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保卫战为什么重要?丢了太原,北宋生死仅是时间问题

 金华303 2022-12-30 发布于江苏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汴京可以决兴衰,却未必决生死。

决生死的地方,是太原。

所以,太原保卫战比汴京保卫战更重要。

没有幽州,北宋无恙;没有云州,北宋自若;甚至没有幽云、丢了河北、失了汴京,北宋也未必一定亡国。

但前提是保住太原、保住山西。

文章图片1

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大唐。

安史之乱时,大唐先是打没河北、再是打丢洛阳,最后干脆放弃长安、西逃四川和灵武。

但大唐亡国了吗?

并没有。

虽然大唐盛世不再,却也没有死,甚至也没变成南北朝。

原因就是大唐保住了山西。

文章图片2

山西之地,表里山河。

以山西为根据地,北接草原、南连中原、西入陕西、北贯河北。而且,向南、向东都是自高往下的碾压态势。

就宋金时的山西来说,有三个地方最为重要:最北的大同,契丹大辽的西京大同府;中间的太原,五代沙陀集团的根据地;最南的隆德府和泽州,战国的上党高地。

上党高地,后来变得不太重要。因为中国由东西争霸变成了南北争霸。从山西可以横穿太行到河北,然后再由河北南下,这就可以甩开上党这里。

云州大同,对草原游牧帝国很重要。因为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要在这里集结,然后才能对中原发动进攻。但是,东北向的道路开通之后,大同也可以绕过。

太原则一直很重要,而且对谁都重要。因为能否控制太原则决定能否控制山西,而能否控制山西则决定能否形成吊打四方的碾压态势。

文章图片3

所以,对于北宋来说,汴京保卫战仅是决兴衰,而太原保卫战才会决生死。

女真东路军穿插数千里、闪击汴京城,但仅是逼得北宋城下之盟,而不至于把北宋一棍子打死。

原因就是太原还在北宋手里。

女真拿不下太原的结果是拿不下山西,而拿不下山西的结果有三:

一是自己最强的西路军无法挺进到汴京城下,于是两路钳形攻宋就变成东路军孤军深入;

二是无法封锁北宋西军从关中进入中原的通道,北宋最能打仗的部队可以快速赶到汴京勤王;

三是无法阻止北宋朝廷和有生力量西逃关中,北宋君臣往东南逃到建康、往西南逃到襄阳,其实威胁都不大,而逃到关中的威胁最大。因为可以复制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模式。

文章图片4

所以,女真攻宋的关键是太原。而太原保卫战不仅比汴京保卫战更激烈,而且也比汴京保卫战开始的时间更早。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初七,金军围攻北宋首都汴京。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十二月十八,金军突破石岭关、抵达太原城下。

太原很重要,所以北宋不会全无反应。

刘光世的鄜延兵、折可求的麟府兵立即开拔、支援太原,而且一下来了四万。

这两支援军,属于北宋西军系,经受过长期的战火淬炼,外战西夏、内平方腊,而且还参与过收复幽云之战。

但是,北宋西军的战斗力最多能够匹敌西夏兵和契丹兵,却打不过巅峰时期的女真兵。

于是,未能赶到太原城下,两支援军就被女真西路军击溃。

所以,自此之后,太原之围就正式开始。

女真东路军仅是围了汴京一个西北角,然后要么冲进去抢劫、要么堵着门敲诈。而西路女真军则是围住了太原城,而且马上疯狂攻城。

太原知府张孝纯和都统制王禀,率胜捷军三千人死守太原。

童贯身居高位但能力有限。既然能力有限,那身边就一定要有能力出众的人。王禀就事这种人。而为了继续身居高位,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也要戎马征战。所以,手底下就少不了一支能打的军队。胜捷军就是这种军队。这支军队是童贯主持陕西军务时组建的亲兵部队,士兵都是优中选优。

文章图片5

所以,童贯虽然逃跑,但童贯的底子还在。再加上知府张孝纯,虽然这个人后来投降了,但当时还算硬汉。所以,太原保卫战就在王禀和张孝纯的主持下打得有声有色。而女真最彪悍的西路军就只能一直在太原攻城加死人。

但是,西路军的主要战略任务不是拿下太原,而是拿下洛阳和会师汴京:

一是打通山西、南渡黄河,然后直取西京洛阳。因为拿下洛阳这个点,才能封锁北宋西军,也才能阻止北宋西逃。

二是南渡黄河、围攻汴京,从洛阳快速向东穿插,与东路军会师汴京城下。这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钳形攻势的威力。

所以,女真西路军就不会一直在太原打攻城战。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十九,北宋的平阳义胜军突然投降。于是,粘罕率领女真西路军主力直接赶到上党地区攻城略地。

这次又是义胜军。

朔州失守,因为义胜军投降;武州失守,因为义胜军起义再投降。随即,金军快速通关雁门关。之后,代州失守,因为义胜军投降;石岭关失守,因为义胜军兵乱再投降。而仅剩的忻州,见大势已去,则直接选择投降。

朔州、武周、代州、忻州以及雁门关、石岭关,每一州、每一关都是太原以北的关键屏障,特别是石岭关。但就是因为义胜军说投降就投降,女真人才会势如破竹、攻到太原城下,让北宋连一点儿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但是,义胜军的“丰功伟绩”还没完。

就在太原之围得关键时刻,他们又在太原以南起义加投降。有了义胜军的配合,女真西路军则直接撇开太原坚城、收割上党高地。

文章图片6

之前已经讲过义胜军的来历,这里再说一遍:谭稹驻守山西的时候,利用南逃的辽国汉人组建了这支部队,人员成分是山后诸州的辽国汉人难民。其本质跟郭药师常胜军差不太多,常胜军主要是辽东南逃的汉人。

