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周刊】骆风 | 吴茀之和他的学生摭谈

 昵称61560146 2022-12-31 发布于浙江
图片图片

图片吴茀之先生

图片

春泥护花 桃李鼎盛

——吴茀之和他的学生摭谈

文/骆风


吴茀之(1900-1977),浙江浦江人,初名士绥,字茀之,改名谿,号吴谿子。幼承家学,稍长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尝得吴昌硕、王一亭等名家指点。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吴茀之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吴茀之是现代中国花鸟画大家,为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是现代浙派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吴茀之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教书育人是他终身的职业,一生从事美术教育50余年。他高中毕业后,任浦江民强高小教员;他上海美专毕业后,先后在苏州省立第一师范、江苏淮安中学、上海美专、国立艺专、福建师专、浙江美术学院等院校任教。任教上海美专时,成立了吴谿国画函授室。纵览吴茀之一生,横贯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职位,可谓穷毕生精力于艺术教育。

吴茀之一生桃李满天下,教授过的学生数不胜数,为中国美术界造就了许多栋梁之材。在他的学生中,有不少成为了中国画坛的名家,如著名画家程十发、吴冠中、高冠华、李震坚、方增先等,都曾得到吴茀之的指授。广义地讲,与吴茀之有师生之谊,接受过他的教导的即为他的学生,那么吴茀之任教上海美专、国立艺专、福建师专、浙江美院等院校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几乎占了中国国画界的半壁江山。狭义地讲,学生是指学习传承他花鸟画艺术的门下弟子,如张岳健、柳村、卢坤峰、朱颖人、金鉴才、何水法、闵学林、张立辰、马其宽、徐家昌等等。这些画家,已成为我国花鸟画坛的中流砥柱。浙派花鸟画,基本上是在沿袭潘天寿、吴茀之花鸟画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的。写意花鸟画创作的中坚力量大多是吴茀之的学生,或是再传弟子。

1939年5月,吴茀之离开上海美专,去昆明国立艺专任教。离别之际,上海美专的师生为吴茀之举行了茶话会,并在册页上题名作画留念。著名书画家、美术史家俞建华在册页首页题字:“茀之先生,艺术名家,任教美专,桃李鼎盛,今将有滇南之行,同学画友不胜依依,爰举行茶会以志纪念。”这本册页上有十余位学生的赠别的画作还附有一些学生的照片,学生对他的仰慕之意不舍之情溢于毫端。这本册页伴随吴茀之辗转东西,他珍藏了一生。吴茀之也应学生之请,作画赠别,其中给女学生陈志新画了一本墨兰册页,20幅墨兰描绘手法各异,极具巧思,是他这一时期画墨兰的代表作(即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吴茀之兰竹谱》)。陈志新晚境坎坷,收藏的名家字画大多丧失殆尽,唯独精心保存了这本册页。吴茀之和学生的深情厚谊,由此可见。

吴茀之在教坛执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教授国画课,注重传统技法学习,又强调写生。对于学生的佳作,常题跋加墨,以资鼓励。他还在教学中,常在学生的画作上题诗,以这种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重视诗文修养,如为学生程十发的《美人枯柳图》题诗,为学生寿崇德《新安江水电站图卷》题诗。他为学生题跋过的作品,被学生视为无上荣耀的纪念品,出版个人画集时往往置之首页。学生向他求画,他亦不吝笔墨,并且极其认真。出版的各类吴茀之作品集中,收录的他赠送给学生的精品不在少数。吴茀之在课堂上教学孜孜不倦,课后对于来家求教的学生也是不厌其烦。卢坤峰课后,常常带了国画习作来吴茀之家中请益,吴茀之有时在吃饭,他也会停箸先去看画。卢坤峰以水墨兰竹鸣世,实是胎息吴茀之,得其笔墨真传。吴茀之为人师表,以诚待人,深受学生的爱戴。从学生撰写的纪念和追忆吴茀之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溢着学生对吴茀之崇敬和仰慕的真情实感。

