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涛|蓝田峣柳城

 乡土蓝田 2022-12-31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蓝田峣柳城

李松涛

在蓝田县城东南沿长坪路到城皇庙巷子一小路囗立有一石碑“峣柳新村”。东临原县一运司,西靠原县福利院蜂窝煤厂。石碑比较醒目。现在也是6O3路公交车一站点。

在这条小路内建有独院区,名曰“峣柳新村”,是县城建设第二名次的独院小区,仅次于县党校旁60户。1987年开建,购房户大部分是供销系统职工。当时我刚考上大学,到该工地取东西。我家一亲戚给看工地。告诉我:他小时侯随我祖父上学,我祖父办公的那个地方叫峣柳城。我祖父在民国时,任过华胥乡公所总乡约,那时也叫乡长;同时,也听说古时县城由西川迁到现址。误以为峣柳城在华胥半岭区一带。打听过多次华胥当地有名老人,都说没有叫峣柳城的地方。

上班后,一次陪县城土生土长的县领导下乡,无意中又提到峣柳城。这个县领导是我祖父的学生。很不解的反问:“你不知道峣柳城?你爷两次仕政峣柳城,就是现在县城。”我才知道县城就是峣柳城。县城的管理机构就在现在蓝关镇政府所在地,与城皇庙对门,在城皇庙巷南,大门朝北。县衙在县门街,面南背北。过去县城内当地人把行改管理机关所在地也叫峣柳城。过去的老建筑都有峣柳城的痕迹。在民国时,归一区管理,后又改为治城区、又改为治城镇;解放后叫城关镇,后又改为蓝关镇、蓝关街办。办公均在现址。我亲戚所说带他上学居峣柳城,应该是我爷任民国陕西省蓝田区制委员兼一区区长的那个时期。当时蓝田行政管理县府下设四区,区下管盟的管理体系。新建的峣柳新村在镇政府后围墙外,靠近老城墙位置,借用峣柳名也不为过,事出有因。

蓝田县城位于灞河中游北岸:面对鹿原,背靠横岭,玉山左峙,灞水西环,312国道穿越其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蓝田县城古名尧柳城”。《长安县志》记述:“峣柳城以面对峣山,其中多柳为名,城周8里,今县城偏东南一隅而已”。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进一步解释曰:“县城在陕西省会东南80里,本名峣柳城,北周建德二年自县西30里故城移治于此,后就东南隅改筑之;周3里80步,高一丈六尺,凡3门”。明嘉靖二年改建后,城周4里130丈,面积8顷60亩,城门四座:东门题:“玉山映翠”,西门题:“白鹿呈祥”,南门题:“灞水环青”,北门题:“秀岭回春”。清道光年间两次重修城墙、门楼、卡房等,并建魁星楼1座。各门题名:东曰“鸣凤”,南曰“延薰”,西曰“涌金”,北曰“迎恩”,水门曰“永清”。清同治9年重修城堞1350座,添建卡房7间;增修魁星楼1座和四门吊桥,凿城壕深2丈,宽1.5丈。光绪及民国年间,又相继4次复修县城,并于北门外制高处筑小城堡一座曰:“新城”,可驻军一营。

蓝田县城文化底蕴深厚,著名诗人柳宗元、钱起都曾任过蓝田县尉。在县城北关原建有柳钱庙,以示纪念。

为弘扬振兴蓝田文风,有多任知县修缮或重修魁星楼。魁星楼在城东南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周崧晓捐俸重修。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县胡元焕因绅民恳请,移建往东二十余丈,另建魁星楼一座,以培文风,改旧楼为角楼。同治九年(1870年),知县吕懋勋又于西北角城上添修魁星楼一座,楼三层,高三丈三尺。

古城的消亡从解放后开始,先是城墙和老建筑陆续被拆掉,后来街区道路也不断进行整修。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蓝田城区以老城为起始点,飞速向西北扩张,新的街区和交通干线不断出现,“古城区”逐渐被包裹在新城内,存在感越来越低。

