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当年的台东镇上(上篇)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3-01-02 发布于北京
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征购了上青岛村、大鲍岛村的土地,将那里的居民,连同“破烂市”的小商贩等,迁到杨家村附近(现台东六路一带)的空地上建房安居。根据规划,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个新的华人居住区建成,一个新的村镇也形成了。据《山东德邑村镇志》称,新集镇形成后,人们不愿意在叫“破烂市”,杨家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不能在叫“杨家村”了,鉴于这个集镇在烽台岭(现贮水山、俗称大庙山)以东,就叫台东镇吧”,随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句话,台东镇诞生了,后来成立了台东镇商会。 

Image

1900年左右杨家村的位置示意图


1899年10月,胶澳总督府发布告示:根据杨家村以东形成的集市上的中国老百姓的申请,为这块新的居民区起名为台东镇。10月2日,第一座房子奠基。经过三个月后,到圣诞节,这个地区就建好了。宽宽的街道已平好,长长一排房子立在那里,而不久前那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田野,1900年台东镇商业街横空出世,台东商圈以台东三路为主线向四周辐射。


Image
1926年台东镇资料图片(网友“涧中细流”提供)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时,台东镇已扩展到北至台东六路、南到桑梓路、东抵福寺路、西临顺兴路,人口骤增。据《胶澳志》所载之1925年户籍统计,台东镇有6114户,居民27398人。据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记载,仅马路就增加了稻荷町(今道口路)、坪井町(今平定路)、吉野町(今雒口路)、顺兴町(今顺兴路)、鹰门町(今云门路)等31条。据日文版《青岛要览》记载,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台东镇约有千余户,人口5千余人。台东镇简称为台东或东镇,台东是大概念,东镇是小概念。台东镇的马路大多数建于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大多数1923年更名,有的曾经几度易名,这里的马路不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横向的马路是西北---东南方向的,竖向的马路是东北---西南方向的,很不规则。

Image

台东镇巡捕房外,“穷汉市”的劳工,许多孩子还是一脸的雅嫩。
著名作家王统照在《青岛素描》这篇散文里这样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台东镇:“台东镇现在成了工人、小贩的居住区。自然马路、电话、汽车哪样都有,可是旧时的黑板门,小店铺的陈设,冷摊的叫卖声,仿佛到了中国较大的乡村一样。这里很少摩登的式样。有不少的短衣破鞋的男子,与乱拢着髫子仍然穿着旧式衣裤的女人。小孩子光着屁股在街上打架。拾蚌螺的贫女提着柳条筐子从海边归来。矮矮的瓦下,门口便是土灶,有的还有些豆梗,高粱桔,似是预备做燃料用的。相比岛城沿海地带的由德、日、美量体裁衣式打造的中山路商业街,台东镇的出身绝对是平民。” 

Image

上世纪初的台东镇

 “青岛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的前身,是青岛棚户区的商铺、居民共处区。沿街房舍一直有众多的小店小铺,甚至有段时期曾成为朝集暮散的集市。房舍建筑多因陋就简,人口密稠。 

Image

上世纪初的台东镇集市

后来台东三路两侧都是一排排二层小楼,路中间设多个摊位,人山人海、接踵摩肩,有卖冰糕的(当时冰糕用保温桶盛着用小车推着卖)、卖衣服的、卖日用百货的、卖帘枕被褥的、卖锅碗瓢盆的、卖玩具等各种商品,还有卖旧洋衣服的、变戏法的、演杂耍的,也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丐帮弟子的云集之地。 

Image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东三路旧影

如今置身台东镇已看不出当年的影子,走在台东三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岛利群百货商店】,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身为“德源泰百货店和福兴祥百货店”,在1956年的公私合营浪潮中,台东三路商业街上的名德百货、万象百货、天兴百货、裕龙绸布、三星绸布、永丰绸布、福兴泰绸布、益聚德绸布并入德源泰百货店;永昌书店、大光明眼镜店并入福兴祥百货店,1964年青岛商业主管部门将福兴祥百货店与德源泰百货店合并,正式冠名为“利群百货商店”,又将台东三路上的永信布店以及周围的一些小商铺划归利群,在台东三路有四个门市部一层为百货商店,二层居民区,记得有个利群门市部楼上有家住户,回家要先进利群百货商店的门,进入店内,在进一个小门,上很多层石阶就到家了。 

Image

台东鲁菜老字号“聚福楼”


