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32名警卫仅存4人,到底是谁如此大胆?

 赵克诚 2023-01-02 发布于安徽

1976年1月8日,为建设新中国奉献一生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工作人员遗物时,从他衣服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张发黄的照片

能让周总理随身携带,想必这张照片对他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而照片上是他和张云逸等人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文章图片2

张云逸、周总理、孔石泉(从左到右)照片背面题写着“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这让人瞬间响起周总理曾亲口说过:“我一生中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劳山遇刺!”

究竟是怎样的凶险,让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周总理难以忘怀?又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行刺周总理?

文章图片3

周总理

01.劳山遇刺

要想知道周总理劳山遇刺始末,还要从“西安事变”说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等爱国将领为了停止内战,与我军统一抗日战线,不得不在西安扣押了,前来逼迫他们“剿共”的蒋介石,以及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

文章图片4

当时我党并不知道国民党内部以及产生了分歧,但在事发当天,张学良化名李毅致电毛主席、周总理请教“高见”的电报译稿:

“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计,不顾一切......薄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告,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以防胡敌北进。”

我党得知消息后,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谈,最终统一了意见: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抛开一党之利!

文章图片5

请教“高见”的电报

受张学良、杨虎城邀请,也鉴于国际国内的紧张局势,周总理、叶剑英、博古、秦邦宪等人率领代表团从延安赶赴西安,处理一触即发的内战危机。

在出发前,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希望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让他明白大局当前,应与我军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就这样,周恩来总理等人带着重大任务赶赴西安,没想到这一路上惊险万分!

文章图片6

张学良与蒋介石

1937年4月25日上午9点,周恩来总理乘坐卡车从延安南门出发前往西安,他们所坐的卡车是国际友人赠送的,是当时延安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为保证周总理的安全,他们的路线信息绝对保密,并且还有两个班保护周总理等人,其中步枪班11人,手枪班13人。

连同周总理的两位警卫员、随身秘书陈有才和一位司机,这辆卡车总共有32人。

周总理就在卡车副驾驶位置上,随行人员都在车厢后,车辆一直向南行驶,从延安到西安,会经过甘泉、富县、黄陵等地,其中劳山最为凶险。

文章图片7

周总理

劳山是陕北名山黄龙山的余脉,距离延安不算太远,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山口纵深狭小,地势非常险要,古来就是用兵之地。

清兵进剿农民起义,没成想在劳山遭遇埋伏,留下了千人大墓;东北军进攻红十五军团,也在此处被歼灭两个团。

毫不夸张的说,有歹心之人在劳山设伏,那么周总理一行人定是凶多吉少。

文章图片8

周总理一行人首先来到了三十里铺,这里有西北保卫局设立的检查站,再往南走的甘泉县就是国民党的地盘了。

路途基本都是山路,坑坑洼洼的,卡车颠簸的十分厉害,车厢内的警卫战士们大多是第一次离开边区,身上又背负着重要的保卫任务,内心既紧张又高兴。

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负责人陈有才让战士们可以聊天,而他自己则在车厢前方,一直扫视着四周,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

当车辆行至劳山北麓的湫沿山,进入两山之间一处小段平地时,一声“叭”的声响在山间回荡,这瞬间让警卫战士们警惕起来。

文章图片9

陈有才作为周总理的贴身秘书兼警卫员,在任何时候对声音极其敏感,尤其是在易攻难守的危险处境。

所以陈有才当即警惕的问道:“什么声?”

坐在车厢后的警卫员刘九洲回答道:“像是放羊人的鞭子声”,另一名战士当即反驳道:“不对,这深山野林的,怎么会有人放羊?”

言语间,子弹如雨点般袭来,周总理陷入了危机之中。

文章图片10

02.生死危机

子弹打在车身上,身经百战的警卫战士们立刻作出了调整进行反击,但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车上的人员并非都是战斗人员,所以我们直接吃了大亏。

卡车驾驶室内的周总理二人听闻枪声,第一时间加速,想冲出敌人的埋伏圈。

可狡猾的敌人竟然将火力集中到了驾驶室,还将汽车轮胎打烂了,司机更是当场毙命。

文章图片11

周总理来不及伤感,也迅速冷静了下来,命令警卫战士们赶紧下车,寻找掩体在进行反击。

我方战士们虽然身经百战,但配备的只有短枪,没有重武器,再加上不占地形优势,一时间损伤惨重。

就在生死之际,为了掩护周总理安全撤退,陈有才站了出来,带领队伍牵制住了敌人的火力,但他却永远留在了劳山!

