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动改变、理性消费,一个时代终结了

 灵兽 2022-07-22 发布于北京

▲这是灵兽第1191篇原创文章
一个时代就这样在恍恍惚惚中终结,希望下一个时代来临时,一切都变得好一些。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好时光不再
厨师出身的王强(化名),在北京西四环外一个不算繁华的街区开着一家川菜馆。
有些顾客喊他“乐叔”,因为他总是笑意盈盈,他说服务行业,开门做生意,第一条就是得“笑脸迎顾客”。
2015年,王强夫妇的店面开业,川菜系在北京还算受欢迎,所以生意也还红火,开始是一间门面店,眼见生意越来越好,2018年底,他又稍做了扩张装修,想着靠夫妻两人都勤劳的性格,踏踏实实地将店铺经营好。这样,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算起来,王强的店是整条小街上生存时间最久的店了,他回忆说,刚开店时,每天店里客人都是排队点餐。
“很多人除了认可菜品和合适的价格之外,店内有免费自制的本地特色辣酱,这也是吸引不少人过来的原因。”王强说。
可好日子没多久,疫情就来了,一切都改变了。
“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真的是天天都睡不着觉。没有了收入,租金、人工等开支还得继续,那时候的煎熬真是一种人生'苦难’,还好孩子妈心态好,不停地宽慰。”王强回忆着告诉《灵兽》,当时想着坚持到疫情结束,能恢复正常也就好起来了,但没想到坚持到现在,疫情反反复复,对正常经营的冲击也是不断反复。
王强表示,虽然这个过程中,也有不断地调整价格和上线外卖平台,但要想回到疫情之前的营业额水平,也是不太可能了。
王强的门店临近社区,这几年也积累了些老客户,相对于商业街区的餐饮店来说受影响程度稍微小一些,再走三五百米左右就是主干道,过往的车辆也不少。
但周边陆续关掉的门店情况也不少,特别是今年北京这波疫情,管控政策不允许堂食时,门店的经营也就更加难了。

王强表示,“当时也想暂时闭店一段时间,开着店还得备菜,单靠线上,万一营业额挂零,也是亏的,能止损点儿是点儿。但暂时闭店的话,房租、人工依旧得照付,算下了也不太划算,想想现在心态也积极了,大家都在往前熬,也开始了各样式的'自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餐饮的都不容易,当时我们也在门口出摊,卖店内的一些菜品,像红烧鱼、水煮肉片等,价钱比平时堂食便宜十块钱左右,卖的还不错,也上了一些卤味,一天能有个6、7百左右的收入,虽然少,但多少能进点是点。”王强无奈地说,这三年算下来没挣钱,赔了十几万是有的。

恢复堂食后,营业额也没有恢复之前三分之一的水平。感觉现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大家也很少在外边吃饭了。“现在真的是每况愈下,除了人流量减少之外,周边的门店也是一波一波的换,串串、卤味店、饮品店,店主们看起来也都很年轻。”5月底,王强有了回老家开个小店先维持生计的“念头”,“起码不用像现在这么煎熬了。”
2
大家更趋于理性消费和投资了
疫情的冲击,对于一些小店来说,实属不易。
摇摆的封闭、禁止堂食、人流减少、年轻新店的不断开张,使得这些小店收入来源大幅度降低。除此之外,日益高涨的房租、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以及日渐普及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消费习惯的转变等,都对小店原有经营模式带来影响。

疫情冲击,是“小店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连海底捞、呷哺等头部餐饮企业都相继关停大量门店,更何况这些小店。

