,随后在太原一带重建之前被灭的北汉。

不管从战略上还是情感上,这一战都有重大意义,萧啜仔细地规划着大军的部署

正当萧啜在指挥作战时,突然听到后方大乱,喊杀声震天。

随即有士兵火急火燎冲过来报告道:大军后方突然冲出一路北宋兵马,数量不详。

与此同时雁门关城门大开,关中守军尽数冲出城门和辽军短兵相接。

文章图片8

原来是杨业眼见兵力悬殊,安排部下在城内守城,自己带上两千兵马出城埋伏,力求擒住敌军将领,大军才能不攻自破。

杨业带领兵马冲入辽国大军之中,并不恋战,一路直奔大军中央的萧啜,一路上辽军士兵纷纷想要拦住杨业,都被斩杀。

终于杨业冲到萧啜近前,两位大将的对决,胜负在短短一瞬间就见分晓,萧啜被杨业的大刀斩落马下。

文章图片9

辽军士兵见主帅阵亡,还有前后不知道有多少的敌军,顿时大乱溃不成军,立刻全面撤退。

杨业仅凭五千兵马,击溃了十万大军,彻底坐实了“无敌”之名。

值得一提的是,从此之后,一见到杨业的军队,辽国人就会落荒而逃,无心作战。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将领,往往都是被自己人陷害而死的。

当杨业在抗辽大业上大放异彩屡建奇功时,同僚的嫉妒也在阴暗出滋长着,终于在讨伐辽国的战争中,杨业被人设计陷害,落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文章图片10

老令公再勇猛,也只是肉体凡胎,落入辽国大军的包围中,虽以彪悍的战斗风格击杀无数敌军,但终究力不从心被敌方生擒。

辽国深知杨业的威名,很想招为自己所用,但忠义如杨业怎会就范,最后杨业绝食而死,青史留名。

“此儿类我”

杨业的长子杨延昭,深得杨业的喜爱,杨延昭自幼酷爱研究兵书,一研究起来经常忘记了时间。

沉迷于钻研兵书的杨延昭在其他事上沉默寡言,唯独谈起兵法就两眼放光。

文章图片11

杨业十分欣喜自己的儿子如此痴迷于兵法,每每看到杨业苦读兵法时,总会欣慰地感叹道:“此儿类我。”将他当成自己的第一接班人,每次打仗都会带上杨延昭。

每次随父亲出征,杨延昭都能看到兵书里所讲战术在真实战场上的运用,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让他做到了知行合一,也成长为了一员猛将,大有杨业的风范。

杨延昭成人后屡建奇功,辽人将他比作六郎星宿,意为辽人的克星,因此杨延昭也有了“六郎”的称号。

文章图片12

也因为这个称号,在杨家将的故事中,长子杨延昭经常被误认为是杨业第六子。

杨六郎最为传奇的一战,当属遂城一战。

公元999年,在北宋皇帝换代之际,辽国人乘虚而入,大肆入侵北宋。

眼看北宋大军节节败退,辽国十万大军乘胜追击来到了杨延昭镇守的遂城。

文章图片13

辽国人的计划是,攻下遂城,大军就可长驱直入一路南下追击北宋军队。

因此,对于这样一座战略要地,辽国人势在必得,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战斗一触即发。

一边是辽国压境的十万大军,一边是北宋区区的三千守军

杨延昭罕见地感到了焦虑,纵使他纵横战场多年,可眼下的情况让他也无所适从。

杨延昭派出最精锐的传令兵趁着夜色冲出辽军的包围,请求总指挥傅潜派兵,但傅潜认为支援只会是有来无回,拒绝出兵。

文章图片14

杨延昭不愧是将门虎子,也没有辜负辽国人对他的极高评价,情况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他组织起城中百姓,和守军一道阻击辽国大军。

面对源源不断的辽军,北宋守军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弓箭攻击远处的敌人,等到敌人爬上城墙,就将一锅一锅开水倒下去,面对敌人的重装兵,就用大石头砸。

