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三国有多残酷

 mynotebook 2022-12-31 发布于湖南
“东汉末年是三国”,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英雄奇人争相出现,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看了三遍《三国志》,也感觉到在正史中,东汉末年朝政黑暗,社会动荡不安,甚至是十分残酷和血腥。
不管英雄有多少,但真实的三国历史一定是要多残酷就有多残酷。
还是先把东汉末年的一些大事记整的明白一些,如:
公元184年,东汉末,黄巾军起义爆发。
过了五年,也就是公元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之召进京平定十常侍之乱。所以易中天先生将袁绍作为拉开三国帷幕的重要人物。
只是结果令人惊讶的是,董卓进京后造成了一场更大的浩劫,被称作“董卓之乱”。董卓生性残暴,不仅滥杀无辜,还一把火烧了千年古都洛阳城。
可怜我大洛阳城,就这样被一下子付之一炬,变成一片废墟。可恨至极。
前面文章中我所撰写的荀彧(公元163年-212年),周瑜(公元715年-210年),事实上,更准确的说他们是生活在东汉末年,是属于“三国前传”的群雄割据时期。
而所谓的三国鼎立时期,是从公元220年,曹魏政权建立,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持续了六十年。
具体大事记见下图:
 

图片

据相关数据统计,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寿命30岁。
在三国时期,几乎很多普通人都会经历到的事情,如:黄巾军起义,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蝗虫灾害,干旱,水淹城,屠城,饥荒,人相食(吃人),反反复复的战乱,接连不断的大规模瘟疫,土匪(黑山贼),强盗等等。
既然是所谓的乱世,哪有那么多盖世英雄来拯救黎民苍生?其实更多的是普通人过的朝不保夕、如履薄冰、随时被杀的日子。
曹操在诗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人间地狱啊!
就连董卓、刘备都吃过人肉,何况是底层群众,估计想多活命一年应该属于南上加南。
当然,我发现史学家陈寿还蛮会卖关子,有些事情并没有写。如传说中的我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其实在正史中并无具体名字;曹丕的皇后甄宓之惨死也没有记载。
看来历史从来对女性都不友好,即便在《三国志》中也没有留下女性的名字。
在《三国志》中发现,原来最初二桥是带木字旁的桥,之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了不带木字旁的乔了。而且虽然《三国志》中提到的具有国色之容貌的大小桥,但是具体姐妹俩结局如何也未提及,留给后人无限猜想。
话说这些史学家们也够厉害的。一些人去过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他们竟然都能知晓,并记录下来。果然是吃这碗饭的人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尤其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备逃跑把自己的孩子丢下,老刘家打从刘邦那开始,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被谁看见了,一传十,十传百,甚至都传到了史学家的耳朵里,被记载在正史中。

图片

自刘邦之后,刘备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见也是“祖传”无疑了。
曹魏政权自公元220年——266年,存在45年;蜀汉政权自公元221年-263年,存在42年;东吴政权自公元229年到280年,存在51年。
其中,公元263年,诸葛亮去世之后,曹魏就灭了蜀汉。而存在45年的曹魏政权被司马家篡夺。
我无数次设想,曹魏、蜀汉、东吴这三个其中任何一个政权统一天下,我都非常支持。
可是历史终究有自己的走向,不会以个人意志而转移,谁也不能干涉和影响。
公元266年2月8日,曹魏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
司马家篡了曹魏政权14年之后,于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这样的结果也是让人始料未及。
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吗?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英雄,这个英雄是关羽,是荀彧,是赵云,是诸葛亮,是周瑜,是陆逊等等。
而我们总是期待自己也能变成英雄的样子,但是多年之后,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努力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任务,受了那么多委屈,吃了那么多苦头,流了那么多汗水和泪水,却依然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我们没有变成自己最喜欢的那个英雄人物,却偏偏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是心有不甘还是无能为力?
此外,按理来说,完成统一,按照以往朝代,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开启盛世或者为盛世做准备。
但是“腹黑家族”司马家却依然热衷于搞阴谋诡计,内斗不止,争权夺利,完全忘记了东汉与曹魏政权覆灭的惨痛经验,以及统治者应该励精图治和心怀天下苍生的初心。
为了争权夺利,司马家继续延续家族内斗、互相残杀,“丑八怪”贾南风皇后专权,招致“八王之乱”,后面又出现“五胡乱华”,导致我们汉族人第一次面临被灭族的危机。
此时,不禁感慨,历史仿佛给所有人开了个玩笑,还冷笑而过。
公元316年,匈奴攻入长安,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室南渡,东晋开始,直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
而共存在155年的晋朝也成为了那么多大一统的朝代中存在感最弱的朝代。

图片

当然,《三国志》中人物众多,想要读懂还是有难度的,毕竟“历史专业写手”陈寿惜字如金。不过,这并不影响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其中也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例如,做人要有人品,要知道灵活变通,要能看清局势,把握好机会,不要好为人师;做领导要有气魄和格局,知人善任,才能带好一个团队;即便是一名员工,要注意选择一个好领导等等。
所以,可以不看《三国演义》和易中天的《品三国》,但是如果你是考公人和“体制内”,最好还是看一看《三国志》。说不定会遇见三国时期的另一个自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