文章图片12

遭遇伏击后,张云逸命令副官陈有才带警卫战士们掩护周总理撤退,让陈国桥带领一支小队阻击敌人。

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警卫战士们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铁墙保护了周总理,陈有才不幸被打中了大腿,一时间无法行动。

陈有才咬着牙冷静下来后,发现敌人只封锁了前、后、左三个方面,只有右方的山没有设埋伏,他便命令刘九洲、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掩护周总理向右方撤退。

敌人看见陈有才的穿着和指挥后,当即向他集中了火力,这是为何?

文章图片13

周总理

原来陈有才作为周总理的贴身警卫,之前一直是穿着军装,在周总理身边呆久了,受其感染开始穿一些便装。

有时,他与周总理穿着同样的衣服,从远处看去,还真让人有些分不清谁是陈有才,谁是周总理了。

最重要的是,这次出发之前陈有才和周总理协商换了衣服,他穿着西服,让周总理穿新军装,目的就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没成想真的派上了用场。

见到敌人子弹都朝着自己袭来,陈有才笑了,他明白即使自己今天牺牲了,那也值了!

文章图片14

陈有才

陈有才借助卡车作掩护,一边学习着周总理的口音,大声指挥着战士们举枪反击,另一边督促着刘九洲等人带着周总理迅速撤退。

战士们都知道周总理不能在这里倒下,所以都以不怕牺牲的气势阻击着敌人。

正是在陈有才、陈国桥、邓庭荣、王开明等人的掩护下,周总理和几名战士徒步回到了延安城外的三十里铺政治保卫局检查站,彻底从困境中脱身。

遗憾的是,包括陈有才在内,共有11名警卫壮烈牺牲,随行人员也是伤亡惨重。

文章图片15

敌人见到陈有才等人没了反击的动静,蜂拥般冲到了大卡车旁,嘴里还不停的叫喊着“活捉周恩来!”

可当他们从陈有才衣服的口袋里,搜到写有“周恩来”的名片时,觉得自己亲手击毙了周总理。

误以为没能达到理想目标的敌人,内心气愤不已,更是在陈有才的遗体上连捅了20多刀,随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文章图片16

周总理

另一边,在保卫局检查站的周总理等人,将遇刺的消息报告给了延安。

这则消息顿时像炸弹一样在延安爆炸开来,让许多人十分担心周总理的安慰。

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直接拿起配枪,第一时间集结了两个警卫班准备前往劳山。

在此过程中,得知消息的毛主席也着急忙慌的赶了过来,焦急地对黄霖嘱咐道:“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

要知道,即便他快塌下来了,毛主席都能面不改色,甚至还会开玩笑,很少会露出担忧的神色,可以看出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情谊!

文章图片17

03.谁是凶手

黄霖带着警卫队一路狂奔,来到了三十里铺,见到周总理没事,他的内心得到了些许宽慰。

周总理则是立即派出两队人马,一队回延安报平安信,另一对赶赴他们遇刺的地方,看能否拯救幸存的战士们。

可当他们赶到时,敌人早已没了踪影,只剩下战士们的遗体和布满弹孔的卡车。

文章图片18

黄霖

周总理拿到一条浸满陈有才鲜血的毛毯时,他当场痛哭了起来,但他只能化悲痛为力量,不让战士们白白流血牺牲。

周总理派人将烈士们的遗体运回了延安,自己因任务在身,不能亲自参加追悼会,这让他更加愧疚不已,而陈有才等人的遗体被葬在了延安宝塔公墓。

众人悲伤的同时,内心不禁疑惑,周恩来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他的出行绝对保密,为何还会遇刺?凶手到底是谁?

文章图片19

周总理劳山遇刺事件,延安方面经过讨论,将三种最大的可能一一例出:

一种是日本特务或者国民党亲日派计划的,目的就是了破坏国共谈判;另一种是我党内部有国民党的奸细,目的也为了破坏国共谈判。

最后一种是,根据袭击现场来看,敌人只抢走了战士们随身携带的财物和武器,没有拿走文件,再加上附近有土匪流窜,很有可能是土匪抢劫!

