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毛泽东】三峡工程伟大设想是百年大计是千年大计

 楚士祥丁 2022-12-30 发布于甘肃

毛泽东生前有一个心愿:骑一头毛驴,找几位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从花园口走到通天河,走遍黄河,然后再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用三年的时间走遍全国。

| 毛泽东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毛泽东来到武汉,先后三次畅游长江,写下著名诗篇《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畅游长江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他多次穿过水流湍急的桥墩附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即兴创作了这首诗歌。

图 | 《水调歌头·游泳》手稿

然而,历史上每次长江发生洪灾,都会给流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正因为天灾人祸会带给人们无尽的绝望,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毛泽东对此也尤其关注。

1950年,毛泽东向水利部询问如何解决长江洪水问题,水利部给出建议:为减轻特大洪水带来的严重后果,可以在湖北荆江公安县低洼的地方,开辟一个分洪区,来分蓄洪水。

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方案

| 1958年,毛泽东视察三峡

1952年4月,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开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理长江的大型工程,它为防御1954年洪水创造了重要条件。而荆江分洪工程只是开端,随后,中央开始进一步考虑长江的治理问题。

1953年,毛泽东在长委会主任林一山的陪同下,乘坐军舰视察长江,在船上的三四天时间里,重点研究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船刚开出一段距离,毛泽东就派人叫来了林一山,林一山匆忙夹上一本《申报》地图,向毛泽东汇报了长江治理的有关情况。

| 1953年,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召见林一山

林一山称,为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已经在上游选择了一些水库,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调蓄洪水。但是,仅凭这并不能彻底解决长江的洪水问题,这些水库下面还有30万平方公里,遇到暴雨,长江中下游还是可能发生特大洪水。

显然,众多的支流水库并不能有效解决长江的洪水问题,毛泽东经过一番了解,建议长委会抓紧时间研究三峡问题。随后,林一山给长江上游工程局布置了任务,对长江三峡进行勘察,选取坝址。

| 1979年,林一山与三峡工程坝会议与会代表在三峡实地考察时的留影

经过勘探认为,皇陵庙、三斗坪、茅坪等更适合作为坝址。1954年夏天,特大洪水侵袭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人口达一千八百万,死亡人数超过三万,京广铁路一百天不能正常通行。

11月下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京广线的专列上,用了整整一夜的时间,听取关于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设计的汇报。谈话间,毛泽东要周恩来回北京后联系苏联政府,请苏联派专家给予帮助。

| 长江三峡

后来,在中苏双方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在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设计方面,以及在勘测、规划、设计、科研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这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

毛泽东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1966年最后一次畅游长江的时候对陪游者说:“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啊,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和意志……”

|毛泽东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情难自已之下,写下了文章开头的诗句——《水调歌头·游泳》,尤其是后面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胸襟气势堪称一绝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了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三峡工程的问题上,在面对不同意见时,充分肯定了三峡工作的必要性,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三峡建设方针,并将这件事委托给周恩来处理。

图 | 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三峡

1958年,毛泽东乘坐“江峡”号客轮,沿长江做了一次全面考察,并重点考察了三峡坝址。当船经过三斗坪的时候,毛泽东吩咐调转船头,减速行驶,他徐徐走到甲板上,仔细察看了三峡坝址。

考察期间,船差点撞上江心一块大石,惊险过后,毛泽东拿起望远镜回头看去,询问船长能不能将石头炸掉?船长立刻回答能炸,解放后已经炸了许多,而且今后还应该炸.

毛泽东点点头,继续问道:“现在有些地方航道还是很不好,如果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闸,既能发电便利航运,又有利于防洪和灌溉,你们赞成吗?”船长听后连连回道:“赞成,太赞成了,这样一来,以后航行就更方便了。”

1958年夏天,毛泽东在武汉召见了林一山,专门听取了他对于长江泥沙问题的回答,因为这关系到三峡水库的寿命。林一山表示,长江含沙量虽然比黄河的少,但具体数字仍然很大,预计每年三峡入库泥沙能达到5亿吨。

要知道,每年5亿吨的泥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三峡以上不修建其他水库,三峡水库的使用寿命预计可达400年,至少200年没问题。听完汇报,毛泽东陷入了沉思。

毛泽东十分郑重地对林一山说:“这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只两百年太可惜了。”在那之后,三峡工程的脚步渐渐放缓,但是并没有被遗忘。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有关专家大量查阅资料,制订方案计划,最终找到了水库长期使用的途径,三峡工程的设计和科研工作进入到新阶段。同年4月,三峡科研领导小组成立,工作开始了全国科技大协作。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结合国内外的综合形势,三峡工程的进展虽然一度被搁置,但仍在缓慢中发展,而葛洲坝便是万里长江的第一坝。自1970年开工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之后,葛洲坝水电站最终在1989年建成。

| 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典礼

1992年4月3日,《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动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不言而喻的是,该工程实施难度也是空前巨大的。

“高峡出平湖”是毛泽东生前的壮丽图景,虽然他没能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但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开创了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的建设,此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 1980年,邓小平在湖北宜昌实地考察的照片

它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奠定了基础。终于,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2009年,三峡工程基本建成,毛泽东当年畅想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完全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