吴茀之大半生都在美术学院教书,但他教授的学生,并非都是学校里的大学生。只要是热爱国画,向他求教,他都会不加区别地倾心相授,可以说是有教无类。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成立“吴谿国画函授室”,招收江浙函授学生9名。《吴谿国画函授简约》(1936年)第二条写道:“凡对国画有兴趣者不限年龄、性别、曾学未学均得函授研究。”虽然是函授,他的教学和面授一样认真严谨。其中函授的一位女学生陈明霞,字云房,江苏江都人。现在仍有作品面世,其笔墨及题跋的字体,都和吴茀之的作品肖似而无脂粉之气,尚属难能可贵。

吴茀之的故乡浙江浦江,是书画之乡,爱好书画的乡亲向他求教,他更是不遗余力,热情有加。1947年,吴茀之回故乡浦江探亲,偶然看到张岳健的花鸟画作品,以为他是可造之材,鼓励他报考国立艺专。张岳健考取国立艺专以后,吴茀之悉心教导,他艺事日进。张岳健不仅成了吴茀之的大女婿,更是吴茀之艺术的重要传人和研究者,著有《吴茀之传》。吴茀之的同乡张树才,在浙江美院附中就读时,常去吴茀之家中请教,吴茀之常给他改画,带他去写生。张树才附中毕业,回到浦江工作后,吴茀之还通信指导他以农作物为题材进行创作。

张世煌是浦江礼张村的青年农民,喜爱书画。1961年冬,经堂兄张世恩引见结识了吴茀之,于是开始赴杭州登门向吴茀之求教。吴茀之对这位淳朴的同乡给予极大的热情,让他食宿在家中跟随习画,张世煌虚心诚恳求教,俨然成了吴茀之家中的一员。吴茀之从临摹到写生、创作以至作诗,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示范讲解,给他的习作修改补笔,还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张世煌授课,吴茀之不但分文不取,还常作课徒稿赠他学习,送给他的画作中有的是吴茀之的代表作。当张世煌报考浙江美院落榜时,吴茀之宽慰他不要灰心,鼓励他在劳作之余,坚持习画,为此书对联相赠“不忘田园勤作业,且凭书画慰劳人”。张世煌品性忠厚,深得吴茀之信任,家中的一些事常托他代办,甚至将自己的后事都托付于他。对于恩师所托,张世煌事无巨细尽力而为。“文革”中,吴茀之家中门庭冷落,张世煌却依然如故,远道来杭,嘘寒问暖……为了纪念和恩师的情谊,为了让这些逸事留芳画坛,在吴茀之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张世煌、项冰如编著的《且凭书画慰劳人——国画大师吴茀之与一位农民国画爱好者的交往》一书正式出版了。

著名画家何水法、闵学林,在没有考进浙江美院前还是普通工人,他们都在艺术上得到吴茀之热忱的教导。何水法“文革”初期有幸结识吴茀之,就隔三差五去吴茀之家中求教。何水法淳朴好学,深得吴茀之青睐,结为忘年之交。吴茀之为其创作的梅兰竹菊等作品,极其经典,多次出版。何水法常常在吴茀之家中观摩其挥写,受益匪浅,逐步领略了大写意花鸟的艺术奥妙。1977年,他的花鸟画作品和吴茀之作品《紫茉莉》作为年历画花卉四条屏之一,由杭州书画社出版发行。这是他艺术生涯最为引以自豪的一幕,也激励他努力地向大写意花鸟的高峰前行。

浙江美院雕塑系毕业的学生吴伟山,被吴茀之的花鸟画艺术所感染,“文革”中竟然要改行,想拜师吴茀之学习写意花鸟画。当时吴茀之已被打入另类,开始他颇有疑虑,但被吴伟山诚心所感,毅然在逆境中传授技艺给吴伟山。吴伟山艺术天赋颇高,加之勤奋刻苦,追随的时间不长,国画成效显著。吴茀之赞誉他,“阿山画花能传神,画鸟枝上鸣”。吴茀之还热情地介绍他去上海,拜访书画名家,开阔艺术视野。在他的教导下,吴伟山“文革”后逐渐成为了有影响的花鸟画家,国画受到李苦禅的赞誉。

