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视角|又绚烂又悠远,我眼中的《右江日报》副刊2022年度诗歌印象——澄碧湖副刊诗歌年度十佳赏析

 视觉作家李承骏 2023-01-01 发布于广西

2022年《右江日报》副刊诗歌印象
——澄碧湖副刊诗歌年度十佳赏析

◎李承骏

对于大多数工作或生活在百色的人们来说,《右江日报》一年里发表了多少首诗歌,对他们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辛劳一天收工后,晚上该烧烤烧烤,该扎啤扎啤。但是对于活跃在百色文坛的写作爱好者们特别是诗歌爱好者而言,《右江日报》副刊澄碧湖一年里发表多少诗歌,那就跟他们太有关系了!
今天是2023年1月1日,2022年已永远成为历史。翻阅自己积累起来的手头这一大沓厚厚的2022年《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装订本,我估不出它的物理重量到底够不够500克?但是如果从我所爱好的文学角度来说,它绝对称得上是沉甸甸的。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2022年全年《右江日报》总共出版了87期澄碧湖副刊,这87期澄碧湖副刊除了3期没有发表诗词作品之外,其余都至少发表了1首,多的甚至达到一期发表了14首之多。总的来看,澄碧湖副刊全年总共发表了421首诗词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新诗,余下的是古体诗词。这里所统计的,就是指这三类作品,散文诗因其独特性不列入本文范畴。
一年里,《右江日报》这份广西创刊最早的地市级日报副刊发表了167位作者的421首诗词作品!这个数量拿到广西任何一个地市级日报去比,我想,都是可以在内心里自豪一把的存在。
我们再来看他们的作者都是谁?为表达对作者们的敬意,在此按发表时间顺序将一年来在《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名列出如下:
杨荣杰、罗炳贵、隆武山、王丰英、罗桂莉、张恩岱、许敏、杨秀銮、范小溪、农建营、刘绎熙、潘江忠、王静、黄华军、梁伟、陈道平、赵继荣、杨再申、陆申椰、林荣先、韦朝红、黄忠华、罗绮光、凌树勇、黄寿恒、张国荣、陈耀龙、黄文焕、林权、廖晖、邓国才、聂子午、黄柳茵、黄发挥、黄桂宁、陆映文、严媛、黄昌任、罗兰妙、陆致腾、方寿忠、廖锦忠、黄承基、黄远征、戈升、刘震杰、韦玉坚、周炳群、梁绍武、罗德高、黄绍清、陆文忠、刘润秀、农魏平、韦植才、陈军、莫桂湘、梁洪、农光明、洪敏、覃源漫、黄明普、赵新伟、马朝珍、李辉南、戴道华、马丽娅、黄秀文、农清瑜、滕光耀、班绍明、潘彩宜、苏诚、韦羽飞、刘序畅、卢有飘、陆明堂、黄达纯、黄燕群、覃召实、黄光标、张芯富、闭祖宝、潘润环、农伟宁、农忠华、谢美齐、杨宗长、粟新华、陆桂明、黎一汕、莫炳队、唐晓薇、苏寿东、岑佩娟、李林书、骆振兴、林智、陈玉明、许波、黄植勉、梁发明、李琪琪、王韩辉、农建康、黄承捷、吴鸿村、陆慧琴、陆杉、梁羽冰、杨再申、陆桂明、德祥、梁思忻、梁秀珍、罗圣耀、黄江维、李常业、肖菊、潘锦晖、罗世锋、晨曦、罗圣耀、李春阳、沈晓文、骆炳玉、杨柳青、蒙培文、韦艳丽、向月梦、珞迪(李乃耀)、罗里宁、黄有志、陆金凤、鲍荣威、黄秋泉、清道夫、周晔、黄彩凤、罗必龙、陆文忠、邓舒敏、陈熠明、林立群、陈远润、黄磊、黄惊鸿、吴元优、友人、陶丽君、余缘友、陈国顺、何保坐、陆文忠、樊迪、田宗乾、关伊辰、岑近廷、吕军刘、韦先进、黄光龙、梁江才、黄佳颖、姚本亮、黄川莲、彭高端、李正福。
以上167位作者,有的因为经常登陆《百色作家》平台而为大家所熟知,有的因为是百色文坛老将、《右江日报》常客而在读者来说耳熟能详,但是也有不是经常见到的较为陌生的作者名字出现——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右江日报》或者说“澄碧湖副刊”对于桂西文坛而言,是“百色文坛黄埔军校”般的存在——换言之,从百色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或诗人,几乎没有多少个是不从《右江日报》起步的。
那么,2022年全年《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选发的这些诗歌作品总的来讲怎么样?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所述,也仅仅为笔者个人观点——换一个说法,也可以说是纯民间视角。文中所提及的作品或品类,或有褒贬,也属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老师海涵,讲得对的地方,偷笑就好;讲得不对的地方,可以留言指出或私下交流。总之,年终盘点,纯为个人爱好,希望不要拂了大伙写作的兴趣。特此说明。以下咱们开讲。
个人的感觉中,古体诗词方面,通读全年作品,诗人们的大作还是一如既往的中规中矩,大多为“类佳作”作品。这里所说的“类佳作”,指的是合乎格律,又能跟时代相契,看起来好象无懈可击,一不小心便会被读者竖大拇指的“看起来很好”的古体诗词;但你真要认真读它,或者想要记起它,却又觉得“不容易”“不好记”,或者“似曾相识”。一句话:我所强调的所谓“类佳作”就是“看起来好象很好,读起来了无新意”的那一类古体诗词。
当然,这或许是受了相关格律和字数、韵脚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作者所写的古体诗词给人的感觉要么是偏于打油——为押韵而押韵,显得过于随意;要么是过于拘谨,为了符合“范式”而牺牲诗意,较少有既合古律又有新意的佳作出现。
可那么多的古体诗词作品里面,就没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吗?古诗词作为国粹中最突出最亮眼的一部分,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将结合本人个人的感觉,来谈谈2022年里《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中古体诗词部分给本人印象最为深刻的5首作品。
2022年1月7日的澄碧湖副刊中,罗炳贵作品《喜迎2022新年》给我的感觉是,既通过迎新年来切入,又能将新一年里即将展开的各种画卷有序铺展,用词稳重、得体,押韵自然、顺畅。我把它选入我眼中的2022澄碧湖副刊古体诗词“五佳作品”之一。以下顺序,纯属笔者读到作品的时间或者是澄碧湖副刊发表该作品的时间顺序排列,我眼中的五佳没有先后之分。
现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1.喜迎2022新年

