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18-05-22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仲家洼的历史比青岛长。仲家洼形成村落大概是明朝中期的事情,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由原来的仲姓一族形成了张、葛、胡、仲、姜等五大姓氏为主的五个自然村,村庄也从原来的南仲区域扩展到了现在的东仲、西仲和北仲。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老地图中的仲家洼

老地图中的仲家洼

在上世纪中期的老地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仲家洼的位置基本标注的是现在南仲的位置,仲家洼河就位于台东镇的东侧,并在台东镇的东北方向和汇入海泊河,也就是现在的汉口路与敦化路交界处。

仲家洼确实是个洼,湛山太平山向东和北两个方向延伸出两条山脊,一条基本是今天的芝泉路向东延伸,沿着今天的泰州二路在山东路附近缓缓落平,然后再往东和浮山山脉断续相连;而向北方向则是沿着延安三路的西侧一点延伸至海信桥位置,继续向北和南山相连与贮水山向东的延续相接。南仲基本就是被这两条不高的山脊怀抱着的,镇江路的一道山岭又将仲家洼与东边的连接分割开来,所以几百年前的仲家洼人在只能选择向北面发展,慢慢的随着人口增加分出了北仲、西仲和东仲三个村落。走向基本还是沿着仲家洼河的两岸延伸过去的。

青岛要塞

仲家洼在青岛开埠之初,实际上是青岛城区的东界。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初期设置了四个主要的区域,包括欧人区、大鲍岛、台西镇和台东镇,后来又建设了小鲍岛区域。整体来讲在德国占领期间,从仲家洼到海泊河一线是整个城区的东界,越过这条边界向东就完全是乡村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整个仲家洼一线曾经是一战时德军的主要防线,直到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南仲的趴趴房中间还藏着不少黑森森的碉堡。由于北侧有海泊河作为屏障,因此东向的防御就成为重点方向,而仲家洼就成了当时德军在青岛內界防御重点,是整个防御线的中心地带。仲家洼堡垒群是整条防线的中央堡垒,是由多个堡垒组成的一个堡垒群。所以现在的云溪路和镇江路上都还留有原来的堡垒遗迹。虽然中央堡垒很坚固,但是一战中英日联军还是从中央堡垒突破了,最终由这里向西推进,并在仲家洼堡垒被攻克后的第二天促使德军投降。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最终由这里向西推进,并在仲家洼堡垒被攻克后的第二天促使德军投降。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说到仲家洼,就必须说说仲家洼河,仲家洼河是老城区里为数不多的一条由南向北走向的小河,当然所谓的河如果放到南方恐怕也只能算是一条小溪。但是这条河却是老仲家洼人的母亲河,河水应当是自湛山太平山流下来的,老青岛人都该知道,那里是原来青岛矿泉水最早的采水点,所以说仲家的祖上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立脚确实是有眼光的。现在这条河已经基本看不到踪迹了,南段的宝应路基本与河的走向一致的,北段则变成了现在的体育街。

仲氏远祖——子路

消逝的村庄,青岛曾经的边界线——仲家洼,原来还是圣人之后

仲家洼的仲氏一族很多是孔子弟子子路的后人,或许也正因为是先哲之后,所以才有这么好的眼光选择了这个特殊的位置来立村吧。如今的仲家洼已经接近是青岛的地理中心了,仲家洼走出去的仲家洼人也遍布青岛,所以仲这个在全国并不是太大的姓,青岛却很多。

仲家洼的街道并不多,按照青岛道路命名的规则基本上从仲家洼到南京路一带的路名都是用江苏的地名命名的,南仲家洼里包括了宝应路、镇江路、扬州路,唯有云溪路是例外。另外还有两条值得一提的路是宁夏路和台湛路,宁夏路原来叫仲辛支路,熟悉青岛路名规则的人一定明白,这条路就是从仲家洼到辛家庄的;台湛路现在还叫原来的名字,含义也很清晰,从台东到湛山。

仲家洼已经不是当年贫穷的代名词了,经过了近几十年几轮的改造,这里的棚户区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印记。南仲里面的小工厂,防化连的大铁门,还有中间的那座小石桥仿佛还在眼前;延安路桥边的金鹿自行车经营部似乎昨天还在那里;北仲和西仲的小河边似乎还有人在洗菜洗衣。但是这一切今天都被新起的一片片小区替代了,仲家洼也彻底变成了历史。现在的年轻人或许知道西仲,北仲这些因为道路和学校留下的名称,却不知道仲家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