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要|饶鼎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三重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用户79795753 2022-12-30 发布于贵州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三重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饶鼎新

【摘   要】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发展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陶冶学生公民意识、涵养学生职业素养三重价值。应用文写作教学引入真实性写作、探究性学习与跨学科整合等学习理念,不仅有利于突破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局限,也能够促进应用文多元育人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教学   价值阐释   实施策略

自清末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应用文就为相关学者所重视,并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合法化知识。但随着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应用文作为语文知识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其教学价值伴随着学科知识的重组与分化而不断窄化,没能获得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科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科素养培养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价值内涵并探讨其实现路径,不仅能促进应用文教学的革新,更能助力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落地。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理解偏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一种孤立的知识观、片面的功能观和封闭的学科观看待应用文写作的现象十分常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应用文在写作对象、内容情境及行文程式等方面有着专门的规范,一些课程文件、教参资料将应用文与记叙文、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相并举,这种对应用文特殊性的重视,落实到写作教学中却常常忽视了应用文与其他文体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忽视了记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中的综合运用。2.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应用文没有广泛的修辞运用和韵律雕琢,不过是一些“死格式”,在教学中常常只关注“文章形式的把握”,而忽视人际交往心理、社会行动准则在应用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与育人价值。3.当前的应用文教学多从文章的词汇、语言、体式、内容等学科教学视角安排学习内容,很少从职业素养发展的角度,围绕应用文写作展开综合学习。其实,应用文不仅包括“通人应作之文”,还包括“职业上所必作之文”。[1]学会写作各类职业应用文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理解是个体参与未来生活的重要素养,而这种素养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三重价值

产生上述理解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部分教师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价值缺乏全面的理解。就性质来看,应用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教育性;应用文与个体的公共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重要的社会交往性;应用文与个体的职业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职业发展性。从这三个属性出发,笔者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发展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价值

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应用文虽常与记叙文、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并列,但实际上应用文与其他四类文体并不属于一类。从表达方式来说,“应用文可以兼容记叙、抒情、说明、议论四种文体”。例如“书信”,在文体上属于应用文,但在内容上“书信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叙述文、也可以是说明文或议论文”,因此,应用文与普通文章的区别只是在体式上,而在表达方式上则是相通的。换言之,应用文写作是在特定文章体式下,对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它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提供了机会。传统语文教学习惯于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分门别类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虽有利于深入学习某一具体的表达方法,但也容易忽视真实语境中写作活动的综合性。而应用文写作则往往聚焦特定的情境,探索如何针对特定目的、背景、对象、问题、社会关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当、得体地进行表达。所以,与其他文体相比,应用文更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一价值正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2]的素养目标相一致,是实现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陶冶学生公民意识的价值

从处理事务的性质来看,应用文一般可以分为公务类应用文和私务类公文两大类。前者是指为处理国家和集体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所谓的公文;后者则指为处理个人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个人日常应用文书。这意味着,应用文与个体的公共生活、私人生活联系紧密,它不仅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了解社会常识、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应用文之所以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其取材是“以人类社会交际往来的需要为范围”,另一方面是因其内容与形式必须“适应社会的结构与社交的心理”。所以,应用文在本质上相当于一种“社会契约”,其写作活动必须以社会交际中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共同遵守的规范为准则。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如果说一般文章教育、文学教育更多的是指向一种民族共同生活理想的传承与建构,属于“国民的陶冶”,那么应用文教育则可被称为是一种“公民的陶冶”。[3]因此,写作应用文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并逐渐形成基本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规范的过程。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价值

应用文教学在产生之初便与“职业”二字紧密相连。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阮真便提出高中国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学作“广告、传单、契券、簿式”[4]等职业应用文。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性实践,职业素养作为学生参与未来生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如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的“职业和生活技能”,芬兰2016年《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中的“职业能力与创业素养”,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也明确将为学生“职业发展作准备”写入高中教育的任务。应用文作为与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体,在发展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语用能力的发展,而且能通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写作体验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增进职业理解。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价值的实现路径