●罗炳贵

东风浩荡绿神州,

勇毅前行各千秋。

雪韵无声腾乳虎,

青天有志弄飞舟。

百年画卷添春色,

廿大英贤展新筹。

黄发垂髫同筑梦,

长江不尽竞风流。


而2022年1月21日的澄碧湖副刊中,陈道平《沁园春·北京冬季奥运会》也令我读来如沐春风。作者紧紧抓住“雪”这个冬奥主题,配以“盛”这个中华当下场景特色,既有对“万邦贵客,竞逐东风”共舞冬奥的递进式描摹,又有“神舟航宇,铸剑苍穹”傲视全球的中国故事讲述,令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豪情满满。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2.沁园春·北京冬季奥运会
●陈道平
雪洁长城,梦幻京张,圣火焰红。喜八方健将,纷纷而至,万邦贵客,竞逐东风。冰上飞人,雪原驰骏,三甲拚争次第雄。纵横势,看蟾宫折桂,谁与争锋。
中华盛事无穷。引亿万人民尽笑容。有潜龙下水,翻江倒海,神舟航宇,铸剑苍穹。南北西东,轻歌曼舞,国梦欣圆争立功。春风疾,挥五星红旗,飘舞长空。
下面这一首快板风格的黄柳茵作品《疫情防控我做到,欢度春节乐逍遥》,发表于2022年1月31日的澄碧湖副刊,我也把它归结到古体诗词类。它的好,在于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脍炙人口的声调,让人们把这些关于疫情防控的细节学会,弄懂,并且易于传颂。是指导价值较高的文学作品。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3.疫情防控我做到 欢度春节乐逍遥
●黄柳茵