对蓝田峣柳城我还是有点残缺的古城印迹。我从小在县城长大,还是见过城墙的残桓断壁,古城轮廓。南起马道巷,北至向阳路;东起东窑崖上城墙,西至城关中学和县委交界的城墙。基本上是长方型。那时南北城墙不存,东西城墙各存部分。城门楼已消失。县城外东北方向新城完好。东城墙只残留东窑崖上一部分,高大雄伟的夯土墙,东门以南李家窑及文庙东部分不存。小时侯,我们经常到东城墙的城壕里随大孩子掏宝。大孩子拿着生锈的半截宝剑,告诉我们是在城墙城壕里捡的。我们争先恐后的到城墙寻宝。当时上城墙是很害怕的。残留的这段在县城最高点。后东场村建砖厂取土,将城墙彻底销毁。西城墙我们在城关中学上学时还有很长一部分,我们教室在城墙根下。在城墙上有很多窑洞,当时学校放杂物。城墙外是蓝田县委。也就是说城关中学在城内,县委院子在城外。我们在县委大院居住时,每年还在残留城墙上摘槐花吃。2000年以后县委修车库,将城墙拆除,蓝田古城城墙彻底消失,古城印迹无存。新城什么时侯拆的,真说不清,感觉消失很突然。在县门街政府大门以西,原有高大的灰色砖包大墙,人们说是古城监狱大墙,大概1985年左右盖楼被拆。逐渐迈入现代化新城。

蓝田现在老县城的街道巷道称谓大部分还是延用清朝时的蓝田县城街巷名称。蓝田古城是以这3条街道为“主骨架”的。东街和西街平行着贯穿古城南北,这就是蓝田古城的主街道。县门街在县城中央,横亘东西,同时也起着连通东街和西街的作用。三条街道构成一个大写的“H”,一千多年来,蓝田人就在这“H”形布局的城区里生活。西什字以南街道称为西街,以北称为北街。以西什字为界将西街分成西、北街两部分。东什字是一个丁字路囗,东街是一条通街,但是人们习惯将东小以南部分叫南街,以北部分叫东街。东街在我小时侯是同县门街一样繁花的主街,有县医院(后改为纺织厂)、银行、北货公司、照像馆、旅社、饮食服务公司、药材公司、学校、五金厂、蔬菜公司、邮电局(原山西会所)、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等单位门店,商户云集,那时都是国家的。有点古香古色。墙上有各种时兴标语。人们生活就离不开东街。

当时的城皇庙巷子也是比较有名的,每周日人们在那里卖点土特产之类的,人们称集日。城皇庙被拆除建成了种子公司,文庙成了人民武装部,盖蔡文姬纪念馆时将文庙古建拆除材料利用。古城标志型古建全毁。当年该巷道红火的药厂现已狼迹一片。路南蓝关镇政府及民居己拆除改建成现代化建筑。庙巷无庙只剩下一个名词。在县门街以南的白云寺巷、毛家巷、马道巷只残存部分明清古建,都在偏避旮角,交通不便处,改造比较困难。方便处都己改造。随着拆迁的发展,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貝有1400多年历史的蓝田峣柳古城。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修缮发展,在解放至今已消耗待尽。人们常说的毁城容易建城难。希望消失的只是古建,能遗留下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并世代流传。再见了家乡的峣柳古城,再见了圣贤名流遗迹。灞水还在依然不息的流淌,诉说其身旁古城的历史演变。留给人们深深的惦念。

李松涛,网快乐人生,蓝田陈沟岸村人。毕业於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曾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党务领导工作多年。现在农业统技术推广部门任职。


投稿文责自负,要求300字以上,【投稿前请仔细完善作品段落,字词引用,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作品原创首发请注明作品如有抄袭永不录取作品一周内没有发表请另投别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