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2023年中国经济会更好吗?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科索沃局势趋于缓和

 文话童心 2023-01-02 发布于北京


小童/播讲

2023年中国经济会更好吗?

尽管2022年诸多艰难不易,历史的车轮还是如常驶入2023年,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我们不禁对未来有更多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对于中国经济,小童最关心的是:2023年中国经济会走出低谷,迎来反弹吗?

听众朋友们可能记得,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小童之前聊过,年初俄乌战争爆发引发能源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在新冠疫情多轮反复和防控政策的影响下,物流中断、正常的投资消费活动停摆,很多人的收入来源都成了问题;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停工、停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仅增长3%。进入四季度,国内多个城市先是经历较大范围封控,随后又直面防疫政策优化初期人们大面积“阳了”的冲击。那些日子,马路上车辆稀少,餐馆鲜有顾客,商场门可罗雀,几乎谈不上有活跃的经济活动。多位经济学家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再度下行,2022年全年增速预计在3%左右,低于年初5.5%左右的增长目标。

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维度来看,2022年3%的经济增速,也是比较低的水平。历史数据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GDP增速低于5%的年份,只有1989年的4.2%,1990年的3.9%,2020年的2.2%。

2023年中国经济会更好吗?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近日指出,“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而中国经济可能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的轨迹。”韩文秀的主要理由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预计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会加速释放。

在经济学上,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任何一驾马车出问题,都会拖累经济增长。过去三年,支撑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是出口和投资,而消费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2023年,“三驾马车”的走向会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2023年“三驾马车”的走向会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图片来源:网络

出口方面,由于2023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下行压力较大,一些经济体甚至面临衰退风险,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预计将明显下降。其实在2022年四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10月和11月中国出口同比连续两个月下降。因此,经济学家们预测,2023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回落。

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反弹只能看国内需求,即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几轮扩大内需多以投资为主不同,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及扩大国内需求时,首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将其置于投资之前。

过去三年,冲击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疫情防控之下,大家习以为常的出门就餐、购物、旅行、看展、看电影等线下消费大幅减少。此外,停工停业影响了很多人的收入,也导致大家不敢花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下降0.1%,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明显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7.2%。

多位经济学家分析,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恢复,居民收入将逐步好转,预计消费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不过也有研究者提醒,不宜过高估计消费反弹的程度,因为疫情冲击对居民和家庭有“疤痕效应”——即家庭的财务状况和心理状态上都受过伤,接下来实际收入水平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能否完全恢复,还需要观察,也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投资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2022年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动力,2023年这一状态仍将持续。同时,2022年拖后腿的房地产投资,在四季度以来出台的政策支持下,也有望有明显的恢复。

“提信心、扩内需”,是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期待在跟新冠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共存的第一年,中国人民能够真正走出疫情的冲击、回归我们此前习以为常的正常生活,中国经济能迎来久违的反弹。

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上周小童讲了2022年十大科学进展,在新年的第一周,我们来看一看2023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2022年底,Nature对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进行了预测。这些科学事件涵盖了医疗、天文、气候和物理学等领域。其中,登月计划、mRNA疫苗和气候基金是未来一年的重点研究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Nature预测的2023科学大事件中,也不乏中国科学界的身影: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即将投入使用,中国江门中微子天文台将开始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2023年,我们将见证中国科学力量的进一步展现。

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依然是人类的现实威胁之一,因为它的存在,我们对医学领域投注了更多目光。明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医学占据很大比重。

1

新一代疫苗

mRNA疫苗是新冠疫情期间催生的明星产品。2022年11月,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和美国辉瑞开始进行预防新冠和流感mRNA疫苗的I期试验,有关mRNA疫苗的更多研发工作也正在开展之中。

比如,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将启动针对疟疾、结核病和生殖器疱疹的mRNA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该公司还与美国辉瑞公司合作,试验一种基于mRNA的候选疫苗,以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美国莫德纳公司也在研发针对癌症、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的候选mRNA疫苗。

新疫苗的出现能否会减低人类的病痛,值得期待。

2

病原体观察名单

2023年,预计世界卫生组织将会公布一份修订后的重点病原体清单。

在这份清单中,大约300名科学家将审查超过25个病毒和细菌家族,以确定可能导致未来爆发的病原体。每个重点病原体的研发路线图将勾勒出知识缺口,确定研究重点,并指导疫苗、治疗方法和诊断测试的开发。

3

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2023年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可能获得首次批准。早在2021年,基因编辑疗法就显示出对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和β-地中海贫血症可能有效,但当时医生还不敢在人体上直接使用。因为基因编辑的原理是用特殊的基因剪刀对人体DNA进行修剪拼贴。这就要求动作绝对精准,如果下刀的地方弄错了,或者剪歪了,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这种情况术语上叫“脱靶”。

