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贵宝:黄河保护法为各国流域立法提供中国方案

 水利天下 2023-01-01 发布于福建


【编者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本公众号创办的座右铭,也是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推文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精挑细选。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宗旨,为更好地丰富平台内容与专业水平,力求打造水利行业精品公众号平台之精神,【水利天下】开办【百家论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进行热点解读、独到见解、沙龙研讨、案例或经验总结、分析等原创分享。本期为第93期,分享人是李贵宝老师,本文经作者授权同意本平台发布,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欢迎各位文末留言。



文章全文




黄河保护法为各国流域立法提供中国方案
李贵宝

前不久颁布的黄河保护法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又一项流域综合立法。它是一部针对黄河流域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统领性的专门法律,进一步完善了黄河治理、保护和管理的“四梁八柱”,是水法治建设和黄河管理保护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世界各国流域立法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

黄河保护法把握黄河流域特点,紧紧抓住黄河保护主要矛盾问题,充分总结黄河保护工作经验,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水安全工作上的决策部署,率先回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江河流域保护的标志性立法。

黄河保护法特点突出、亮点纷呈,这体现在针对黄河流域水安全的保障理念、保障路径和保障举措等多个层面。

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灾害、水污染和水文化,黄河保护法分别独立设置章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坚持守护安澜,筑牢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体系;坚持三个治理,推进河湖环境整合整治;坚持统筹协调,推动文化体系建设。

黄河保护法既注重把握流域的特殊性,又注重体现系统性和综合性。围绕黄河流域“水土沙”特殊性和目前存在问题,通过强调保水节水、固土治沙来完善全流域举措和制度,注重整个流域的规划与管控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时,它把原本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的黄河保护、发展相关制度举措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制度合力。它集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和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不同领域法律规则于一体,真正实现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助力实现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平衡。

黄河保护法充分体现黄河流域的共性和个性。法律内容涉及18个主要行(产)业,扎陵湖、小浪底等25条(个)流域内的具体河湖水库,子午岭—六盘山、秦岭北麓等5个重要山体山系,充分尊重本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征“量身定制”的个性。

同时,黄河保护法强调多部门协同。在明确国家建立黄河流域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对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相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流域机构及各级河湖长等主体职责予以明确,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多达14个。黄河保护法把黄河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纳入其中,形成了“重大事项国家统筹+重点事项流域机构统管+相关事项省际协调合作”的流域治理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流域治理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

黄河保护法专设第八章,以法律制度的方式规定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具体举措。对比相关涉及资源环境的法律,黄河保护法是首个把文化作为独立的一章,并将文化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的法律。这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按照黄河保护法规定,没有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色产业、特有污染物,应由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补充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黄河保护法明确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管控和治理的行政职责。

黄河保护法规定了一系列禁止的行为活动20多项,同时,还有例外条款、原则性规定,为地方立法留有空间,方便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规定,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例如,黄河保护法规定,禁止在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对于岸线管控范围黄河保护法授权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会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这种做法更为科学。

黄河保护法是我国推进“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最新成果,也为推动世界各国流域立法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本文作者刊发于《中国水利报》2022年12月22日,第五版“观点 评论”栏目


附:作者简介



李贵宝博士首次作河长制报告(2017.5.13)

者简介:李贵宝,男,汉族,1963年6月生,博士,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曾任中国水科院水环境所水安全室主任;2004年兼任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合作导师;2004年兼任《水利技术与监督》杂志编委;2007年兼任《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杂志编委;2007年兼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2011年兼任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2014年兼任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2015年兼任《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编委。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制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年来,参与河湖长制编书、培训、项目评审等多次,副主编《河长制政策及组织实施》培训教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