(一)立足真实性写作,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综合训练价值

真实性写作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真实的日常生活,具有实际的写作对象与目的,“通过开发有意义、有目的、有功能的写作体验来激励和吸引学生”[5]。这些特征与应用文写作教学需求不谋而合,将真实性写作策略引入应用文教学,对于突破传统僵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路、提升应用文的综合训练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从学生生活中找寻具有现实意义且能够激发写作兴趣的话题。例如针对演讲词、求职信、广告策划、产品说明书等写作内容,可以设计“恋爱的真谛”“求职怎么办”“广告的魅力”“喜欢的电器”等真实性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然后由师生共同制定写作任务。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一同研究应用文的写作要素。如文体规范,写作的背景、对象、目的,需考虑的其他要素和重要条件有哪些等。再次,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真实性写作目的在于追求功能的真实,强调“真实的受众”。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跳出“固定的身份”,进入“情境的角色”,从角色的立场出发关心读者对象,展现情感交流,增进文字表达的实效。如“广告的魅力”话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广告写作者和消费者的立场,思考各自的需求,寻求有效表达的策略。最后,指导与制定评价标准。真实写作理念下的应用文写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需从“方案设计”“组织引导”“资源提供”“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明晰教师的指导职责。同时,根据应用文写作特点,设计包括“格式规范”“准确表达”“情感关注”“有效沟通”“思想态度”等在内的评价维度,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需要,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

(二)基于探究性学习,发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公民教育价值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练习、轻探究,对于写作所需的社会观念和交际法则缺乏深入的挖掘。探究性学习从学科问题或生活任务出发,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以社会情境中的学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应用文背后的公民行为与公民人格,对于增进应用文写作的公民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应从写作内容出发提炼供学生探究的社会性议题。例如在教授书信写作时,可以围绕书信的称谓、敬语等内容设计专题性探究活动,让学生梳理书信写作中的各类谦称、尊称的演变、发展与使用,整理面对不同对象、在不同语境中应采用的敬语敬辞,这些内容既是应用文写作的必备知识,也是公民日常生活中所需掌握的常识。其次,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拓展资料,为学生理解社会交际活动提供支持。例如针对合同等商业应用文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文献研究、个案分析、群文阅读、文本对照等方法梳理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与规范;同时,提供法律条文、纠纷案例等相关的拓展性资料,深化学生对商业活动的理解,并促进学生将这种社会理解转化为应用文写作的意识自觉。最后,形成指导应用文写作和公民教育的研究性成果。如关于“计划书”写作,要求学生围绕计划书的价值与功能、文本特点、写作规范与注意事项、表达艺术、写作范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这一报告的撰写既增进了学生对计划书写作法则的了解,又明晰了计划书的社会功能与交际特征,促进了应用文教学工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应用文写作的公民教育价值。

(三)开展跨学科融合,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职业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能力的培养,能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情境与锻炼机会相对有限,难以充分支持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跨学科学习强调“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6]。它一方面有利于消解学科之间的壁垒,利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机会为在具体职业情境进行应用文写作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职业语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打通应用文写作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学科中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思维与应用文写作相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整体发展。

首先,基于应用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炼跨学科主题。在当前学校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提出要以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作为课程活动的主要方式,而劳动课程中也要求围绕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设计并实施教学。这些课程在不同程度上与未来职业相联系,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根据需要与这些课程整合,开发跨学科主题。例如将应用文写作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教育相结合,设计诸如“银行实习生”“教师的一天”“文创初体验”等主题,并安排相关职业应用文写作子任务,让学生在职业语境中锻炼写作能力。其次,基于跨学科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对职业的综合理解。在跨学科的语境下,由于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一个职业。例如在“银行实习生”跨学科学习中,可以结合语文、思想品德、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内容,安排“撰写招聘启事”“组织求职面试”“开展业务培训”等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之余进一步获得对于银行工作的全面认识。再次,立足情境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反思。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真实情境,让学生从管理者、同事、服务对象等多重视角对应用文写作成果进行评价,从不同立场提出修改意见,在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职业反思,并最终提升职业素养。

概而言之,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应突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定式,从应用文教育的多重属性出发重新定义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围绕真实性、探究性、整合性等原则思考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策略,让应用文写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J].新青年,1918,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3]林砺儒.序[M]//张鸿来,编.初级中学应用文.北平:文化学社,1926(“民国”十五年):序2.
[4]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M].南京:正中书局,1936(“民国”二十五年):134.
[5]刘正伟,陈恬妮.美国真实性写作任务的理论、类型及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22(6).
[6]张华.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8(22).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百年价值谱系研究”(编号:BEA21011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311121)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