西南面是【聚福楼】,位于长兴路与台东西二路路口,其实聚福楼原址不在这里,1924年由原系山东福山吴子玉、高学曾租用清末遗老王序在即墨路12号的楼房,开办了“聚福楼”,寓意为“聚大福大贵于此楼”。1943年因烟头引起失火,迁至现址台东西二路,俗称台东大饭店。 


Image

长兴路大陆茶庄本号

斜对面是【大陆茶庄】,位于长兴路9号,开业于1941年,黑色的门头衬着金黄的大字“大陸茶莊”,使用当年店铺用的门板,大陆茶庄有三个,长兴路9号为总号,延安路56号为西号,宁夏路126号为东号,西号建海信立交桥时拆除,总号如今是台东镇仅存的老字号了,只可惜淹没在香炸鸡柳的里面、臭豆腐的臭气当中。 


Image

台东三路,左边就是台东市场楼(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大陆茶庄的东北边则是【青岛台东镇商业市场】,这个市场是当年台东三路的中心轴,始建于1933年,回字形建筑,分东西南北四门,正门(北门)在台东三路,南门在台东一路,西门在昆明路,东门在福寺路,据《青岛指南》记载:“商业市场,为商人杨圣训等集股所建,完全为商办之市场。内部组织,除蔬菜摊贩,鱼肉市场,及洋杂货铺,估衣铺等外,并设有小戏园,落子馆、说书场等,以供一般平民工余娱乐之需”。一层经清理整顿后成为台东蔬菜公司的蔬菜副食品商店。二层在解放前经营布匹、化妆品、花卉、服装店等,当时整个台东镇最大的商业市场了。

Image

遵义剧院(曾经的光陆大戏院)旧影,影院大门右侧的门洞,是台东市场楼的东大门(毛卫东摄影)。

东门福寺路的南面是商业茶台,后称光陆大戏院。1953年经过整理装修,不在是回字形建筑,福寺路东门封闭,改称青岛第二百货商店。夏天吹大风扇,冬天用大火炉子,商业茶台(光陆大戏院)改为遵义剧院,楼上边楼大部分为居民居住,楼内是封闭通道,很是昏暗。九十年代初在青岛第二百货商店的东面建了新楼,老楼改为台东市场百货商店,新楼为青岛第二百货店(今千川百货)。 


Image

台东交电商店

从台东镇商业市场西门出来,则是昆明路与台东二路路口,路口西面是【台东交电商店】,门顶上悬挂“文明单位”的牌子,每到周末门口都停着一排排自行车,那个时候我家里一样家用电器就是在这里买的。 


Image

台东化工商店

Image

新华楼澡塘

东面一个路口,拐过去有黄黄的磁瓦门头写着:“台东化工商店”,当年我家装修房子用的涂料就是在这里买的,门口有一个蓝色的小房子,年代久远忘了它的用途了。对面是新华池。往北走是台东四路,台东四路当时是布匹一条街,这条街用大棚罩住,一排排摊位大多数是买布的,当时人们逛完台东三路以后,顺便逛逛台东四路。 

Image

曾经的地标性建筑“金鹿商场”(摄影家张岩于1990年拍摄)

顺着台东三路走,到95号便是【崂山烟草公司卷烟厂】,建于1931年,后来被青岛人民政府查处。过了芙蓉路是居民院,上坡之后是【青岛十九中】。墙外是【中叶饭店】,建海信立交桥时拆除。西南面是【延安路果品市场】和【大陆茶庄】西号。东南面是【金鹿商场】里面有卖大金鹿小金鹿自行车,商场中总是摆着一排排新款自行车,凭票购买。 


Image

目前仍残留地“延安东路”老路牌(文史爱好者赵乐鑫先生提供)


Image
1986年正月十五,刚竣工的宁夏路大桥上举办的灯会(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东面则是【宁夏路大桥】(今海信立交桥)宁夏路西段原称仲辛支路(后称延安东路)地势低洼,纵坡较陡路,西段本是中间洼两边高,在低洼处有条【仲家洼河】,河上有条木桥,当地人称为“小桥”,两侧则是低矮的平房和市场(今海信立交桥下两端的陡坡就是当年的宁夏路西段),1984拓宽这段道路,修建高架桥,1985年3月9日开工,11月15日竣工,称为宁夏路大桥。1986年的正月十五在刚竣工的大桥上举办过一场规模盛大的灯会。


