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凌浩 巧用探究性导学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探究能力--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3-01-02 发布于湖北

文要求发表在《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上

巧用探究性导学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探究能力--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宝丰中学   王凌浩  邮编:442213

【关键词】初中物理;设计;策略;案例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过程与方法”。内容标准也首次将表征动作与过程的“科学探究”列入其中,并与“科学内容”并列为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对这些变化应如何理解,教学操作上如何体现,这是广大物理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施物理探究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策略。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设计思路

1.以“科学探究”视角解读物理教材

实际教学中,并不要求对任何内容都实行探究式教学,而是挖掘教材中值得探究的内容。值得探究的内容从思维方法(模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两类:一是归纳模式,一是演绎模式,前者在物理教学中表现在形成物理规律的由特殊到一般的环节,需要具体结论的概括化,即思维的辐合性探究;后者表现在由一般规律到特殊现象的环节中,需要一般结论的具体化,即思维的发散性探究。内容中凡是包含这类科学思维的,就可以设计为探究教学。探究教学设计中,以“科学探究”的视角解读探究性教材内容是首要任务,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教材解读首先要详细阅读教材,确定出哪些环节要进行探究教学;其次要设计如何规划探究过程,师生以何种互动形式进行探究。

    2.挖掘探究教学的情意价值

    探究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探究能力和情意领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意领域,由于不易于检测,学生在这方面的效益常常被忽视。实践表明,情意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身体力行的体验来实现,因此,教师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应成为教学设计与审视的一部分。

    3.整合实施三维目标

    按照《标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达成目标的教学中,探究过程总是以知、能、情整合形式出现和存在,很难专门为知识而知识,为情感而情感来组织教学,因而在推进教学时它们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在理解上可以将三者分开,实施时则整合于同一物理探究过程当中。

    4.把握科学探究的核心过程

    《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实际上构成一个探究活动链,一般过程表现为观察,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设计调研方案(含实验设计),对数据的搜集、分析与解读,答案的提出、解释与预测,把结果告之于人等,显然其核心过程为“问题——假说——求证——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可表现为多种类型。按主体参与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探究;按行为严密性程度不同,可分为定量探究和定性探究;按方式不同,可分为阅读探究、实验探究、观察探究、调查探究等。提出多种探究教学类型的意义在于充分挖掘并发挥课程资源,特别是课外资源、学生之间可资共享的潜在资源等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般地理解,策略包含方法成分,但在内涵上要比方法更丰富、更充实,所倾注的智力成分更多更高。策略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应有相应有效的策略。以下结合新课标和上述认识及本人课堂探究教学案例《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谈策略。

    1.组织策略

    物理探究教学中,最常用的探究类型包括实验探究、观察探究和阅读探究。

   (1)实验探究   首先要提出明确的探究内容,并提供出现成的器材。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中,老师应该提供相应的器材:蜡烛、火柴、凸透镜(f= 10cm /f= 8cm)、光屏、光具座等。通过探究不同焦距凸透镜(f= 10cm /f= 8cm)的成像情况,从而推断这两个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属于定性关系。课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出这一探究内容。而是通过多媒体投影,在大屏幕上放映奥运冠军刘翔跨栏时的照片,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崇拜的明星时,顿时“刘翔、刘翔”,整个班级的气氛热烈起来了。老师顺势推舟问这张照片是通过什么器材得到的?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照相机。老师再问:照相机里有什么器材是我们学过的光学器材?即这张照片是通过什么器材成像的?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照相机并讨论得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师由此给出主题:照相机的照片是通过凸透镜成像的,从而逐步清晰探究的内容。其次,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巡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第三,分组时注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后面将作阐述)。第四,注意充分交流探究后的发现。

(2)观察探究  关键是挖掘需要进行观察探究的内容,并设置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的活动。在“电阻”课中,滑动变阻器的认识就是运用了这一学习方式,不是由教师一一介绍.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中,成像规律的认识就是运用了这一学习方式,不是由教师一一介绍.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认知,让学生们自己质疑和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其次,在交流引申(在小组或全班)时,老师需要进行合适的解释、说明和补充,注意由通俗语言向物理语言与物理思维过渡的启发引导。

(3)阅读探究  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进行,阅读探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找有用信息。为了使学生有的放矢,建议设计阅读指导卡,以表格或课堂练习形式来承载有用信息,让学生阅读时予以完成。例如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中,有一段阅读探究的过程,老师布置阅读内容,同时又以表格形式布置要重点了解的信息,表格形式见图一。其次,在交流引申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包括思考的结果。

实验

次数

蜡烛到凸透镜的

距离(物距)(cm)

凸透镜到光屏的

距离(像距)(cm)

像的

大小

像的

倒正
















表一   凸透镜成像观测数据表

2.实现情感目标的策略

    三维目标可概括为“知、能、情”三个字,传统物理教学中,在如何发展“情意”目标方面.还有待系统深入探索。我们认为,在“情”字上做文章可以提出四方面策略来发展学生的情感领域。第一,燃“情”策略,意思是指点燃情感因素实施探究教学。如点燃好奇心来引起求知欲,通常情况下与习惯思维、传统做法、日常道理相悖的物理现象与实验都能引起探究欲望。第二,激“情”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暂时进入一种紧张甚至“亢奋”状态,使学生焕发学习动力,提高参与探究的程度。如果事先声明要抽取同学表演或板演,学生的情绪状态就可能会被调动起来。第三,诱“情”策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杨振宁因为十分崇敬美国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费米,而投身其门下,孜孜以求,直至获得诺贝尔奖。课堂教学中适时讲述一些科学家生动的趣事奇闻、科学难题、现代科技带来的社会危害等,都能诱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长久地推动他们积极学习。第四,融“情”策略,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

如一试”,教学中应能让学生真正动作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融进探究全过程。

    3.合作策略

    实施合作探究关键要把握其精神实质,那就是任何“合作”都具有目标同一、任务分开、协同工作的共同特征。合作探究中,这三点缺一不可,而且还要提出具体要求,如时间要求、任务要求、人数要求等。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移动蜡烛,记录数据,观察成像特点等任务具体到人。这种良好的合作习惯需要慢慢养成,想一蹴而就有困难。可以分步推进,先布置容易的任务,实施一段时间;再逐渐增大难度,继续实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布置容易一些的任务,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难一些的任务,区别对待,分类提高。

    4.开放策略

    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中,课前让学生去准备照相机,课一开始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积极探究起凸透镜来。课堂主要内容完成后,老师放了一段相关凸透镜利用的录像,录像中介绍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等高科技产品中的应用。课前联系生活布置“预任务”,结束时揭示所学内容的发展远景,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激发学习动力和责任感。探究教学前后的这种安排叫做课堂开放性设计,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活动延伸至课前与课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有利于学生知、能、情三领域的全面建构,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5.指导策略

教学中,进行各种方法指导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中,学生分组作实验时,老师边巡视边告诫学生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烛焰、凸透镜、光屏要等高;成像清晰时方可观察等。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观察对象信息,而不至于疏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用于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很多。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过程和探究学习的过程,能让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能自觉将知识与实践、接受与体验、认知与体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学理事会(美).张守志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2) 吴亚萍.基于新基础教育的探究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5):37

(3)张晓斌.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通报,2003,(2):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