新年好,新年到,家家户户好热闹。

疫情防控不能忘,人人都要能做到。

常通风,勤洗手,出门一定戴口罩。

排队间隔要一米,不要扎堆乱依靠。

党的政策实在好,核酸疫苗都不少。

偷渡犯法不要干,天网恢恢无处逃。

不信谣,不传谣,上下齐心不动摇。

疫情防控我做到,欢度春节乐逍遥。

2022年6月24日的澄碧湖副刊,李常业 《探访德保古府官沟》以其一贯的清新、爽脆的语言展现出一幅幅敞亮、鲜活的乡村振兴当下场景,让人眼前一亮。也是我眼中的古体诗词年度五佳。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4.探访德保古府官沟
●李常业
(一)

草覆官沟古道荒,眼前难觅旧河床。

小西湖水拍山过,不改深情润壮乡。

(二)

蝉唱一声绿满山,行来无处不开颜。

塘中鱼鸭翻银浪,垂柳清风钓客闲。

(三)

田垄时蔬玉米花,楼观齐整是农家。

如今民宿真舒适,庭院宽能放小车。

2022年11月29日的澄碧湖副刊,杨宗长歌词《百色芒果香》,紧紧抓住“壮乡、右江、三月、芒花、七月、芒香”等与百色相关的元素,围绕“芒果”来展开对故乡百色的深情咏唱,一唱三叹,读来仿似有一曲旋律悠扬在心里。因此我也把它列入古体诗词这部分中的我眼中的年度五佳。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5.百色芒果香
●杨宗长

哎,哟喂,

美丽的壮乡哎,

欢腾的右江;

多姿多彩的百色,

那是红七军诞生的地方。

啊,嘿,

三月里来芒花黄,

三月里来芒花香;

三月的百色最妖娆,

百里壮乡染春光。

老区人民满怀豪情把歌唱,

红七军的故事四海传扬。

哎,哟喂,

美丽的壮乡哎,

欢腾的右江;

多姿多彩的百色,

那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啊,嘿,

七月里来芒果甜,

七月里来芒果香;

七月的百色最诱人,

香甜的芒果等你尝。

老区人民团结奋进绘宏图,

火红的日子越过越欢畅!

越过越欢畅!