有的艺术家在人生的道路上曾受到吴茀之的指引,从而受益终身。著名画家吴山明是吴茀之的同乡宗亲,少年时代喜爱作画,吴茀之见他对绘画有兴趣,就经常引导和鼓励他,并动员吴山明的父母让他去报考美院附中,使吴山明踏上绘画艺术之途。20世纪60年代初,金鉴才在美院附中就读,在书画和古诗上都得到吴茀之的指授,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他想转考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吴茀之得知后,竭力劝阻,教诲他要克服困难,放长眼光,从而使金鉴才没有放弃接受艺术教育。附中毕业后,因当年中国画系花鸟科不招生,金鉴才想参加工作,又是吴茀之来动员和说服他去报考新开设的书法篆刻科。金鉴才之所以能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艺术家,在人生道路几次重大的抉择中,吴茀之影响功不可没。

朱颖人原是学西画的,浙江美院毕业后留校教的也是西画。1960年校领导让他转向跟吴茀之学花鸟画,并以门生代师授课。刚开始朱颖人心中非常矛盾,因半路改行,他觉得底气不足而举棋不定。面对朱颖人的困惑,吴茀之启示他要“笨鸟先飞”。拜师后,朱颖人常去吴茀之家中看他作画写字,然后回家认真临摹,技艺逐渐提高。朱颖人不负恩师的殷切期望,不仅很好地传承了吴茀之的花鸟画艺术,而且发扬光大形成了清丽逸秀的画风,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宿将。

吴冠中在《笔墨当随时代——读张振铎老师的画》一文中写道:“我于30年代学艺,潘天寿、吴茀之、张振铎先生是我国画的三位启蒙老师,吴老师重视笔墨教学要求亦极严格。”离开教学,他对学生的艺术成长既关爱又严格。金鉴才在美院附中就读时,携山水画请教吴茀之,因他的题画诗中有“似水吾心清且洁,知音何处是钟期”的句子,吴茀之即批评:“你刚刚开始学琴,还弹不出高山流水,怎么就想到要找知音了呢?”这是告诫学生要虚怀若谷,才能更上一层楼。吴茀之的学生孙韬成,浙江美院毕业后分配在金华日报社从事摄影工作,“文革”中,去吴茀之家中拜访,吴茀之询问孙韬成是否还坚持画画,孙韬成说已不作画了,吴茀之听后严厉地说:“你不画画以后就不要再来见我了!”这句刻骨铭心的话使孙韬成幡然悔悟,他又重新拿起了画笔苦练勤学,最终孙韬成成为了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可谓不负师恩。吴茀之激励学生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百炼成钢,最终取得艺术的硕果。

吴茀之是一位具有高深学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美术教育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成就非凡。他热爱教育事业,以实现艺术薪火的传播为己任,孜孜矻矻,将其一生奉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吴茀之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折射出的是真诚友善的人性光辉,彰显了吴茀之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热心助人、潜心育人的可贵品质。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

图片

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吴茀之《芭蕉樱桃》
纸本设色 96cm x41cm 1946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春酣》
纸本设色 70cm x46cm 1975年




图片

吴茀之《多子图》
纸本水墨 137cm x33cm 1933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鳜鱼》
纸本水墨 85cm x42cm 1945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红梅书灯》
纸本设色 84cm x38cm 1946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花歌叶舞》
纸本水墨  1973年




图片

吴茀之《曝书亭古藤》
纸本设色 78cm x146cm 1958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松鹰泉石》
纸本设色 110cm x108cm 1936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坛酒双鱼》
纸本设色 93cm x40cm 1945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吴茀之《云林风色》
纸本设色 179cm x47cm 1955年 吴茀之纪念馆藏



图片
《国画周刊》主编 郑伟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