Image

仲家洼旧影

大桥的南面,位于今延安三路以东、镇江路以西、江西路以北、东西北仲家洼大沟以南这个位置是【仲家洼】,明朝时期,仲姓族人从云南来移民到即墨县海泊河岸边洼地植树建村,取名仲家洼,明末清初这里已形成了由张、葛、仲、胡、姜等姓氏组成的五个自然村。由于村民繁衍增多,分别迁居于家雀岭(后称西仲家洼)、八丈沟(后称东仲家洼)和菜园户(后称北仲家洼),原来的仲家洼改称南仲家洼,是当时青岛声名显赫、大名鼎鼎、最有名的棚户区,在山东也是挂名的。南面是南仲家洼小学。 


Image

改造前的仲家洼

Image

东仲家洼小学
今宁夏路与云溪路路口是【河东粮店】,那是许多南仲家洼人买粮的地方,在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都一早拿着口袋到粮店排队买粮。对面是【缝纫机针厂】。往北也是南仲家洼,因南仲家洼北面无明显的界限,好像东仲家洼大沟是界限吧,与东仲家洼混在一起,【东仲家洼小学】坐落在此地 ,这个学校培养了我家两代人 。西面是一个大下坡,坡下面是【南仲家洼贸易公司】,西北角是【西仲家洼】、【北仲家洼第一小学】和【内燃机厂】,过了仲家洼河往东是【北仲家洼】、【北仲家洼第二小学】。 

Image

北面是【青岛三十七中学】,创建于1960年7月,1997年因教学资金短缺,经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及教育部门批准,改称青岛志成实验中学,2009年经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及教育部门批准恢复青岛第三十七中学校名,这个消失了12年之久的学校又回来了。 

Image

镇江路与宁夏路交界旧影(摄影家张岩于1990年拍摄

门口是【炮台路(今镇江路)】,从今北仲路到延吉路路段,百姓称为“湖岛子”,又称小湖岛,两侧是坟茔地,据《胶澳志》载:1904年台东镇义地(今利津路火柴厂一带)迁至湖岛子,解放以来骨焚墓平,东侧逐渐建工厂,西侧建三十七中学和简易中式平房,东侧逐渐建起了许多工厂,有手表分厂、热工仪表厂、机床附件厂、自行车大飞轮厂、船舶电器厂、铝制品厂、自行车链条厂、滑石粉厂、染织厂、绣品厂、草制品厂、发制品厂,大飞轮厂东边现在是个农贸市场。此路至今东侧为工业区,西侧为居民区,东面是防化连。 

Image

1965年的延安路(张秉山摄影)


峰回路转,西边有条【新民路】,1953年此路向东南延伸,改称延安三路。南面是【台湛路】,原是一条无名小土路,1904年日占时又展宽2公尺,1905年德占时为建炮台路面展宽5公尺,1937年二次日占即称台湛路,这条路上有个【青岛高尔夫俱乐部】,有17孔标准高尔夫球场,改造新民路时高尔夫俱乐部已不复存在。西北是【天门路】,1937年在乱石岭上建一条新路,因当时的市长沈鸿烈是天门人,所以定名为天门路。1938年日本占领青岛改名“兴亚路”,抗战胜利后,民国青岛市市长李先良将“兴亚路”改回天门路,青岛解放后,改为延安路。 


Image

上世纪六十年代,东镇礼拜集破烂市上的皮货摊上。(源自市北区档案馆)

东北边是【礼拜集】,这个“礼拜集”越办越大,大体上沿着今太清路直到湛山山麓。后来发展到不仅礼拜天有临时摊贩,也有了一大批固定摊位,多是用木板建的简易房,“礼拜集”最盛的几年,从天门路(今延安路)的新民路(今延安三路)至中庸路(今延安二路)路口,黑压压一片挤满了赶集的群众。各种商品均有,有废旧物品、残次商品,也有二手货,仅以图书业就有五六个书摊。这些摊主,从废品收购的书中挑选出有销路的在这里出卖,论斤买进,再论本卖出。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个集才取消。

Image

八十年代早期的延安路大转盘原貌(吴威拍摄)

后来新居路改为延安三路,天门路改为延安路,1985年在延安三路与延安路,建了一个圆形大转盘,中间是圆形大花坛,这里曾是2路电车的总站,2路电车由台东一路往东围着大转盘转一圈掉头驶向台东一路,西南角是【电车站菜店】,对面是【延安路交电商店】,楼上住的是居民。

Image
拆迁前的崂山大院(源自网络)

