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医分析新冠疫情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勇敢的芯2 2022-12-31 发布于湖南

新冠疫情不但影响着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多是负面的。

身处新冠疫情这样特殊的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疲惫不堪,甚至心生焦虑。大人尚且如此,那么,孩子们从生理和心理上是否也会受到疫情的影响呢?我用中医理念来分析。

生活在疫情之下,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受到了影响。好点的还可以正常上班,差的则被封闭在家里,甚至封闭达数月之久。由此会导致各种紧张、恐慌、焦虑、不满、愤怒等等负面情绪。

法国一项纵向研究显示,隔离会导致居民心理压力增高,且知觉障碍、亚临床精神病症状和对伪科学的信任有所增加。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在接受凤凰卫视的吴小莉采访时候,也提及自己做过的一个调查——疫情的不确定、大规模暂停社会活动和经济的冲击,大家的心情的确不愉快。

身处疫情不断爆发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健康亦会受到影响。来自《自然Nature》的文章表明,新冠期间婴幼儿在大动作、精细动作和沟通技巧上的平均得分较低。另一项调查也显示,英国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精神状态变得糟糕了。

从中医来分析,心主神明,心受外境影响。当外境变得恶劣时,亦会影响内心,导致心神失和,产生焦虑、紧张、痛苦等感觉。

而且,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如果用一棵树来做比喻,家庭中父母是树的根,孩子则是树的果实。显然,果实是受树根影响的。如果树根坚实,则果实亦丰满;反之,若树根松软腐烂,果实亦长不好。

父母心情安和,总是处于愉悦的状态,那么孩子的身心也是轻松的,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反之,若父母的情绪总是紧张、焦虑,那么孩子的身心亦会是紧张、焦虑的,这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镜像思维,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下,家长情绪的波动,直接折射出孩子的变化。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彦平博士分别在2020年与2022年对1600余个青少年家庭做了调查,发现长久居家令亲子关系越发不和谐。

《自然Nature》期刊发布了一篇来自布朗大学的论文,显示新冠一代的儿童大脑已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且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越多。

该研究发现:相较于疫情前出生的婴幼儿,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在智商测试一系列发育测试中低了近两个标准差,而且男孩受到的影响大于女孩,大运动技能受影响最严重。脑扫描图显示了婴儿杏仁核和其他脑区的连接模式,妈妈在怀孕期间经历的疫情压力会让一些宝宝脑连接变弱。

为什么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其智商会降低?从中医来分析,这与孕妇的紧张焦虑有相关性。

《内经》明言: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告诉我们,若孕妇的内心不能安和,或时时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就会影响其五脏六腑的平衡,进而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若胎儿处于紧张、焦虑的身体内环境之中,其身心会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由此会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内经》认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显然,若胎儿心神失和,就会影响其意、志、思、虑、智等精神和思维能力,自然会导致智商下降。

由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健康大会上,中科院院士陆林也指出了几大诱因:“儿童青少年不能上学,只能在家线上上课,缺少同伴交流,没有体育活动,没有户外活动。甚至有些青少年因为疫情期间在家时间长了,线上上课时间长,回到学校不适应,出现很多问题。”

2021年的一篇海外论文,也论证了疫情和隔离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一个脆弱的发育窗口期,在关键时期发生任何应激性挑战,都可能引发短期和长期的认知和行为损害。这个阶段持续和增强的压力事件,与成年后焦虑和抑郁呈现正相关。

纵向研究还表明,童年和青春期的孤独感与生命中后期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显着相关,而这些功能失调已被广泛证明会损害神经发育过程并导致认知和情绪障碍。

从中医来分析,孩子的生机最旺,生长发育最快,显然与木主升发相关。木要升发,和谐自然的环境,包括家庭关系和谐、同学关系和谐、在学校被认可和鼓励等等。若每天只能对着电脑上网课,缺乏同伴的交流,没有户外活动,不能晒太阳,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木气不能升发,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人体肝通于木,木气升发不畅则会导致肝郁,肝郁则会诱发各种情志障碍,包括易发脾气、烦恼、焦虑、抑郁等等,甚至会导致木不化火,心阳不足而君火失明,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

另外,恐慌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

我们知道,肾在志为恐,恐则伤肾。而肾主生长发育,孩子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肾气的生发。若孩子时时处于恐慌之中,就会消耗肾精,进而影响肾主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