当然了,2022年度的澄碧湖副刊所发表的古体诗词作品中,还有许多作品单从作品角度来说,也是写得很棒的。单是若是把所有作品横向过来对比,以及其抒写的内容和境界来看,则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上述五首。其它的,则需要另行赏析了。
讲完了古体诗词,下面就进入了我更为喜欢的现代诗方面。
在现代诗这个方面,我想不急着表扬,在这里先就个人的浅见,狠狠地批评上一通。心脏病患者,还请绕道或酌情阅读。
上面说过,单单从数量上来说,全年里,澄碧湖副刊发表的新诗作品也相对较多。所发作品,也大抵是节令类应景诗作居多——比如元旦、三八、三月三、清明、五一、五四、端午、母亲节、父亲节、六一、七一、八一、九月十日(教师节)、国庆、八月十五、重阳,乃至于大雪小雪大寒小寒之类节气,都有人大写特写——不得不说,此类年年重复的节庆类诗写,除了大量看似过度消费节庆情感的浮夸之作、浮于表面之作外,鲜少有能够真正感动人心的作品出现——这一类作品的集中展现或征集,有时候更多是看似“完成任务”而已,年年重复操作几无新意,便使得读者也有了审美疲劳。更要命的是,有时候编者不知是居于“熟悉”或“常发表”作者“更信得过”的原因还是怎么样,还经常是就发那么几个作者的作品,期期有或者隔期有,久而久之,初学者或后来者,会以为写作就是“投机节庆日”——攒了感情然后喊出来就行了!怎么喊好听怎么喊动听就怎么喊就好了。这样一来,除了能让这一部分“会喊”的作者“有幸霸屏”“声名赫赫”外,似乎于倡导创新写作一途,殊无太多意义。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曾经有些时候,有的作者把前几年发过的同一节庆类作品再投一次稿,竟然也能够在新一年的节庆日里发表出来……“节庆写作”的“可复制性重复消费”竟然娱乐如斯!
其余的作品,则仍是我们较为常见的故乡情怀、爱情抒写、亲情记忆和大事件聚焦类(比如“德保抗疫”)。这一类作品由于大多是不同作者之间比较自我和独具特色的表现,因此还算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大多数作品还算是看得过去。当然了,诸如“抗疫”题材,也很容易产生同质化现象,比如“逆行者”这个意象,一不小心就写成了鸡肋。因为这个意象前几个人写可能是醒目、新鲜、有吸引力,但后边大家纷纷就这个内容来写,又写不出不同于人的内容,便落入了俗套。没有了吸引力,发表了,也是没有读者的存在——这样的作者也请勿抱怨读者不买账,因为你写的东西实在太没有个性。
此外,读遍全年新诗作品,我也发现还有一类是内心独白或者较为晦涩的东西,老实说,这类玩意可能连作者本人也不知道他老哥子到底想讲的是什么,总之读者读来云里雾里,浑不知所以然,作者回过头看也不知自己当时在写的啥——就这样,在他看来反而是“成功”了。你说,这样的诗或者说他的作者是厉还是不厉害?
另有一些作者,写诗吧,看看内容好象还可以。可是等你认真看了内容再和他取的标题一对,呵呵,竟然文不对题,或者是正文内容很好,标题却不够精炼,也因为标题起得不够用心,导致有进候一首好诗也因为标题的过于常俗、没特色而流失于浩浩诗海中。
还有一些作者,写诗吧,好好写就可以。偏偏他把一句话就该说完的,硬是分成好几行乃至于好几段来说。也因此给读者或评论家们留下了你的诗就是“胡乱分行的文字”这样非常糟糕的印象。也可以这样说,这类“说话结结巴巴”的诗写,正是当下诗歌日渐被人们看轻或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诗人往往被人看作疯子或故弄玄虚的虚伪人士的一个主要因素。
以上这些,不是针对哪一个,而是看到了太多有这些通病的作品,不吐实在不快。甩了这么大几“巴掌”,可能很多朋友都能隔屏感到火辣辣的痛。
那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甜枣”。
很巧合的是,前文我讲到2022年《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古体诗词作品在我眼中有“五佳”。而我眼中的这一年度的澄碧湖副刊新诗作品,恰好也是有着这么五首令我印象深刻,也可谓“五佳”,古体诗词和新诗两者合将起来,可不就刚好凑成了“年度十佳”了么。
当然,这也跟看古体诗词一样,仅仅为区区不才的个人浅见,“民间视角”。说得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有幸被辣到的朋友原谅则个。
我眼中的这个新诗年度五佳,下面的讲析顺序也是按发表时间顺序来讲的,并无高低之分。
第一首是发表于2022年2月18日《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的韦玉坚作品《守卡口的老人》。这篇同样是写抗疫人物的作品,所选的角度却不是人们常见的各种大白或白衣天使,而是一位曾经是猎人的老人——诗人在开篇即点出“他曾经是一名猎手”,之后分别用两个“能”字句显示这位特殊的老人之“能”,为以下节段浓墨重彩点写老人守卡的场景做好了充分的铺垫。第二节以“新冠病毒精于狐狸猛于虎”开篇,然后用了五行诗句突出了病毒的“狡猾”与无孔不入,为守卡老人“英雄有用武之地”再一次营造氛围;第三节仍然跟第一第二节一样,以提纲挈领式的句子开首“他紧握测温枪”——点出了这位曾经手握鸟铳的老人如今站在了防疫的卡口。他“犀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路口/侥幸与抗拒乖乖就范 举手/投降。春天绿码进入”……然后末节点出因为有村头那个卡口,有那个曾经的猎手老人把守的卡口,居家的人们才得以安然地“拿出酒和腊肉”,每一颗“悬着的心”,也才“轻轻放下”。全诗虽然只写一个人,却因为诗人把这个人写活了,因而能滴水见太阳,读罢让人因这个老人而联想到更多像老人这样有着高度责任心的守卡人,更多的村庄也才因而“炊烟袅袅”甚至于“山歌悠扬”。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6.守卡口的老人
●韦玉坚
他曾经是一名猎手
迎着风来的方向
能分辨出猎物的方位 雌雄
和走向。耳朵贴近大地
能听见巢穴中蛰伏的狡兔

新冠病毒精于狐狸猛于虎
它们乔装打扮 隐匿行踪
甚至,以回家的名义匿藏
在返乡人员的行囊中 呼吸里
乡村清新自由的空气
是它们觑觎已久的家园

他紧握测温枪
就像紧握曾经的鸟铳
犀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路口
侥幸与抗拒乖乖就范 举手
投降。春天绿码进入

