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小平为什么说要牢记毛主席在外交上的功绩?

 昵称21405352 2022-12-3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1950年9月,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

近代中国经受了长达一百余年的屈辱历史,

其中外交上最显著的屈辱标志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立的旧使馆区

列强在这里修建了使馆和兵营,

还在这里派驻军队进行巡逻警戒,

这里就变成了帝国主义特权标志的国中之国!

1949年2月3日,

经毛主席批准,

参加北平入城式的人民解放军部队特意选择经过东交民巷,

当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和大炮隆隆驶过东交民巷的时候,

北平的群众以及躲在使馆里的外国人都强烈意识到了——

一个新时代就要到来了!

1949年3月,

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宣布了将要成立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这些政策被毛主席高度概括为三句话,

这三句话也成为新中国的外交战略:

一是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由此让新中国牢牢掌控了独立自主的外交主动权;

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这是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平等外交的根本前提;

三是一边倒——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和武力威胁,

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新中国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外交空间。

1949年4月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英国紫石英号炮舰被我军炮火击伤搁浅,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扬言要武力报复,

毛主席以军委中央作战部部长李涛将军的名义对外发布《声明》,

《声明》宣布,

新中国愿意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但这种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

这是毛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向世界声明自己的外交主张,

很快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

迅速取缔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全部特权,

近代中国的百余年耻辱外交终于彻底结束了,

开启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新时代。

开国大典刚结束,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的公告和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公函,

同时被送到了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的旧领事馆内,

各国外交人员接到公告及公函后迅速向本国政府汇报,

有的干脆以明码给本国政府致电。

第一个承认和热烈支持新中国的国家是苏联,

为了解决中苏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也为了争取苏联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支援,

毛主席于1949年底前往苏联访问。

在毛主席的努力下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该条约取消了原沙俄在华的特权,

苏联还和中国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等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并提供了相应的援助。

图片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

这段时期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致电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毛主席指示,

对提出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要区别对待,

在同非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时,

要求通过谈判让对方政府先做到三条:

必须先断绝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必须在联合国支持新中国的合法席位,

必须同意把该国领域内属于中国的财产及其处置权完全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就这样,

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交的良好开局为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毛主席在积极打开国门、与友好国家和平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

果断出手捍卫国家主权、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

毛主席拍板决策的抗美援朝取得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内瓦会议成为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和平等地位出席的国际会议,

在此期间毛主席审时度势提出“走出去”的外交方针。

1954年6月下旬,

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应邀对印度和缅甸进行访问,

这是新中国总理第一次出访亚洲邻国,

周恩来在访问期间重点宣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快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承认与支持,

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

毛主席又向先后来访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联邦总理吴努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深刻指出,

我们着重的不是思想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不同,

而是彼此的共同点,

毛主席主张新型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根据毛主席的主张,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的万隆亚非会议上作了“国与国之间可以求同存异”的著名发言,

引起国际上的巨大反响,

获得广泛好评。

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上的出色表现,

改变了一些对中国存在恐惧或抗拒心理的亚非国家的看法,

到1955年就有2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至此,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但就在这时候国际风云突然变幻,

美国继续疯狂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苏联强横推行意在压制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

战略大师毛主席以高超的智慧化解危机:

一方面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

以打击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和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

迫使美国不得不继续保持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沟通渠道;

另一方面坚决抵制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

但同时又不放弃与苏联通过协商谈判缓和两国关系的机会。

图片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就在这一时期,

毛主席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夹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两个中间地带”——

亚非拉国家、欧美其他国家及日本,

毛主席提出“依靠第一个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个中间地带国家,

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外交战略。

根据毛主席的外交战略,

一方面把亚非拉国家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

获得了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另一方面积极同日本、西欧等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和贸易往来并发展友好关系,

这一时期有近50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

国际形势又发生了纷繁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

苏联军队悍然越过中苏边境占领珍宝岛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

中国边防部队迅速收复了珍宝岛,

苏联随后又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并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攻击,

而这时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

根据这种新的国际形势,

毛主席在外交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一条线”的战略思想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所谓“一条线”战略思想就是联美抗苏以集中力量抵抗苏联的威胁;

所谓“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就是把全世界划分为三个部分,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

西欧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在毛主席的外交战略思想和理论指导下,

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1年10月25日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访华,

1972年3月中英两国把自1954年起建立的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紧接着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家相继同中国建交或者实现外交关系升格,

不久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仅在1972年,

中国就先后同1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或者实现外交关系升格。

建国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

新中国外交从零起步,

到1976年,

已经同11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毛主席为新中国外交谋划了前瞻性的战略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功绩,

这既为中国接下来的外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对毛主席为中国外交创建的伟大功绩,

邓小平曾作过客观的评价:

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四个现代化建设,

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