一项研究称,疫情期间儿童和青少年普遍存在恐慌感。青春期是调解恐惧压力敏感发育窗口期,慢性压力对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的连接和活动有很大影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主流媒体都在宣传疫情有多么严重,是从未见过的新病毒,没有特效药,会导致死亡等等,这是在传播焦虑和恐慌。大人尚且会因此而产生恐惧,更何况孩子。这样的宣传最容易让孩子陷入恐慌之中,进一步伤害孩子的肾精,造成生长发育功能失常。

我的建议是,何不用中医抗疫。其一,中医以正为本,绝不传播焦虑和恐慌;其二,中医擅长治疗疫病,甚至能让死亡率下降至零;其三,中医有办法迅速结束疫情,方法就是在主动避邪的基础上,全民养正扶正;其四,中医治疗疫病非常便宜,可以节约大量的国家医疗资源,且不会造成医疗挤兑。

今时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孩子们仍在恐慌之中生活。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由谁来负责呢?

疫情期间学生们只能上网课。但网课的学习效果又如何呢?海外一项针对25万不同国别和年龄段的样本研究发现,不管学习手段有多有趣,都无法促使网课的完成率。

有老师反映:疫情后学生的积极性大不如前,一年比一年差,怎么也推不动。

从生活来看,孩子普遍缺乏强大的自律性,由此导致孩子上网课的效率偏低。毕竟孩子偏得木性,木主动,主疏泄,所以孩子的自律性肯定不如成年人。如果没有考试压力,孩子很难持续地高效率上好网课。

进一步说,孩子沉迷于网络,对其身心的危害非常大。一方面孩子缺乏运动,造成阳气不宣畅,气化功能下降,体质下降。从新闻来看,不少孩子在太阳下站站队列都能晕倒,说明其正气非常弱;另一方面,孩子缺乏社交,且孩子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主动选择投身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比如沉迷直播、游戏等等。而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导致孩子的五脏失衡,气血失和,身心受损。

在疫情后时代的学生们出现了“四无”:一是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就不爱读书;二是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对真实的人和事情没有兴趣;三是社交无能力;四是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作为父母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痛与无奈呢?!

在2022年上海的一项调查中,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对疫情没有结束普遍感到了烦躁。尤其是对于初二初三和高二高三的学生来说,随着居家时间越来越长,焦虑会越来越甚。

2021年底,一项覆盖全球8万名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增加了一倍之多。

美国CDC的数据也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12至17岁的美国青少年因精神健康问题去急诊室的次数增加了31%。

英国BBC调查也显示,对比2017年和2020年数据,青少年男孩和女孩的精神状态都有所恶化。

一项评估了中国1036名年龄从6岁到15岁的被隔离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分别有112名、196名和68名表现出抑郁、焦虑和两种症状兼具。

2021年11月份在新华社帮助下,调查了三十多万中国的中小学生,发现心理问题的伤害上升很多。

来自印度的调查也显示,与非隔离儿童相比,经历隔离的孩子们经历了无助(66.11%)、担忧(68.59%)和恐惧(61.98%)。

为什么在疫情期间孩子们会容易出现抑郁或焦虑呢?从中医来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运动减少、晒太阳减少、同学交往减少、因内卷而学业压力增大、因疫情而恐慌等原因,亦与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相关。不管如此,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神,造成心神失养。

我曾在《“水寒木郁”为抑郁的核心病机》一文中提出,肾水寒、肝气郁,这是导致精神抑郁的核心病机。恐慌伤肾,造成肾虚;各种压力增大影响肝气疏泄,造成肝气郁滞。二者相结合,就容易造成清阳不升,心神失养,化而为抑郁。

而焦虑的病机源于火邪上扰。火从何处来呢?一是源于正虚,正虚则容易虚火上浮;二是源于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紧张;三是源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等。

对于父母,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疫情的现状,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呢?我的建议是,不妨从改变自己的家庭入手。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若能和谐,则全家人都能身体健康、工作(或学业)顺利、事业有成、人生美满;反之,若家庭不和,会影响家庭中每个人的情绪,一方面容易造成诸事不顺;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每个人的健康。也就是说,作为父母,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

如何让家和呢?当然是从自身入手,先要关照好自己的内心。

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精神疾病已经超过10亿人,含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障碍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增加了接近5000多万的抑郁障碍患者和7000多万的焦虑障碍患者。

针对国内的情况,有学者给出了具体的数字: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到一年以后,全国有精神心理痛苦的人一直维持在45%左右,抑郁的症状由30%增加到33%,失眠症增长了30%左右。

显然,这些增加的抑郁、焦虑患者,多数是成年人,其中就有不少是孩子的家长们。试想,如果家长时时处于抑郁、焦虑之中,又如何能让家庭和谐呢?又如何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呢?又如何帮助孩子处于身心和谐的状态呢?