后面便是【崂山大院】,由延安路交电商店西侧进入,崂山大院建于20世纪初,大院与崂山烟草公司卷烟厂相邻,习惯地称为“崂山大院”。大院有“崂山”之名,却无崂山之美。对面是五金店,延安路两侧有一排店铺,五金店、食品店、理发店……门头不大,生意兴隆。 


Image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南山市场(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天门路(今延安路)北面第一个路口则是一个山坡名叫【南山】,南山可能是位于台东镇的南面而得名,后来南山成了最大的农贸市场,其实南山市场的正门在登州路、威海路、道口路、中庸路(今延安二路)、桑梓路路口,桑梓路的路名出自《诗经》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市场以桑梓路为主线,向四周辐射,波及人和路、万寿路、东山路、人和路、菜市路(今菜市二路)等多条马路,范围之广,摊位之多,人流量之大,平时来购物的人很多,接踵摩肩、人流穿梭、人山人海,生意很好,买卖兴隆。

Image

曾经的南山市场牌坊(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当年东山路是花鸟鱼石一条街,在这条路上还有卖烟叶的,1991年台东区政府在这里恢复了玉皇庙庙会(萝卜会),在桑梓路和人和路路口、东山路和延安路路口各建了一大一小石质牌坊,桑梓路和人和路路口的大牌坊,有三个门上面两边雕刻着龙,甚是壮观、有气魄,东山路和延安路路口那个小牌坊,具体什么样记不太清楚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市政府向大连学习,把南山市场拆除,退路进室,从此南上市场一路萧条,人气不旺,群众和商户们怨声载道,每逢周末商户们总是把摊位都摆在路边,就是为了收入多点,随即马路土匪(城管)就来查处没收。西边是【中庸路】,据《民国廿二年青岛市警察局台东四分局中外户口细别表》中称中庸路(由登州路至延安路),1952年改称延安二路,后来在这条路上建了青岛台东镇第一个自选超市---派西商厦,当时我在里面买过东西。 


Image

老杨家村仅存的老宅,早些年还有着些许历史味道,如今已是彻底遭到破坏。

往北是【杨家村】,据杨家村的《杨姓族谱》记载,杨姓于明代由云南迁居崂山乌衣巷,继之又迁往今海泊河南边一带坡地,逐渐形成杨家村聚落。后又有村民移居村西平洼地带,形成下村。据《山东德邑村镇志》记载:“一开始,人们并无信心,个别多事之人小心地、蹑手蹑脚地挨门逐户吆喝,带着笑脸向男人们推销他们的廉价货。如果东西卖光了,他们便会带着空篮子跑到其它集市去,再弄一些货来。人们在这里会遇到亲戚、熟人和朋友,似乎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许多。他们在这里闲聊着,相互交流卖货经验。赚钱的诱惑,使有的人胆子大了起来,想到了当商人。于是,他们寻找最好的街角、热闹的场地和可以遮挡风雨的大门作为落脚点。一张旧桌子,甚至是一个空箱子或一个破筐子,在上面打上“货栈”的字号就成了铺子,就开张了。接下来,就是随心所欲地经营,似乎销售额和赚头都不错。这样的货栈越来越多,筐子逐渐排成了行,而且出现了卖鸡、卖狗、卖猪崽的了,甚至有些人用驴或者骡子往这里运商品、食品和木材。杨家村,已然演奏出集市的乐章”。

Image

原杨家村地址,如今是新建的荣华小区。


杨家村早年就在清和路与台东一路拐角处建造祠堂。堂内挂着黑漆金字的“敬修堂”大匾,供桌上摆放着杨氏祖先的牌位,墙上张贴着杨氏家谱。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每逢除夕夜,杨家村户户都要去祠堂烧香、烧纸祠堂的“堂主”,是一位盛字辈的杨氏,现年九十多岁,身体还挺硬朗。“堂主”除了日常看管祠堂,还要负责把祠堂的房租收入积攒起来,以备过年买供品祭祀祖先。租祠堂闲房的有吴氏、谭氏和杨氏,吴氏为教珠算,谭氏为弹棉花,杨氏为教私塾。祠堂还另有闲房停放杨家村老寿星备用的棺木,这些棺木直到“文革”才清埋了。文革除“四旧”,拆了祠堂。后来这里盖了7层的居民楼。村里有条【清溪河】,发源于青岛山和太平山的山涧水流,河水清澈,河水自东向西流,经汇海泊河入胶州湾。 

