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本文是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来讲一个阴虚导致火旺,把汗给热出来的方子,当归六黄汤。 李东垣称当归六黄汤为“治盗汗之圣药”,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其开篇有一段“自汗论”,可以看出李东垣对汗证病机的认识: “湿之与汗为阴乎,为阳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则为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阴湿下行,地之气也,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 亦指出了汗证的病位在于脾胃。 基于李东垣“补脾胃”的学术思想,以及方中倍用黄芪的用药特点,后代医家认为当归六黄汤病机的基础应当是脾胃气虚。 “脾胃虚衰,元气不足, 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 由于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水谷精气不化则津液不足,水不制火; 同时脾胃虚,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郁而化火,则阴火内生。 反过来,阴火也可耗气伤阴。 “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因此,当归六黄汤的火是李东垣所谓之“阴火”,也就是在脾胃虚的基础上继发的邪火,脾胃气虚是根源。 阴火蒸炎,迫津而为汗,加之脾胃气虚,在表之卫阳不足。 夜寐之时,卫阳入里,无以护其营阴,营阴外泄则发为盗汗。 因此,李东垣称当归六黄汤为“治盗汗之圣药”。 脾胃内伤,津伤血弱,同时脾虚无以运化水湿,加之阴火内扰,湿与热合,湿热内蕴。 总之,可归纳当归六黄汤病机为脾胃气虚,津伤血弱,阴火内生,湿与热合。治疗主要在于泻阴火。 李东垣对于阴火的治疗不同于一般的火热证,往往用甘温之剂来补益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即“甘温除大热”。 本证以脾胃虚为本,所以重用黄芪甘温补气,同时气虚失于固摄,津液外泄为汗。 黄芪一是益气培元治本,二是益气实卫固表。 脾胃虚,津伤血弱,内燥化火,方中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 阴火亢盛,湿热内蕴,黄连、黄柏、黄芩苦寒清热泻火,生地黄甘寒泻阴火。 李东垣虽为补土派创始人,喜用健脾益气升阳之品, 但他亦善用苦寒清热之药。 如若理解了当归六黄汤的病机,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缘由。 李东垣强调脾胃内伤为致病之本,脾胃气虚,则阴火内生;也正是由于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水湿,所以湿浊中生。 湿热内蕴是脾胃病常见的病理产物,也是其致病因素。 有学者认为湿热是阴火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阴火亢盛时,李东垣借苦寒药物从权施治。 本方用黄连、黄柏、黄芩等苦寒之品,旨在清热燥湿。 朱丹溪评价此方为“治汗之神剂”,但此盗汗本质实属脾虚,脾胃气虚,阴火内盛,迫津外泄,发为盗汗。 除治疗汗证以外,当归六黄汤还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失眠等凡病机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湿浊中生,阴火内盛者。 临床灵活应用当归六黄汤的关键在于谨守病机。 最后总结一下,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结合东垣“补土派”学术思想,如今对当归六黄汤提出新的认识: 本方实为脾胃虚弱,阴火内生而设。 原方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各6克,黄芪12克。 全方组成“治盗汗之圣药”,亦可用于其他阴火之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