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状态,如同照镜子一般。父母好情绪,孩子自然好情绪;若父母情绪恶劣,孩子也会紧张、害怕、恐慌。所以,家长们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正向的环境,以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

孩子们如何才能身心健康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调节饮食。

有研究发现,食物影响大脑发育,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和睡眠充足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在隔离期间,适当摄入高热量食物可作为减轻压力负面影响的替代方法。

比如,当孩子压力比较大时,可以适当吃点巧克力,毕竟可以缓解压力。但要注意的是,这毕竟属于肥甘厚腻,所以不能吃得过多,以免增加肥胖。

我的建议是,越是压力大,越要吃得清淡些。因为清淡能养脾胃,脾胃主运化水谷以化生气血。气血旺盛了,自然就能抵抗更大的压力。

其二,睡好觉。

睡觉是阳气大归根,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定要睡足,千万别为了内卷而睡得太少,这样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不少初中孩子每天只能睡六个小时:写作业到11点半,早晨六点就要起床。孩子告诉我,天天处于困倦之中,但同学们都是这样,自己也只能硬挣着。

从中医来分析,睡觉是阳气大归根,睡得越深越沉,阳气归根越彻底,人体的阳气圆运动就越大越圆,生命活力也就越旺。对于体质偏弱,正气不足的人来说,最好的养生办法就是好好睡觉,并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的,不但会使人感到疲惫、困乏,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甚至会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其三,积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我们都离不开运动。从中医来分析,运动可以让阳气宣通,让人健康,有活力。

今时不少孩子体质下降,其根本原因是运动太少,导致阳气不宣畅,气化功能下降,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亦下降。也就是说,如果能多多运动,通过运动来激发并宣畅阳气,有助于情绪归于和畅。

我自己有体会,跑上十公里,出一身透汗,感觉周身舒畅,精气神都足足的。那种运动之后的愉悦感,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相信每一位喜欢运动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体会。而且,运动会上瘾,之所以上瘾,即在于运动能让人五脏六腑归于和谐,这种和谐状态让机体上瘾,希望能时时处于这样的和谐状态。

况且,孩子偏得木性,木主动,孩子就是要多多运动。特别是多进行户外运动,同时多晒太阳,对于孩子的阳气升发,调畅其脏腑平衡,保持其生命活力都极有好处。

可以说,精神问题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个物质基础即是五脏。只要能让五脏的阴阳气血调和,许多心理问题也就自动解决了一半。

其四,主动社交。

研究早已表明,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社会纽带的形成对人类生存和保证健康的认知、情感、内分泌和免疫发展至关重要。

也就说,社交接触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认知、情感、依恋和关系,还能在生理上帮助身体调节一急性压力源。

研究发现,若父母和孩子身处和谐的环境下,对儿童和青少年驱散孤独感和恐惧感极为关键。

我的建议是,孩子们要多与同伴们接触,而不仅仅是与成年人接触。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小学三年级,一个上一年级,我观察孩子们的心理活动,他(她)更愿意与同龄人交流,显然,成年人进不了他(她)的世界。

作为父母,不妨抱团取暖。特别是住一个小区的,建议父母之间多联系,亦鼓励自己的孩子互相交往,这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

从中医来分析,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往往兴高采烈,不亦乐乎,这时他(她)们的心神是最和畅的。心神和畅,则阴阳气血调和,不但生理更健康,心理亦会更健康。

感染奥密克戎后出现咽喉疼痛,我推荐用喉痛五味饮,此方由荆芥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桔梗6克,生甘草12克,共五味药组成。用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疼痛,或咽喉痛如刀割,有速效。若读者在当地配不齐中药,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可为您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