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疫情时代9

 白毛绿水 2023-01-02 发布于湖南

​全面放开17天!一线城市到达顶峰,三四线已爆发,农村将成重灾区

疫情全面放开后

12月24日,疫情防控调整全面放开已经17天,所谓的“新十条”也已经在各地遍地开花,允许阳性患者自我隔离,并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

大部分市民最大的感受,反而是不太敢出门了,因为在没有全面管控的情况下,根本分不清谁阴谁阳。

人人皆可能是阳的恐惧,在很多人内心蔓延。

不仅口罩、酒精等防疫商品的价格飙升,布洛芬等等退烧药更加是一药难求,其中,最辛苦难受的莫过于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成为了率先被感染的主力军,有些医院甚至全员中招,带阳上班。

以前是不知道是否阳了跑医院,如今是一跑医院肯定阳。

很多人才突然恍然大悟,过去三年中,他们虽然被管控,可是却是生活在多么安全的环境中,被保护的感觉,的确很好。

然而,随着疫情全面放开,防疫也从国家统筹管控,转变到了人人都需要当起自己健康责任人的形态。

做核酸要自费,集中隔离要自费,成为了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以前是排队免费做核酸,如今花钱都买不到抗原,形成的反差相当大。

全面放开以后,河北、北京、广州等地成为了第一批首当其冲的试验场,新冠经过了17天的蔓延,如今从疫情指数来看,第一批放开的城市,已经到达了顶峰,开始回落。

这也意味着,在全国很多第一批开放的城市中,很多人都从正常,变成了“阳过“,正在向”阳康“迈进。

可是,一线城市应对这一次疫情,很多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一线医生的朋友圈,一片哀嚎。

也有抵抗不了新冠冲击的年轻人,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让人惋惜。

不过,这一些人的去世,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多少波澜,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大家庆幸自身没有出事,拿不出多少同情,更加不会有多余的帮助。

一切都以自保为主。

疫情当下,我们已经看不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现在是八方有难,没有后援。

疫情正在冲击三四线城市

随着第一批放开的一线城市疫情走向顶峰,疫情开始冲击二三线城市,三四线城市。

很多人以为跑到三四线城市就安全了,没想到最后还是逃不过疫情的“追杀”,让人感慨。

按照相关数据显示,如今疫情已经提早在三四五线城市爆发了,没有等到春运,也没有等到过年。

它们发展迅猛,以人传人,以物传人,甚至连呼吸一口空气,都变得特别危险,让人防不胜防。

按照这一波疫情冲击的数据显示,过年之前全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很多人都会经历新冠的波及,而余波也不容忽视,将会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农村也将迎来高峰

有人说,一线城市逃不过,二三四五线城市逃不过,我回农村总安全了吧?

按道理来说,农村地广人稀,只要周围没有太多的人流,总体来说还是会比城市更加安全的。

可是随着春运返乡潮的到来,农村将会比城市更加危险。

因为过年如今大家不留在城市过年,就会回到农村,完成一次多大数亿人的迁移。

可想而知,大量携带新冠的无症状或者有症状患者返回农村,将会对农村造成怎么样的冲击。

而农村医疗水平、医药储备、医护人员等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够和城市相比,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想象。

恐怕又会有不少人在这一波冲击中,受到伤害,甚至损失性命!

不得不说,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可惜如今大家都各自为战,也只能够听天由命了。

放开与不放开,不是应该讨论的问题

看到疫情冲击下的惨状,很多人都恍然大悟,开始后悔支持放开了。

可是,放开是迟早的事情,放开与不放开,的确不是应该讨论的问题,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时候放开,如何放开?

只可惜,这虽然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却不是我们能够有能力去讨论的问题。

因此,也只能够听之任之了。

国外放开后的疫情走势

资料显示,在国外那些早就放开的国家中,开放都会迎来第一波比较严重的冲击,而后整体的疫情会趋于平稳,只要接得下第一波疫情的冲击。

后面要面对疫情带来的问题,就不会那么尖锐和集中了。

可是,疫情并不会随着放开而消失,反而会呈现季节性与区域性等特点,继续在社会上传播。

因此在国外,有人经历了二次感染,三次感染,来回重复感染等等,深深挑战人体的免疫底线和耐心。

个人认为,全球放开疫情的确是大势所趋,到了2023年,我们不能够再保持敌人反对我就支持的策略。

也不能够毫无目的地随大流。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管是阳康还是阳过,都需要时刻做好个人防护,守护自己和守护家人,进而守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公共场合戴口罩等防护细节,应该用法律法规的方式规定下来,而不能够单凭个人自觉遵守,因为人性总是靠不住的。

后疫情时代,大家各自保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