文章图片15

饶是如此奋力反击,依旧有不少敌人登上城墙,北宋守军艰难应对,死伤很多。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千守军硬是在十万大军的不停冲锋下坚持了一个月,从九月一直打到了十月。

辽军眼见越拖对自己越不利,于是准备底牌尽出,誓要拿下遂城。

杨延昭想起了父亲杨业曾经以五千士兵击溃十万辽军的故事,正面作战不利,就要在战术上取胜。

愁眉苦脸的杨延昭在夜里点灯思考对策,再像这样打下去,守军很快就就要拼光了。而这时,一阵吹过的寒风,让杨延昭想出来了一个绝佳的计策。

杨延昭急忙召集人手,在城墙上倒水,这次不仅守军开始忙碌,城中男女老少纷纷拿出家里的容器,一批一批人在城墙上忙忙碌碌直到天亮。

经过一夜的寒风吹拂,城墙上的水很快就冻成了冰,辽军来到城墙下的时候,面对的只有一堵蚂蚁都站不住的冰墙。

文章图片16

无奈的辽国大军终究是拖不起了,只得绕远路离开,这一来一去,杨延昭为宋军争取了足量的时间对抗辽国大军,也让辽国的攻打计划最终落空。

战功卓著的杨延昭,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对他有极高的评价,皇帝派他镇守边疆,保卫大宋的国土安宁。

五十七岁,杨延昭安详地在家中离开了世界,这样的结局也可以说是对得起他的卓越功勋。

壮志难酬

杨延昭三子杨文广,是杨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更何况作为“杨无敌”的孙子,“杨六郎”的儿子。

杨文广明显传承了父辈的军事才能,在讨伐张海的起义当中他立下军功崭露头角。

正是这次机遇,他结识了宰相范仲淹,范仲淹甚是喜欢这个军事奇才,二人私下常以兄弟相称,在官场上范仲淹不遗余力的提拔杨文广。

文章图片17

但此时宋已经和两个大敌妥协了,世间再无大战,杨文广的才能无处可以施展。

直到宋和西夏再次兵戎相见时,杨文广已经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他没能等到指挥作战,就抱憾病逝了。

在军功上杨文广显然无法与父亲和爷爷相提并论,但杨家将的风度和气节在他身上传承了下去。

杨文广去世之后,杨家将这一支后代在历史的长河中近乎销声匿迹。

杨家将的另一支后代

但杨家将的另一支后代,在播州扎根发芽,发展成为了当地的霸主,足足控制了播州七百余年。

文章图片18

杨延昭还有另一个儿子杨充广,作为杨文广的弟弟,杨充广的名气远不及杨文广,但作为将门之后,杨充广的能力自然也不差。

杨充广在担任刺史期间结识了播州宣抚使杨昭,二人情同手足,私交一直很好。

一天,杨昭愁眉苦脸地对杨充广说道:“我一天天变老,膝下却无子,不知道以后年老生病应该怎么办。”

杨充广不忍看见好友年老之时陷入无人照顾的窘境,便安慰好友道:“我把我的小儿子杨重过继给你,如何?”

杨昭喜出望外,连忙答应,于是杨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杨昭唯一的继承人。

杨昭死后,将家族经营许久的播州传给了杨重。杨重,杨业的重孙,在播州这片土地上,将杨家发展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势力,在当地影响力一度盖过朝廷。

宋朝覆灭时,元朝统治者忌惮杨家在播州的势力,双方达成共识,播州名义上归顺元朝,但实际上由杨家控制。

文章图片19

这样的技俩屡试不爽,杨家在播州一路熬过了宋,熬走了元,直到明代,此时已经是700年后了。

在明代,杨家主事人公然反抗明朝朝廷,招致了毁灭打击,杨家将的故事自此才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杨家将演义》《杨氏宗谱1992年》《杨家将传奇》《杨门忠烈传》

《杨家将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