所以,这伙人的战斗力没问题。

大辽要比北宋尚武,所以军队的底子就要比宋军强太多。但问题是忠诚度太差。义胜军对北宋没有归属感,北宋也仅把义胜军当炮灰。因为宋强辽弱,所以义胜军弃辽投宋。但也因为金强宋弱,所以义胜军立即弃宋投金。因此,跟常胜军与大辽的关系一样,义胜军不仅没能帮助北宋抵抗金军,反而成了金军进攻北宋的帮凶。

粘罕西路军一直在老实执行钳形攻势的既定战略。但东路军与北宋议和的消息,终止了他的行动。议和之后,自己将凭空得到太原坚城,这买卖不亏;东路军随即撤退,那钳形攻势也无法形成。

所以,粘罕就在上党等着北宋使者路允迪,带着着他一起到太原宣诏,和平交割太原。

但是,粘罕却等来了两个让他措手不及的结果:一是太原守将王禀拒不奉诏;二是北宋姚古出兵支援太原。

于是,女真的太原攻坚战和北宋的太原保卫战还要继续。

这之后,就是姚古和种师中两路支援太原,但两路皆败,太原继续危局。

文章图片7

种师中已经解决了河北问题。进攻河间府和中山府的女真军队已经撤退。所以,北宋的当务之急只有太原。

但是,能打的将军已经没了、能打的军队已经散了,北宋还能怎么解决太原之围?

这时候,以耿南仲为首的主和派随即死灰复燃,认为割让三镇才是上策。对于太原保卫战,北宋庙堂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不再坚决。

但主战派并未退场。李纲据理力争,死活也不同意交割三镇。然后,耿南仲就建议皇帝派李纲担任两河宣抚使,直接到前线主战。

这不是什么李纲临危受命,更不是什么“受任于败军之际”,而是权力斗争。

北宋决策层一直在主战和主和之间犹豫。但主和一直是上风、偶尔会落败;主战一直是下风、偶尔会振作。所以,最强主战派李纲一旦离开决策层,那北宋决策层就只能是主和,而一定不会主战。

官本位之下,很多事情能不能办成,并不取决于能力和性格,而是由官场中的位置所决定。所以,李纲一旦失去在决策层的位置,那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岳飞,最后仍会被主和派轻轻松松玩死,而北宋的政局走向也只能是主和。

宋钦宗呢?

庙堂反复,而皇帝只能犹豫。宋钦宗一直在主和与主战之间摇摆不定。前线打了胜仗,那就肯定倾向主战;前线打了败仗,那就自然倾向主和。在当时,北宋最需要一位意志坚定的皇帝,但宋钦宗恰恰不是,甚至还不如他老爹宋徽宗。

文章图片8

李纲被任命为两河宣抚使。这个位置即便再重要,也就是一个执行层,远不能与汴京的宰执相提并论。而在这个位置上,李纲还有三个根本无解的问题:

一是即便有当岳飞的心,李纲也没岳飞的能力。李纲组织过汴京保卫战,而且很成功。但那仅是守在家门口打的几场很激烈却不太大的小规模战斗。而两河宣抚使,则要在整个山西高地和华北平原上组织战争。这种事必须交给专业的武将去办。但李纲是文官、不是武将。

二是即便有当岳飞的能力,李纲也没岳飞的根基。对于前线宋军来说,李纲是空降干部。李纲取代种师道任两河宣抚使的同时,刘韐取代种师中做李纲的副手、解潜取代姚古做制置副使,另外还有折可存、张思正、范琼这些将军也参与了解救太原之战。但是,这些长期植根军中的武将,有谁会听李纲指挥?所以,李纲根本指挥不动军队。

三是即便心有余、力尚足,李纲也会被北宋庙堂玩死。李纲离开汴京的时候,皇帝就给他了两万军队,还是临时拼凑而成。但这两万军队,还分出四千到河北平乱、又分出四千交给副使刘韐,所以李纲手里也就一万二千人。李纲建议民间买马作为军需,但开封府不同意,认为这会骚扰百姓,于是作罢。李纲先在河阳停留、训练士兵,又再怀州停留、制造战车。但是,宋钦宗认为李纲是故意磨蹭,所以一道诏书就把李纲的军队给解散了。

然后,李纲就成了光杆司令,有名无实,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用,也没有一将一军听其指挥。

文章图片9

那真正的司令是谁?

是宋钦宗。

宋钦宗撇开一切行政层级,然后直接越级指挥,而其指挥的命令就是:催促前线宋军诸路并进、快速会师太原。

北宋两河地区的军队,几乎全部开出,宣抚副使刘韐、制置宣抚副使解潜、查访使张灏、勾当公事折彦质、都统制王渊以及折可求等诸路兵马一起向太原涌去。

那结果呢?

结果是宋军开去多少路就会失败多少次。

一是因为宋军的确打不过巅峰时期的女真军队,虽然有西军系参战,但战力上还是有差距;

二是因为多达二十万的宋军却没有统一的指挥,最后全都变成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一个地送。

然后,李纲被朝廷判定为没有能力指挥战争,还要承担“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责。

李纲既是主和派证明自己正确的工具人,又是宋钦宗指挥不力的替罪羊。可以说,宋钦宗和主和派一起合谋把李纲给玩了。靖康年间,北宋政治最为精彩的一笔就是:一群青铜级的坑货终于坑死了一个王者级的李纲。

那太原呢?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九月初三,太原在坚守二百五十多天后失陷。太原知府张孝纯被俘、都统制王禀战死、太原三十余名地方官员战死,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戮殆尽。

如果相信因果有轮回,那靖康之变的赵家皇室和北宋庙堂就是在为太原军民殉葬。太原坚城不再,山西高地成为坦途,北宋距离灭亡就只是时间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