春节刚过 年味未消
居家的人们拿出酒和腊肉
古老的村庄炊烟袅袅
山歌悠扬。村头卡口
把每一颗悬着的心
轻轻放下……

我眼中的第二首新诗年度五佳,则是发表于2022年2月25日《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的陈军作品《感谢你,曾来过这片土地》。这首诗以饱满的热情,写在欢送来百色大地参加抗疫的各地英雄之时。第一节诗人以“你听”直接切入一个“红旗飘扬”的胜利场景,“春天的风”“右江河谷”等桂西特有符号又在诗中闪耀,且用语阳光舒朗,明媚如春,因而先声夺人,开了个好头。第二节以“想那时”回忆疫情初暴时,百色大地“座座小城遭遇着考验”的险境——情况何其危急!第三节以“可右江的儿女”来讲述这一片曾经诞生过红七军的热土上,各族儿女向来不曾向恶魔低头的光辉历史和精神传承。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连续三节无以“感谢你”开头,讲述了兄弟县市、地区、省市、全国各地在危急关头纷纷出人出物派出“援色团”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更嵌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来形容健康卫士们纷纷穿上一样的防护罩防护服并肩扛过危难的血脉深情。读来令人同仇敌忾,热血沸腾。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7.感谢你,曾来过这片土地
——谨以此诗献给参加百色抗疫的人们
●陈

你听,春天的风

正穿过右江河谷

把胜利的号角渐渐吹响

你看,遥远的山岗

桃花李花竞相绽放

欢送的歌声伴着红旗飘扬

想那时,晴天霹雳

阴霾布满了这片土地

恶魔的爪牙肆意扩散

座座小城遭遇着考验

节日热闹的街道

也变得空无一人

可右江的儿女

何时曾向恶魔低下过头颅

翻开百色起义的史册

勇士的呐喊仍在耳旁

热血涌动的大地

红七军的旗帜曾在这里升起

百折不挠的精神

早已刻入右江儿女的记忆

感谢你,天使的你

带着逆行的光

奔赴着来到这片土地

感谢你,素未谋面的你

把一车车捐赠的物资

日夜兼程送递

感谢你,来得正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们一起穿上防护衣,戴上防护罩

感谢你,来得正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我们一起心手相牵,团结向前

与病毒互搏,与恶魔赛跑

经过最冷的风,扛过最苦的雨

  

感谢你,白衣天使的你

曾来过这片红色的土地

右江的儿女

把恩情永远唱在歌声里

把歌声永远铭刻在心里


第三首,则是发表于2022年4月29日《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的陈玉明作品《劳动者》。虽然说这首也跟我上面批过的一样,是为了五一劳动节而写的“节庆日写作”,但由于诗人叙写的当下性和鲜活度而使这首诗非常接地气,不老套,因而能从“节庆日写作”里脱颖而出,跻入我眼中的年度十佳、新诗五佳。“那些满脸胡茬头发蓬乱的声音/团结在一起……他们望不见大街的繁华/和家乡的声音/眼里只有天空”——读者不禁要问,都是人,为什么他们宁愿这样?诗人说,“他们知道/……大楼不断长高/就会有工资/就会看到阳光……”全诗仅二节,这一节正是叙写了那些离开土地进入城市而成为“农民工”的人们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和渴望,有自己的关于家庭幸福的“信仰”——所以他们愿意或者说只能过这样的“眼里只有天空”的生活。然而不仅于此,诗人把眼光穿过城市,延展到“长满草丛和鸟语”的农村,看到了那些侍弄果树、禾苗和红薯的土地的主人……他们的朴实和红润的笑脸,也与那些“眼里只有天空”的同类一样,都是朴朴实实的劳动者,既令人感慨,更让人肃然起敬。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8.
●陈玉明