美国和瑞士的两家公司正在开发一种CRISPR疗法。具体来说,就是收集一个人自己的干细胞,并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编辑有缺陷的基因,然后将细胞注入人体内。

预计美国公司将会在今年3月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出批准申请,给β-地中海贫血症或镰状细胞病患者提供这项技术。

基因编辑会不会给医学带来重大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4

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另一项突破或许来自阿尔茨海默症。2023年1月初,美国监管机构将宣布一种叫做lecanemab的药物能否被允许提供给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在此前的临床试验中,这个药物被发现可以有效减缓智力衰退的速度。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一个有限的好处,还有很多人在担心这种新药物的安全性。

此外,另一种名为Blarcamesine的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也在继续进行临床试验。

希望新药物的研发能给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带来希望。

广袤的太空是人类梦想的地方,在宇宙探索方面,2023年有这些值得期待的突破。

5

星空探索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传回的多张深空图片让科学界为之震惊,未来一年,天文学家们会持续分享韦伯望远镜关于星系演化的结果和发现。

除了韦伯望远镜,欧洲太空总署(ESA)正在开发的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将于2023年发射升空,它计划围绕太阳运行6年并拍摄照片,最后创建一个宇宙的3D地图。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X射线成像和光谱任务也怀抱着同样的使命,他们将发射一颗地球轨道卫星,探测来自遥远恒星和星系的X射线。

智利的薇拉·鲁宾天文台将于2023年7月开始拍摄照片,这个望远镜有一个特殊的三面镜设计,分辨率高达32亿像素,能在短短的三个晚上内扫描整个南部天空。

2023年,世界上最大的可操纵望远镜——中国的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QTT)也将投入使用, 这款巨型观天装置是110米口径的圆形球面射电望远镜,能够在任何给定的时间观测到天空中75%的恒星。

技术人员正在智利的薇拉·鲁宾天文台安装光纤电缆,该天文台将于2023年拍摄第一批图像。图片来源:H Stockebrand

6

登月任务

最近几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不容忽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拉希德”号月球车、NASA的“月球手电筒”和日本的“白兔-R”着陆器正在向月球进发。其中“白兔-R”将于2023年4月尝试在月球上软着陆。

4月,欧洲航天局(ESA)也将启动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任务。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月船-3号”将于2023年年中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

今年还将出现首次平民登月之旅,届时将有11人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SpaceX火箭,进行为期6天的私人太空飞行。

气候和能源问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挑战之一。2023年,这些事件值得关注。

7

气候基金协议

2022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达成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历史上一直对高排放负有责任的富裕国家将在经济上补偿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较贫穷国家。这标志着人类向气候正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协议的具体细节将在2023年3月底前“过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进一步制定,就如何安排这些资金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也将于2023年11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COP28会议期间提交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

8

核燃料存储

世界上第一个核废料储存设施将于2023年在芬兰西南海岸的奥尔基洛托岛投入使用。

芬兰政府早在2015年就已经批准建造这座深层地下储存库,以安全处理废核燃料。高达6500吨的放射性铀将被包装在铜罐中,然后覆盖上粘土,埋在地下400米的花岗岩基岩隧道中。

核材料将在那里密封数十万年,直到辐射水平降到人畜无害的程度。

希望从今年开始,核废料不会再威胁人类的安全。

2023年,物理学界也有一些成果值得瞩目。

9

粒子物理学

2022年4月,物理学家们公布了μ介子g-2实验的第一个结果,预计将在2023年公布更精确的结果。这些发现可能会对未来的粒子物理实验产生重大影响,甚至能让我们对宇宙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江门中微子天文台也使用位于地下700米的探测器精确测量中微子的振荡,寻找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现象。

另一个备受粒子物理学家期待的事件是,瑞典隆德附近欧洲散裂源(ESS)开放,明年将迎来第一批研究人员。这个泛欧洲项目将使用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线性质子加速器。

这是一篇硬核的科技新闻报道,如果你听完觉得还不是非常理解,没关系,在未来的一年中,小童会持续关注这些重大科学进展,并为你一一解读。如果你对科学有兴趣,就和小童一起继续听下去吧。


科索沃局势趋于缓和

近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设置在科索沃北部要道上的多个路障将开始拆除。预计拆除工作将持续一至两天时间。一度紧绷的科索沃局势趋于缓和,正受困于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的欧洲,暂时摆脱了另一场战争危机。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处于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巴尔干半岛是东欧和中亚的十字路口,十几个民族生活于此,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并存,历史上,大国角逐、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在这里交织,战火频频,因此巴尔干半岛也被称作“欧洲火药桶”。