Image

台东清溪庵曾经仅存的两栋厢房

河边上有座【玉皇庙】,玉皇庙后称名清溪庵、下村庙、俗称台东大庙,建于元朝,属道教庙宇,历史比天后宫、海云庵还久远,明清都有修缮,大庙内就是一个像四合院的天井,正面对着玉皇大帝厅堂的大门,两边分别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西侧}、关帝圣君{东侧}的大殿门,匾牌分别为玉皇大帝殿、火帝真君殿和关帝圣君殿,各边立柱上刻有相关的楹联。三厅并立内供奉玉帝、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和关公像。两侧分别为手持各类神器的八大金刚,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八卦道袍在身白胡子,一派飘然欲仙的态势,和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模一样,两旁多为炼丹童子,大院的南面有送子观音菩萨殿和土地庙。农历正月初九为庙会,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诞辰,庙会三天,人们都云集玉皇庙,祈福求安,这一天香火更是不断,殿宇更为气宇昂然、香火更为鼎盛,众道长道徒们也忙的不亦乐乎。


Image
庙会期间时值“立春”前后,因民间有吃萝卜“咬春”说法,说是立春吃了萝卜不牙痛的习俗,所以庙会上卖青、红瓤萝卜的特别多,故萝卜成了这个庙会的主要商品,还有卖山货的、卖干海货的、卖土产杂货的、卖瓜果梨枣的、卖花鸟鱼虫的、卖小商品的、卖民间工艺品卖古董、卖风车的、赁小书的、有敲锣打鼓耍猴的、卖糖稀的、吹糖人糖动物的、卖小老虎的、卖脸谱面具的、买木刀木剑木枪的、卖“卜卜噔”的、卖摔爆竹“二踢脚”的、卖糖球的、卖年画剪纸等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还有拉“洋片”的、唱戏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耍龙灯的,围观的人数不胜数、人头攒动游客如织,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接踵摩肩、人山人海、人来人往,挤都挤不动,讨价的、叫卖的、喊人的、嬉笑打闹的,一派热闹的景象。

Image

1941年,重修台东清溪庵纪念。

1934年整肃市风,对全国各地的庙宇进行调查,取缔玉皇庙,1941年重修后,将玉皇庙改为清溪庵,改名清溪庵也是为将庙宇保存下来的唯一办法,庙门外有两根旗杆,上挂长条黄旗,1942年1月举行清溪庵开光仪式,在庙门口立了两块功德碑,一块刻有《重修清溪庵碑记》,另一块记录了捐款的商号和捐款人的名字。还正月初九逢庙会,庙会还是三天,清溪庵依然成为香客们的祈福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便有了“清溪庵萝卜会”之名,又因庵在台东镇,故又称为“台东镇萝卜会”。在那个愚昧无知的年代1952年波及全国的“扫除封建迷信”的运动中神像捣毁,在那个只能闻声不能看影的半导体的年代,这里成了台东半导体零件厂的厂房。

Image

位于道口路的杨家村下村庙厢房原址(林庆胜摄)


1965年废除了清溪庵,拆除了前院前殿,建了三层楼的台东文化馆,1966年6月正式使用,后殿是台东少年宫,仅存几间厢房,2005年7月初彻底拆除。由于大庙没了昔日的人流和香火,庙内的香客也不知去往何处了。庙会(萝卜会)随着“文化大革命”销声匿迹了,原来庙门口的两块功德碑也被埋入了地下。


Image

2008年3月29日清溪庵旧址(道口路9号)建筑工地上挖出了1941年为修清溪庵居士们、香客们、百姓们捐款立在庙门口的两座“功德碑”,两块长约2.4米、宽0.98米的石碑,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万善同归”,另一石碑上刻有“百世流芳”等字。后来河内黄水流淌,改称道口河,台东镇改造是河上盖上石板成为暗渠,当年那个河水清澈、流着清水、风景如诗如画的清溪河已不复存在了,当年的比湛山寺的还要高大的佛像和比天后宫、海云庵规模还要大的庙会热闹的场面在也看不到了。 

杨家村里还有一个【电报房】,据记载 :“1893年清政府展设山东省沿海军讯电线,在青岛杨家村设有线电报房,供胶澳驻军使用” 。


明日请继续关注《行走在当年的台东镇上》(下篇)

本文作者:邱若俊,曾用名邱俊龙,网名“青岛台东镇”,2010年2月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