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霸权”的本质是新纳粹主义!

 抽屉电影 2023-01-01 发布于陕西

现代新闻业究竟代表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五花八门,但并不一定能说到核心。现代新闻业可能会被人们认为是良心,被认为是反抗的声音,被认为是舆论的发声桶。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新闻业不过是一种武器,一种根植于舆论或者是文化霸权方面的武器,你一定会哗然。不过很遗憾,这确实是现代新闻业的事实。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肉体的代价》讲述的就是一个被现代新闻业摧毁的女人。年轻的女孩卡特琳娜有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因此,在离婚后她开始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某一天在朋友的二聚会中认识了一个英俊的青年路德维希。两个人迅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事后第二天路德维希离开了,然而还在前一天的美梦中沉浸着的卡特琳娜想不到自己已经深陷舆论漩涡当中。为什么?因为路德维希是逃犯。

卡特琳娜的家被警察们强行闯入后,在搜捕路德维希未果的情况下,警察收押提审了卡特琳娜,然而却最终一无所获。卡特琳娜被关押后释放,然而媒体人记者们却不愿意放弃这个新闻。他们大肆报道,随意捏造,最终,卡特琳娜被舆论淹没了,她的生活彻底被毁了。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当中,现代新闻业究竟代表着什么?很简单,那就是利益集团,要想知道现代新闻业代表的是谁,就一定要知道它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支持。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今世界是一个崇尚利益,金钱至上的世界,你一定不会太过于反驳,因为这是事实,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然而在这个事实之下配套的现代新闻业,他们真的是纤尘不染的天使吗?很显然,不是的。他们的存在依旧是为了自身背后的利益集团服务的。

既然有这样的牵扯,新闻从业者的客观,公正,公平如何体现呢?我们看看本片中的卡特琳娜的遭遇就能略知一二。他们不需要在乎什么才是真相,他们只在乎报道出来的新闻究竟有没有分量,究竟会不会促成某种利益的交换,究竟能不能成为所在媒体提升销量的基础,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够了,至于说什么是真相,没有人关心。

越是经济发展的地区,就越会形成这种利益集团,这种交错着的利益集团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本片中的卡特琳娜被舆论彻底的毁灭了的时候,他们有任何的怜悯吗?自然是没有的。

新闻也代表着的是舆论,舆论更多的时候代表着的是文化传播。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自然是文化霸权。我说你是这样的,我可以用我能发声的任何工具都这样去说你,完了之后将你可以发声的工具全部摧毁,最终,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我能说话了。我不停的说,我颠倒黑白的说都没关系,因为只有我能说。我说的即使是谎言也没关系,因为能拆穿我的人都无法说话。这就是文化霸权的本质。

结合我们现在一直在推崇的言论自由,我们的言论自由真的是一种自由吗?错,这是一种被引导的自由,只有符合那些利益集团利益的言论才会被放出来,而不是说你想要说什么就能说什么的。当然,那些符合利益集团的言论被操纵的背后,依旧是这个世界上善于操纵言论的罪恶之源,美国。

《肉体的代价》是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德的电影,如果将本片中的所有的具有意识形态的东西抹去,我们还能看出来这是一部西德——被标榜为自由德国的电影吗?看不出来,因为在当代大家的意识当中,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东德,在苏联统治时期,东德发生这样的故事才是正确的。就比如说被很多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窃听风暴》一样。

然而很遗憾,这是一部西德影片,同时也是发生在西德的故事,这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并不是说非要说西德还是东德哪个好,哪个坏。而是想要告诉给大家,现代新闻媒体是一种舆论工具,舆论工具的背后体现的是文化霸权。本片所揭露出来的事实在于主张这种文化霸权的国家或者利益集团并不在乎真相,即使是没有真相,他们也可以通过任何手段来操控。

卡特琳娜真的跟路德维希有关系吗?真的有,卡特琳娜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仅此而已,然而被媒体的操控之下,卡特琳娜俨然成为了一个资助路德维希的坏人,而路德维希是在当时的西德被怀疑是东德来的德国共产党,因此,卡特琳娜也被认为是,这不是贻笑大方了吗?

很可惜,并没有人在乎这样的事实,这就是现代媒体的能力。这就完了吗?自然没完,多年以后,卡特琳娜的故事被换了一张皮,此后,苏联成为了被黑的主体。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