据相关行研数据显示,2019年,含街边小店、路边小摊、网点等在内,中国小店数量约为1亿家,以夫妻店、亲友店为主,占比约为58%。小店经营规模较小,其中52%的小店员工数不到5人,90%的营业额小于3万元,大多做的是小本经营的生意。
面对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的现状,小店的抗风险能力也会较弱,在遇到大幅度的经营波动时,也就很难抵御风险。这也是疫情对大部分小店冲击较大的原因之一。
有数据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有近6000万家小店遭遇经营困难,占到全国8000多万家注册小店的七成多。
在疫情爆发期间,许多小店都关门歇业,即使“坚守”下来的,在疫情缓和后恢复营业后,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人们都想把钱抓在自己手里,“不愿意”消费了。
这也使得消费开始承压。
夏雨也是近来趋于理性消费的人之一,她表示,之前每年都会在克丽缇娜、瑜伽生活馆做年卡充值,但近来卡到期后,她没有再做充值,“疫情下,一是反复的闭馆扰乱了正常的节奏;再就是大家都在收缩开支,谁都不清楚未来还要面对怎样的变故,所以手里有现钱才有足够的安全感,对于一些非刚需的开支,能减少的也就减少了。”
而一位关注消费直投的母基金合伙人对《灵兽》表示,现在的大环境下,一是消费者开始趋于理性消费,很多投资人现在也都处于'多看少投’的状态,大家出手都变得比较谨慎,包括现在一些获得融资的标的,也是深耕上游,供应链等稳定的项目。换句话说,企业对于供应链的依赖度高,疫情之下受影响度就会更大。”
该投资人表示,大部分投资人持谨慎态度,也是在项目回报率降低后,大家不得不谨慎,“现在退出渠道'收窄’,加之今年融资额度锐减,一季度大概有100多亿,不及往年的十分之一。而有些参投的项目虽然走到上市阶段,但面对二级市场给出的估值和融资额度,与预期有很大差距,现在一些机构也在面对着接受还是再等等的纠结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消费赛道内,大家就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收缩态势。而且投资人的投资逻辑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除了之前的看基本面之外,现在还要结合全球经济走势、各国之间关系和相关政策做综合判断。
对于近两年规模化扩张的一些新消费品牌或者餐饮企业而言,或许,利用这段时间梳理产品、门店经营流程、服务,重新调整规划也许是件好事。
于行业而言,每一次不确定因素的冲击,都意味着一次洗牌。从2020年与疫情的首次“正面交锋”到如今,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反复,给大部分企业都带来不小的冲击。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每个“坚守”在行业内的企业,亦或是小店,与这场疫情的抗争,也将是一场持久战。
在这样的趋势面前,如何做到张弛有度,理性收缩与扩张;如何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活法”;如何借用互联网数字经济行业红利,找到增量,最终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做出差异化,为企业增加附加值。这些都很关键。
毕竟,适者才能生存,也才有可能在未来继续发展。
3
被改变着
若没有对比,或许很多人不会这么深刻地体会到国泰民安的好,太平盛世年代的幸福。
谁曾想到疫情、灾难、战争会降临。
疫情这三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也在突然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以及生活习惯。更是倒逼着很多人做出改变和让步。
“以前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失业,而且感觉失业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姐妹我有文化,有力气,有点才艺,会画画,略晓书法,感觉只有我挑工作的份儿,根本没有可能会发生被工作单位拒绝的份儿。可事实就是我现真的失业了,而且目前在还在失业中。”虽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生活上没有多大压力的小金,面对失业依旧显得很无奈和沮丧,她说自己得重新调整一下了。
而打造线下商务社交场景的王明,之前靠着全球定制类旅游起家,被称为是圈内的“隐富”。2017年,他开始在一线城市拓展线下商务社交场景业务,前期的拓展除了高额租金、装修、设备、产品、人工、对应的软件开发等等投入之外,还要面对前两年项目的几乎挂零收入。
2019年上半年,他曾感叹“就这个项目,现在是只出不进,烧掉了几个亿,再这样下去就快'烧’成穷光蛋了。”而依靠线下体验支撑运营的项目,面对疫情的冲击,更是让他雪上加霜。
这三年里 ,陆续停掉了其他城市的业务来及时止损,目前只留下上海算是最后的“阵地”。但今年上海疫情的管控,也使他最后坚持下去的希望,几乎消耗殆尽。
做外贸的王翔以前也是身价千万,现在几百万的设备滞留在国外,“也转销不掉,眼看着年年贬值,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资金也周转不开,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等着,挨一步算一步。”
疫情下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作为城市毛细血管的小店来说,看似不起眼,但曾经也彰显着城市发展的活力,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折射出商业世界的百相。
但疫情的反复,也使得他们挣扎在生死的边缘,在几番挣扎与感慨之后,却不得不面对时代的变迁。

一个时代就这样在恍恍惚惚中终结,希望下一个时代来临时,一切都变得好一些。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灵兽传媒旗下公众平台
专注零售 聚焦消费

关注连锁/零售/电商/消费

创业创投/资本对接领域
聚焦全球商业创新
精准覆盖中国商业精英人群
入驻头条/搜狐/企鹅/大鱼/一点/网易/百家/雪球等平台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灵兽网www.lingshouke.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