但是不管哪一种,都必须要将此次遇刺事件查得水落石出,让周总理安心,让陈有才等人瞑目。

这项艰巨的任务,中央将此次任务交给了边保侦察部部长谢滋群

文章图片20

谢滋群

延安与宜川、甘泉交界的金盆岭、临镇、云岩镇一带是土匪的地盘。

谢滋群通过调查得知土匪分为两股势力,其中一股势力的头目叫李青伍,另一组是临镇土豪劣绅姬延寿

谢滋群当即抽调一批侦查员扮成土匪,深入敌人内部调查,另一边到现场周边进行群众走访,希望能得到有用的线索。

文章图片21

“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群众走访,我方从一名李姓老汉口中得知,他在遇刺现场附近碰到过一个土匪。

同时,潜伏进土匪内部的一名侦察员也传来消息,土匪头子李青伍近来行为极其反常,更与李凤山保持着密切联系。

通过种种线索来看,遇刺事件就是土匪所谓,我方也是以最快的速度逮捕了李凤山,并经过审讯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但新的问题有付出了水面,究竟是谁给土匪提供了周总理一行人的行动时间、路线和人员配备的?

文章图片22

谢滋群

既然劳山行刺周总理一事是土匪所为,要想知道幕后的关键人物,还要从土匪身上下手。

谢滋群再次通过潜入土匪内部的侦查人员得知,是一位名叫冯长斗的人,向土匪透露的消息。

此人正是土匪头子李青伍在延安南门安插的探子目的就是为了打探我军情报,行刺也是周总理为了让自己扬名!

但就是他们的歹心,让许多没能上阵杀敌的战士们,竟然牺牲在了流氓草寇之人的手中,令人气愤不已!

不管土匪出于什么目的,但他们胆敢对周总理行刺,势必要剿灭他们,还周围百姓平安。

文章图片23

周总理

李青伍一伙可以说是惯匪了,早在党中央从保安迁至延安前,他们就在延安附近抢夺过路百姓财物,甚至还会刺探军情,危害性不小。

而剿匪这项任务则交给了延安县保卫局局长吴台亮,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延安周边土匪被剿灭完。

李青伍、冯长斗、姬延寿等人,这些险些杀害周总理的土匪都被处决!

陈有才等众多为保护周总理,保护中国未来牺牲的战士们,可以瞑目了!

文章图片24

到了1973年,周总理再次回到延安的时候,一再要求亲自去陈有才等人的坟山去祭奠。

可是陈有才等人的坟墓在1947年,由于胡宗南进犯被摧毁了,没有找到他们的尸首,这让周总理十分痛心。

如果不是重任在身,周总理不得不离去,他定会在延安仔细查找陈有才等人的痕迹,在重新踏上旅途前,周总理再三交代:“一定要找到陈有才的坟墓!”

那么陈有才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周总理如此牵挂?

文章图片25

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

结语

陈有才于1914年在湖南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13岁参加革命

到了1928年陈有才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湖南起义,同年4岁跟随部队到了井冈山

在部队里他虽然年纪、个头都不大,但他十分聪明、勤奋好学,打起仗来更是有着远超于常人的凶猛。

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十分出色,被朱德将军看中,让他去给毛委员当警卫员

毫不夸张的说,在陈有才有限的生命里,跟许多大将都有交集,都知道他的存在,而他的英年早逝却是一个遗憾。

文章图片26

周总理生前对于陈有才的牺牲久久不能释怀,每次想起他都会说:

“陈有才同志工作一向认真,在战斗中勇敢沉着,他忠于职守,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怀念,他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的好榜样!”

文章图片27

其实在革命中,有许多像陈有才一样的有志青年,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为了全天下的百姓,他们不怕牺牲,怕的是死的不值得!

生命自然是无比珍贵,但许多人会在大义面前,毫不犹豫的献身,因为他们知道一切都值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先辈,我们会永远铭记,没有你们的付出,哪有如今的中国!

周总理等众多领导人,也将全部生命奉献给了新中国,中华儿女永远牢记你们的付出,如今的中国如你所愿,中国人民站起来!

再次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