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山守御千户所城的六百年

 网上资料_收藏 2022-12-31 发布于山东

时光逝永不回,往事只勘回味。

图片

回首京华
图片

写在前面:选择怀念,是种本能。

本文所有图片,皆可点击放大观看。

图片

1.起源

元末明初,倭寇横行。包括山东在内的沿海省份,受到了广泛的侵犯和蹂躏,百姓生命财产无法保障,经济社会秩序混乱。当时,中央政府正在集中优势兵力,与蒙古北元势力作战,戡乱农民起义残余,无法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效打击倭寇。为此,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朝廷采用了“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以守为战,防备倭寇。

图片

 明朝初年,黄渤海沿海地区,倭寇的侵扰范围

图片

明朝初年,山东沿海的卫所分布情况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当年,准奏批建登州府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城。

图片

1398年,奇山守御千户所城

卫所制度: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

基本架构:全国最高军事机关为“五军都督府”(前、后、中、左、右军),各都督府统辖若干“都司”(置于州、县),各都司统辖若干“卫”和“所”(置于险要地区)。

人员编制:每卫5600人,设置指挥使官;每千户所1120人,设置千户官;每百户所112人,设置百户官;兵员由“军”(朝廷发饷,有军籍,世袭)和“兵”(临时招募)充任。

2.选址

奇山所城的选址,深受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的影响,一如现在烟台城市“山、海、岛、湖、河”的绝佳风水推演,并且具备军事要塞“攻、守、退”的基本条件。

图片

近代烟台城市地图中,奇山所城的位置

一是所城严格按照《考工记》中提出的以“中轴线对称”的思想进行城市规划。以烟台山和塔山两点一线为南北轴线,以所城南门福禄门与玉皇庙两点一线为东西轴线,所城点位正好位于两轴线十字交汇点。

 图片

奇山所城,位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

二是从地理环境看,所城北向大海,南邻塔山,东西虽为开阔之地却有东河(现解放路,已填埋)、西河(现西南河路盖板暗河)守护,符合《易经》都城选址要“择中”的原则,也具备《管子·乘马》提出的“因天材,就地利”的规划思想。

图片

1924年民国烟台地图,奇山所城有东西两河守护

三是从军事角度看,所城北有芝罘岛、崆峒岛作为天然屏障,南有塔山群峰可作退却之地,东西两河可引水作城壕防御。所城北的海边设置狼烟墩台(与奇山所城同时建造),遇敌来袭时可传递烟火。且所城东有宁海卫,西有福山县,军事联络较为方便。

图片

 1895年清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帝国陆军进驻烟台,准备向威海卫进发

3.格局

 “砖城,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楼铺十六座”。(清光绪《山东通志》卷十九《疆域志》)

“有东西南北四门,门上俱有望楼。城内有十字街,街道俱以石铺,平平坦坦,颇适步行”。(匡裕祥《烟台笔记》中华书局1922年印)

图片

奇山守御千户所城平面图

奇山所城,占地面积约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约7.96万平方米。根据相关资料的描述,所城城墙底部采用青石砌筑,上部采用大青砖砌筑,高7.33米,厚6.67米。四边城墙中部均开设城门,东为保德门,西为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为朝崇门。城门设置城楼,上层为远望所,下层为指挥所,北门朝崇门城楼为总指挥所。每座城楼两侧等间距设置堡4座(全城共计16座),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墙之外,作战时可三面御敌,为4楼16堡军事设施格局。城墙内侧设有环形马道,每城门内侧倚城墙对称设置斜道直通城墙顶部。城墙外四面设防御城壕,宽约11.67米,深约3.33米。每城门口设铁索吊桥。

图片

清末民初,奇山所城宣化门

图片

清末民初,奇山所城宣化门

图片

清末民初,奇山所城朝崇门

城内街道布局呈方格网状,中心轴线设十字大街,直通四门,为老烟台境内最早的街道,后逐渐演变为民用大街。据有关专家考证:“城内西北部(今时彦街)设千户所衙门及随职官眷居宅;城内东北部(今双兴胡同)设兵营、兵械库;城内东南部(原高家胡同、傅家胡同)设演兵场及点兵台;城内西南部(今仓余街)设兵营伙房及粮草仓库”。

图片

民国,奇山所城南门里大街

4.建筑

明代至清代中期,所城是烟台境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内建筑鳞次栉比,功能各不相同。

