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师报||诗意校园,诗意人生:“诗词,是我们生活中最温柔的部分!”

 钜平秀才 2023-01-01 发布于山东

中国教师报

诗意校园,诗意人生

按 语

我剪过很多报纸,唯独没剪过《中国教师报》,因为报上的文章大多都很好,剪掉哪一块都觉得美中不足,都觉得是缺憾。我订阅或收集的《中国教师报》,都完整地码放整齐,放在书橱里专门的格子里,触手可及,随手拿来。

近日,翻看到2017年10月11日的《中国教师报“文化”版(第16版)三篇谈诗词的文章,转载于此,推荐给文友们欣赏。

编者

二〇一九年八月三十日

1

诗意一直未曾离我们远去,它就埋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需要的是唤醒它、呵护它,让它生长在生命之中。前不久,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第一届教师诗词对联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各展文才,创作出大量佳作。本期,我们邀请到诗部、词部、联部的金奖得主,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如何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以及各自的“诗意人生”。

——《中国教师报》编者按

生活中最温柔的部分

□ 韩宗敏

诗歌是让人莫名感动的东西。漫长的村路,寂寞的独行;清澈的流水,一望无际的水田;夕阳,长桥,蜻蜓……这些都是我与诗歌最天然的接触。

学生时代,我读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许多篇目都能背诵;后来,学会了上网,与人彻夜不眠地写对联、谈诗词。在朋友的影响下,我很快学会了格律,喜欢上了律诗——律诗的那份端庄和凝重太动人了。我学写的第一首五律是《临溪偶作》:“闲对清溪久,无言思酒琴。荷摇风浅淡,柳动影浓深。燕雀知秋意,楼台会此心。难开千里目,斜日隐高林。”这首诗一直没舍得丢掉,因为它表达了我当时的情绪,也得到许多朋友的鼓励。

在课堂上,我一直尝试指导学生写对联,但只是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偶一为之。比如,讲《项羽之死》时写过“垓下风高悲末路;乌江水冷葬英魂”,讲《奇妙的汉字》时写过“横连万里域;竖贯五千年”。我也与学生一起结合学校的具体活动创作对联,比如春联“千里之途恒念远;一年之计更惜春”,高考考场对联“雏鸟试清声,母校三年滋雨露;大鹏思远举,人间六月借长风”。对联导入确实为课堂增辉生色,与学生一起创作的有趣场景也留在我们共同的记忆里。

真正指导学生创作诗词是源于《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小说中宝黛初逢那段文字明显触动了学生敏感的神经,纯美的氛围正是触发诗情的最好媒介。恰好,文中有宝玉的“西江月”二词,我便给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西江月”的词谱,并选了十几首“西江月”词让学生读。之后,便要求学生开始创作,内容是描写宝黛初会。

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不只有作品本身,更有我对诗词教学的信心。后来,我和同事又组织了几次集体创作活动,在一次春游中,我在全年级开展古诗词征集,主题是“春风十里少年行”。诗词有天然的魅力,何况还有春天的美景和青春的生命相互感发,学生的诗词创作精彩纷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学生用“共赋诗词问仄平”来描写春游途中推敲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集体互动可以多种多样。有次,一个学生写了“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但无力续写下去。这两个句子留给后文发挥的空间较大,我便组织学生集体续写。于是,奇思妙想纷纷涌现——“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难得霾雾散,朗朗阅清波。”“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何人敲月碎,玉屑散成河。” “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光年空叹远,触手隔银河。”

怎样写好诗词呢?我想,一是要从观察自然入手,二是要从学习别人作品入手。我给学生选编的诗词有古人的作品,也有今人的作品,“不薄今人爱古人”。古人的作品学其在遣词造句、意境创设方面的高妙之处,今人的作品则让学生在模仿时更容易找到切入点。

我曾经这样给学生表达学习诗词创作的意义:“诗词创作能使你的语言更典雅,更生动,更有概括力和逻辑性,能直接影响你的作文水平,从而影响高考成绩。”有些惭愧,许多学生最初是被“提高高考成绩”的诱饵“忽悠”来写诗的,但他们却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发现诗词的魅力,从此欲罢不能。

诗,人人可为。如果说“富润屋,德润身”,那么诗则是润心的,它让我们的心灵呈现饱满的生命状态,即使不能收获什么,我们也渴望那份播种的快乐。诗词,是我们生活中最温柔的部分。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似水流年里的秋月春风

□ 庄乾莲

当秋风摇落第一片树叶,白云似刚刚出岫,在淡蓝明净的天空里轻轻飘荡着,一缕一缕,恬然轻柔,让人心生静好。悠悠岁月里,诗词就如这秋日白云,飘在童年的梦里,月下的歌里,眼前每一个流光飞舞的日子里。

对诗词的喜爱缘于小时候学习邵康节的那首山村咏怀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为何生硬的数字却能道出温婉的意韵?汉字的不同排列,竟能构建出这么雅致的画面?好想自己也能站在烟村外细数那些枝上花。从那时起,诗词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云朵”,由此也对诗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那时却不能得到一本完整的唐诗或宋词书籍,只能背诵那些常见的诗句,并且将喜欢的佳句抄写在笔记本上。也许那时还领略不到诗句的意蕴,只是简单的喜欢,就像初次见到一个人,便喜欢她的眉眼一样。

岁月无声,诗词有情,在读了一系列唐诗宋词后,愈加觉得诗词魅力无穷,真可谓“一诗一世界,一字一面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邻家女孩闪烁的清眸,一下便能望见眼底的碧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伊人眉梢的落寞,惆怅在心底潜滋暗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万千的豪情放飞在高空,涤荡的何止是当时那个少年呢?