在长满水泥和钢筋的城市

我看见锤子锯子大铲钢铁的撞击

那些满脸胡茬头发蓬乱的声音

团结在一起

紧锣密鼓,不舍昼夜

他们望不见大街的繁华

和家乡的声音

眼里只有天空

他们知道

持续不断碰撞

大楼不断长高

就会有工资

就会看到阳光

叮叮当当

这是一种向上的声音

准确娴熟有力

他们的姿势和表情

比街边那红漆广告还显眼

在长满草丛和鸟语的乡村

我看到桔树和禾苗的嫩绿

那些满嘴山风飞舞镰刀的姿势

聚拢而来

被汗滴浸泡成甜蜜的记忆

为果树剪枝给红薯施肥

田畴无限忙碌

他们知道

免了农业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春天用心苦

夏日虔诚劳

秋天就能到金色的“银行”去提款

他们的肤色和笑脸

比成熟的桔子还要鲜亮

在新诗作品中,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另一首诗歌是发表于2022年7月8日《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的陆映文作品《在幸福的泪中读懂中国》。一般来说,这类很“大”的抒情诗并不好写:很多人因为心里想写得很大,手下却没有那个驾驭能力而容易把它写空、写砸。但陆映文这一首却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在舒放自如中如水银泄地,既流畅而亮眼。开头即以“没写哪朵花像福建号那样”,将国之重器福建号航母直接视作“花”,因它的不是花又似花这样一朵巨花,而一举奠定其他花如何开也不如福建号的基调。因此,读者读来,会觉得诗人所说的福建号开得“那么热烈而自豪/开得像长城般宏伟/把一种自信绽放在人民的心里/把一个决心呈现在他人面前”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表达,是一种坚不可催的事实和实力。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连续四个“将会使……”开头的句子,点出了福建号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而诗人后面的升华句段如是说,“没有哪篇文章写得出像福建号那样的文采/省略了许多的文字,依旧铿锵有力/依旧流有海的波澜壮阔……”也因此,诗人后边融入个人感官的重度抒情,也便显得自然而不虚假、不做作。“我反复地读着,读出了我的泪/在幸福的泪中读懂了中国……”

写到这里,不得不特地提一下陆映文这位作者发表在《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中的多首新诗作品,其实在我的印象中大多都写得挺有特色的。就拿这次我第一轮初选年度五佳的新诗备选的15首作品中,陆映文作品就占据了3首。到第二轮15首淘汰进10首的时候,陆映文的作品仍然占据了其中2首。直到第三轮10首淘汰5首只留5首的时候,我才不得不将他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忍痛去掉了另一首,而留下了这一我认为更为硬气的一首。我想,倘若我这一次不谈古体诗词而单独选新诗十佳的话,他的作品是至少会有二首的。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9.在幸福的泪中读懂中国
●陆映文

没有哪朵花像福建号那样

在海面开得那么热烈与自豪

开得像长城般宏伟

把一种自信绽放在人民的心里

把一个决心呈现在他人面前

舰的青春与亮光

将会使喧嚣的大海趋于平缓

将会使每一朵浪花有祥和的旋律

将会使落在渔民身上的风月变得优雅

将会使我的眼光多一个念想

没有哪篇文章写得出像福建号那样的文采

省略了许多的文字,依旧铿锵有力

依旧流有海的波澜壮阔

我反复地读着,读出了我的泪

在幸福的泪中读懂了中国

如果有读者留意的话,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一期《诗豹》或者是《百色城乡网》公众号上,我详细解读了2022年8月9日《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上同日发表的三首诗。其中就有李琪琪这一首《我是土地的女儿》。这一首诗淡然、笃定,读来给人一种安详之感。更由于它看似写个人,实则因为有共性,而把写个人拓展到了写人生,写众生。所以才令人读来感觉朴实、平淡中,其实蕴藏着人生况味。故列入个人视角中的年度澄碧湖副刊新诗五佳之列。从整个诗词不分古体与新诗的话,就是十佳,排名不分无后。
附原作跟大家一起欣赏:
10.我是土地的女儿
●李琪琪

在自然中蛰居的人

生就带着云的自由

一抔黄土的重量

祖祖辈辈世代的脚跟

花开时节走出去

叶落归根的情结

血脉的定数被数代人相传

面前这片土地

经过半年的耕种过后杂草丛生

等一场雨季来临

新生的希望就能够枝繁叶茂

人这一辈子

多像一片不断开垦出来的土地

每一季,都承载着相同的期待

苍穹之下的人们

在这片土地上养育一代代儿女

我是这土地上的女儿

从这里走出去

也将回到土地上

行文至此,2023年的第一天也即将进入过去时。回头再翻一翻这本厚厚的装订本《右江日报》澄碧湖副刊2022年全本,我竟有刹那么一回那忘了自己是谁。
好了,新的一轮开始了,加油!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的,大家猛按加油键,无论如何,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每一个人,可要方方面面都要比2022年更好哟!生活的,事业的,一切的……你懂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