奥斯曼帝国曾经统治巴尔干半岛,而欧洲列强反对奥斯曼帝国,支持巴尔干诸国独立。一战后,整合巴尔干多个地区和民族的南斯拉夫逐渐形成。在冷战时期,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并不依附于苏联,主张独立发展。

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受到冲击,南斯拉夫内部的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独立后的塞尔维亚因为历史、民族和宗教等渊源,和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在欧洲显得“特立独行”,也因此承受了欧洲内部和美国的压力。

上个世纪末,围绕科索沃问题,曾经发生过一次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地区由联合国托管,北约主导的“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负责提供安全保障。

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目前,联合国会员国中,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和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大约各占一半。其中,科索沃独立获得美国以及北约、欧盟等组织一些成员国的承认,俄罗斯、中国等国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

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的主权。科索沃在塞尔维亚语里是“黑鸟的土地”的意思,这里的人口约90%为阿尔巴尼亚人,其他主要为黑山人和塞尔维亚人,其中塞尔维亚人占5%左右。阿尔巴尼亚人大力推动独立运动,但对塞尔维亚人来说,科索沃是他们民族文化起源的圣地,绝对不能割舍。

这次科索沃局势紧张已经酝酿、发展了有半年之久,起因于车牌风波:科索沃当局要求所有持塞尔维亚颁发身份证件的人在进入科索沃时必须获取科索沃所发临时证件,并且强制要求持有塞尔维亚车牌的居民换发科索沃车牌。

虽然只是小小的车牌,背后隐含着承认科索沃当局合法性的意味,这是当地塞尔维亚族居民不能接受的,他们通过设置路障、游行等方式抗议。

科索沃塞族人将货车堵塞在路面,设置路障。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12月,局势越发紧张,科索沃的塞族人在多地与警察发生交火;驻扎科索沃的北约军队遭遇袭击,有人在夜间对巡逻部队开枪;科索沃地区领导人则签署了加入欧盟申请书,主权宣誓意味浓厚。

塞尔维亚当局指责欧盟和美国“包庇”不断激化局势的科索沃当局,总统武契奇称塞尔维亚“被逼到墙边”,当地时间12月26日塞尔维亚军队、警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

在美国和欧盟斡旋下,科索沃当局宣布推迟执行身份证与车牌换发政策,警察将不得擅自进入科北部塞族聚居区。

随后,塞尔维亚宣布结束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在武契奇的劝说下,科索沃塞族决定拆除路障。武契奇还说,尽管决定拆除路障,但塞族居民对科索沃当局的不信任并未消失,须通过对话恢复信任。


小童新闻写作课堂

 第91期 人物通讯

从这周开始,我们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等几种类型来看看。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这个人物的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等,从而达到教育启迪、监督批评、警示社会等方面的目的。在具体撰写过程中,可以报道先进模范人物、新闻人物,也可以报道平凡的普通人,甚至可以是反面人物,只要符合报道主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就行。

在采写人物通讯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和社会生活,人物的生活理念或者人生教训要切中社会话题,可以从正、反面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比如,20世纪90年代对李素丽的报道,就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这位优秀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在普通岗位中显示出敬业、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显示出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其次,人物通讯要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思想发展的过程,表现人物的个性。比如《人民日报》1990年发表的报道浙江东方集团总经理滕增寿的人物通讯《温州奇人》一文中,记者选取了滕增寿吹牛的故事、他的经济发展理论、雷厉风行处理矛盾、出奇制胜的用人政策、可亲可畏的领导者风范、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等几个骨干事例,表现了滕增寿作为优秀企业家、改革者的胸怀、眼光和处事能力,突出了这位企业家果敢、执著、机智还有些鲁莽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第三,常常要抓住关键节点的矛盾点事实来表现一个人物。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选取了几个骨干事例,突出了孔繁森在矛盾中的选择,其中他撇下妻子儿女,离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只身赴藏,家庭困难和工作需要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孔繁森的选择是工作第一、毅然赴藏。另外,抚养两个孤儿的重负,使孔繁森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他的选择是宁愿献出鲜血、也不丢弃孤儿。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层层矛盾之中,孔繁森以“奉献生命”的精神完成他的人生选择,使一个“党和人民的儿子”形象悄然屹立起来。

2002

2021

稿2018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或在“文话童心”群内说您的看法和孩子的反馈,也欢迎多给我们提改进意见。愿我们一起努力,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让孩子不急不缓地健康成长。

新浪微博/抖音:@文话童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