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舆丨为何皇帝也罪己?

 老三的窝棚 2022-12-31 发布于河南

很多人对古代皇权都有着一个不小的误区,那就是以为皇权是无法无天的,可以为所欲为。
其实不然,古代皇权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严格制约。皇帝要做是做了错事,不仅自己知道,朝臣和天下也知道,而且还不能推卸责任,皇帝为此往往还要下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朝政出现严重问题时,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文书,就是一种正式的自我批评。
在中国历史上,罪己诏屡见不鲜,前后总共有88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最早的一份是汉文帝在公元前179年下的,最后一份是在189552日(因甲午战败及签订《马关条约》),时间跨度为2074年,平均每8年就有一份罪己诏问世。
《尚书》中的《汤诰》和《秦誓》可以视为罪己诏最早的模本,而《吕氏春秋》里的“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则为后世“罪己诏”提供了常用格式。
历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诏,当属汉武帝刘彻颁布的《轮台诏》,即“轮台诏令”,是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下的诏书。
汉武帝是千古一帝,一生中所成就的最大事业,就是驱逐匈奴。尽管劳民过甚,但毕竟还是把这件事漂亮地完成了,特别是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但汉武帝对自己的“功业”深感自责,在“轮台罪己诏”中深刻悔过(深陈既往之悔),表示不忍心再“扰劳天下”,决心“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图片

皇帝能下罪己诏,特别是一个能做事并把事情做成的皇帝也要罪己,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皇帝与天下苍生是紧密相连的,他们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皇帝对天下苍生的疾苦休咎感同身受,做好做坏来自于民。因此,皇帝也下罪己诏的背后,反应了古代政治的深刻内涵:
1、古代皇权政治与老百姓仍是一个共同体。
2、皇权并不是神圣的,也是可能会犯错的。
3、皇帝做的对与错,是有评判标准的,那就是社会舆论。
4、皇帝做错了,也要主动承认错误,这才是共同体意识。
事实上,古代绝大多数皇帝还是比较负责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虽然才智平庸,但他并不是一个胡来的皇帝,只是登基时天下已乱。等到李闯军杀入北京,崇祯不得不自缢而死。临死前还下了最后一道罪己诏:“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
即使一死,崇祯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最后惦记的还是百姓。
总之,中国古代还存在着皇帝“罪己”的这种事,其实是值得褒奖的。这说明即使在古代大一统时代,皇权也并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也不是一贯英明神武,也未必不会犯错,犯了错是应该主动承认的。理解了这一层,我们对古代政治的理解也许会更加全面。
202212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