图片

清末民初,奇山所城内建筑鳞次栉比,商号、民宅交错分布

公共建筑。如衙门、祠堂、牌坊等,主要排布在东西、南北十字大街两侧。

图片

 民国,奇山所城的牌坊

图片

 民国,奇山所城的牌坊

庙宇。东门保德门设二郎庙,西门宣化门设三官庙,南门福禄门设财神庙,北门朝崇门设药王庙。除4门设庙外,北门里设白衣庙,所西门里设城隍庙,所南门外设求子庙。

图片

1920年,奇山所城内的庙宇

街市。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城内十字大街和城外周围的东、西、北3条大街逐渐发展成为商业街,并设集市,各种农副产品俱全。

 图片

民国,奇山所城西门外的商业街

民宅。1664年(清康熙三年),朝廷旨令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所城内原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大兴土木,建造民宅,逐渐把军事建设结构改建为民众居住房。

图片

2011年拍摄的奇山所城南门外民居

有一段描述所城民居的文字,堪称精妙:

住宅多为院式,有正房、倒房、东西两厢房组成的“四合院”,有两进院或三进院落。房屋以砖、木、石结构为主,墙体腰线以下多用细琢块石砌筑,砖到顶,高山墙;木屋架,两面坡屋顶,小青瓦铺挂,分单层平铺和双层阴阳式铺设;木棂窗,木板门,有的作雕花木门窗。明清两代,所建官邸民宅敦实古朴而典雅,突出了时代风貌。更反映时代特点的是官邸及殷实富户,设挑檐门楼,手拉铜门环,沿街平石铺路;各门前设形状各异的拴马石;街墙上设有泰山石敢当、神龛;围墙上留有狗道,厕所风孔等。

图片

 所城民宅,极具北方特色。此图为沈福煦《中国建筑简史》插图

5.沿革

明代。奇山所城建立后,据记载从未发生大规模倭寇侵袭。随着明初实施移民政策,大量移民跟随军户涌来,并在所城周围形成一些居民点。至明嘉靖年间(1550年前后),居民点已遍布南大街、西沟街、裕盛胡同、南门外等街道,工商业逐步发展。

图片

清末,所城南门外的集市,现芝罘区北河街市场附近

清代。奇山所城经历了军变民地、功能改变、大兴土木、重心转移等变革。1664年(清康熙三年),朝廷旨令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改成奇山社,行政上归福山县管辖,官兵解甲,多从事渔农工商等行业。随后,所城内原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所城张家、所城刘家)大兴土木,建造民宅,逐渐把军事建设结构改建为民众居住房。期间,不断有外地人口流入,奇山社随之向外扩张,经济日益繁荣。奇山社及周围形成13个固定村庄,时称“奇山社十三村”。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烟台开埠,城市重心外移至以烟台山为中心的新城区,所城逐渐没落。

图片

1850-1860年,奇山社及附近村庄

图片

清末,所城附近的贫苦人群。随着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所城内外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民国。因城墙坍塌多处,城楼破烂不堪。民国烟台政府于1918年对4座城门及城楼、城墙进行了修缮。1945年,所城城楼、城墙因发生结构性坍塌,大部分被拆除。

图片

民国,所城内人头攒动

建国以来。1950年,烟台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市区扩建规划,拆除了全部城墙;此后,对所城内房屋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改造,基本形成了目前的“城”内格局。1980年代初,所城内住宅区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十字大街铺筑沥青路面。1987年奇山所城被山东省批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对所城老片区进行了改造,目前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图片

2017年,改造前的奇山所城鸟瞰

6.未来

如何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奇山守御千户所城”,一直是萦绕在老烟台人心头的一桩大事。为此,政府部门、民间组织曾多次组织和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将相关成果汇集成文、见诸报端。多年以来,省内外诸多成功的老城保护、开发、拓展案例,都为奇山所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优质经验,而奇山所城没有急于整体开发并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给下一步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虽然奇山所城的发展,仍旧面临着总体规划思路不完善、远期发展目标不精准、配套地块供给不充裕、周边交通条件不乐观、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思维不密集等等诸多困难。但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各界、各方面源源不断的努力在此不断汇集,让所有关心和支持“奇山所城”发展的人们甚感欣慰。

图片

烟台山公园原美国领事馆内的奇山所城模型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奇山所城”焕然一新的面貌、蓬勃发展的生命、文明聚集的内核能够交给大家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