置身于或绮丽典雅或高古洗练的文字所衍生的意蕴中,灵魂就像顽石在流水中冲洗,渐渐也被陶冶出些许的诗意和诗情。而诗词中那小桥流水的清新,竹篱茅舍的恬淡,白草黄花的素雅,更令我欢喜不已。最平凡的文字,别出机杼的组合,产生出最不平凡的灵光。于是,心里便有了诗词这座小小的城池,感谢诗词,它让白开水一样的日子生出许多涟漪。晨有清逸,暮有闲愁,望月听雪,感春悲秋,不管有没有远方,诗词就是生活的状态,是安放灵魂的家园,是内心砥砺风雨的城堡。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在诗词的长河里,我愿做一条自由游弋的小鱼。暮霭晨晖,云卷云舒,诗词伴随我走过岁月的每一个角落,对诗词的喜爱也不再只是读读写写,而是试着把自己的某种心情用诗词来记录。知道自己的学养襟怀很有限,于是便开始系统地阅读文学史和诗人诗集,再次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也坚定了自己写下去的决心。

几回风霜雪雨,几回日升月落,自己成了一名培育花朵的园丁。教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诗词积累很薄弱,连一些很出名的诗句都不知道。于是,我便逐步向他们介绍一些优美的诗句,以期让他们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我还会把学习诗词纳入课堂活动之中,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让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一首诗词,然后稍作评点,重在品读鉴赏。在我看来,学习诗词不应在文句解释上做太多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诗词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这样的积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培养了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让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如许美妙。

一些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开始以诗词的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虽然稚拙不成熟,但也时时闪现出动人的巧思。这样做,不是为了让他们写诗,而是要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保持一颗诗心。在纸上写出一两首诗实在不算什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启迪他们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是我最美好的诗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莒县安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一朵花开在时光里

□ 阮莉萍

我常常对学生说:“人,要想区别于其他生物,活得更像一个真正的人,就要有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在茫茫人海中匆匆奔走,诗词就是一朵在我心中常开不败的花,芬芳着我的生命旅程。

初二那年,教我们语文的苏老师非常喜欢诗词,常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抄上一首。苏老师没秀过自己的诗词,但当时隔壁班上有个会写诗词的才子,书法也极有功底。有一次,我和同学去围观他们班墙上贴出来的诗词,那就是苏老师家公子的作品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偶尔开始写诗。记得校园里有株极高大的苦楝树,总是开一树烂漫的紫花,我便写了一首《咏苦楝》,最后的两句是“我材可参云间绿,何无班输垂青眼”。当时毫无平仄意识,但印象还是颇为深刻,想来几乎有点诗人的架势了。

另一位林老师非常博学,教了我们不少对联。有一次上课,他让我们考他对联。为了考倒老师,大家提前搜罗了许多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对“粗毛野兽石先生”,“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敢对锯”对“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惹得全班哈哈大笑。大家找来的对联,林老师应答如流,我一时使坏,就站起来出了个“帘卷西风风卷帘”,林老师却一下子卡壳了。于是大家又来了兴致,纷纷想各种对句,我还记得当时自己对的是“檐滴秋雨雨滴檐”,现在看来并不符合平仄,但少年时期的记忆仍然是深刻的啊!

诗词的种子,在我心中埋藏了很久。后来没有再遇到喜欢诗词对联的老师,失去了吟诗作对的氛围,但还是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抽空背了下来。多年后,我也成了一名语文老师,少年时的诗词梦又重新被唤醒了。我忽然动起了新的念头——能不能让我的学生也领略诗词之美呢?

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我先后开展了诵读、推介、竞赛、讲座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最开始,我和学生一起对诗句、猜诗名,或根据画面填诗句、根据歌词还原诗句,让诗情画意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地背诵了大量的诗词篇章,课堂上一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象。

我还开展诗词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专题拓展,比如山水诗、季节诗、景物诗等;结合诗歌鉴赏进行学习,比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等;结合流行歌曲进行研究,体会现代不同词作家的歌词古典元素等。

在高中阶段,我开始指导学生开展更深入的“泛舟诗词”系列研究活动,完成了唐诗宋词讲座十六讲。我从选题的开掘方向、观照的立场态度、研究的具体方法等方面,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探究,然后让他们制作多媒体课件,从而登上讲坛相互交流。这种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更全面地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阅读写作、演讲互动的能力。

青少年是有灵性的,我索性全方位开展诗词进阶式教学,从绝句、小令到律诗、中调,还有回文诗、宝塔诗等,学生写出了大量佳作。

古典诗词教学也促使我不断提高水平。首先是研读诗词,我先后整理了诗经、乐府、唐诗、宋词等诵读教材;其次是组织活动,想尽办法让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走进心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再次是指导研究,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己先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人文功底、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广博高雅的审美修养。

感谢遇见的老师和朋友,让我行走在花开不败的时光里,懂得欣赏诗词之美,并让学生同样绽放了心灵之花。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说明:本期文章转载于2017年10月11日《中国教师报》,总第682期,旨在分享、阅读、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