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26篇《我和“大飞机青年”云端恳谈》

 昵称31830743 2023-01-02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恳谈者中的大多数都亲身参与了大飞机试飞和取证工作,以及未来民机的探索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他们称自己是中国的“大飞机青年”,以此为责,以此为荣——我也如此称呼他们。虽为云端神交,未能面面相谈,但仍能感受到,他们投入专注,热情饱满,从10点到12点,活动进行了两小时。

图片

这次线上交流,名为《北研中心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第二期暨航空史读书分享活动》。此前的第一期,是11月24日由北研中心主任张军面向青年党员,围绕深学二十大精神所作的一次主题党课,也是落实国资委关于实施中央企业精神素养提升工程要求的一次主题团课,课名为守正创新,提升素养,贡献力量》

北研中心团委选取了我的著述《大国航空》,将交流读此书的心得列入提升工程的第二期内容。于是,写书人和读书人一起,得以围绕此书的五大篇章——历史回眸、超级制造、飞向未来、情系蓝天和强国使命——畅谈航空事业,畅谈中国民机发展,畅谈青年成长之路。

我用45分钟介绍了成书过程和此书主要内容,其中,既有对已经成为航空强国的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更有对我国从弱国到大国的奋进征程的回顾,以及建设航空强国的前景憧憬与使命担当;还特别谈了对中国民机事业机遇、 挑战与应对的看法。而后,用提问与讨论的形式进行了互动,热烈之程度,超出预料,原计划15分钟,竟延长到70分钟,欲罢不能,直至正午。

图片

回首即将过去的2022年,这是一个充满磨难的年份。但就在艰难困苦之中,中国民机事业,特别是涡扇干支线客机以及在基本型基础上的衍生、系列化发展,有了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12月9日,首架涡扇干线客机C919交付东方航空公司,商业运营在即。2022年12月29日,完成ARJ21涡扇支线客机第100架交付;此前,12月8日,首架ARJ21出口印尼翎亚航空公司(TransNusa)。这些可喜可贺的成绩是新时代中国民机事业进步的标志,是继续前进的宝贵基础。

在讨论中国民机制造业发展前景时,我陈述了持乐观态度的理由。在坚强的国家意志下,在短短的十余年间,我们取得了上述重大突破。在竞争严峻、全球化遭遇挑战的国际环境下,取得这些阶段性成就意义非凡!尽管还只是在数量上交付百架新支线,而实际运营业绩尚有待改善;尽管中国干线客机还未正式运营,而后续的稳定性全球配套、自主保障能力增强与产能有序提升等,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正视不足,踏实工作,保持定力,坚韧不拔,以用户至上,以商业成功为上,就一定能够在“从无到有”之后,创造出“从弱到强”的未来。放眼世界,波音、空客,不都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吗?而我们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国家禀赋和巨大国内市场为支撑,没有理由看衰我国民机工业的未来。

对于年轻人普遍关心的如何快速成长、怎样成为领军者的提问,我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在对青年人的学习和提高业务能力的途径,提出正面建议之后,也谈了在与事业的同飞中,既要追求杰出,又不可好高骛远的观点。

院士和以副总师以上专业人才为代表的领军人物所以涌现,既有个人的素养与准备,更有事业的需要与机遇。工业战线的绝大多数科技人员,应以当一名合格工程师,进而当一名卓越工程师(设计师也是工程师,诚如我在课件里说到的对波音做出奠基性贡献的中国航空前辈王助),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

我以我的了解,介绍了吴光辉、唐长红、杨伟、孙聪等几位院士总设计师的成就和取得成功的原因,谈了我眼中的他们具有的共同品格,各自不同的特质与专业成长经历,以及历史何以选择了他们,而他们又是如何地不辱使命。

图片

近来来,我多次走进北研中心。我喜欢拔地而起的这片红色建筑,我看好这里聚集起的数百名高学历、高层次、满怀事业心和宏大抱负的年轻人。北研中心是在2010年春天开始兴建的,经历12年的发展,这座京城里的唯一民机专业研发机构,正发展成为孕育我国民机未来的科技圣地。

北研中心是中国商飞公司确立的面向未来开展商用大飞机预先研究的专业机构。按照公司提出的“看清需求、把握未来、吃透技术、创造价值”的导向,秉承“创新、专注、协同、开放、融合”的理念,采取“敏捷响应、快速迭代、互联网络、枢纽平台”的研发策略,明确了“1234”的战略途径,即建设“一心”(国际一流航空科研中心)、提升“两力”(创新力、影响力)、强化“三态”(研究与论证未来产品、开展统筹未来技术预先研究、统筹推进以背景型号为牵引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打造“四化”(智能化、模型化、集成化、平台化)。

在这12年里,北研中心参与和承担了新一代支线飞机方案论证、北斗系统搭载ARJ21飞机试飞、宽体客机方案论证、C919垂尾静力试验等项任务,初步形成了支撑型号发展的能力。同时,聚焦于复材机翼、大型航电、飞发一体化和多电项目等关键技术攻关,牵头开展未来型号概念方案论证、新能源验证机首飞、超声速客机发展路径规划与推进,也初步形成了中国商用飞机未来发展所需的总体性技术支撑能力。

如今的北研中心,专业领域涵盖飞行器设计、气动、结构、强度、动力学、仿真、制造、材料、信息、多电、航电、人工智能及新技术融合等多学科。两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仿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和先进材料结构实验室也已建成。民机多电与航电综合实验室初具规模,初步形成该领域硬软件技术集成与验证能力。按照无边界组织形态和“开放工作室”模式,先后建立了中国商飞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5个开放中心和5个联合研究机构。

图片

12年来,北研中心根据使命任务的要求,在各方面做出部署,开展工作。在产品论证方面,提出和聚焦高亚声速新构型、超声速和新能源三大背景;在产业政策和产品/技术战略研究方面,聚焦高效、绿色、新型、自主以及减阻、减重、减排、减噪等目标;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聚焦复材主结构、航电、飞发一体、多电、适航等;在新技术探索与应用研究方面,聚焦空管、生物燃料、增材制造、智能飞行控制等。已经并将继续通过实验室建设,形成总体集成、飞行物理与仿真、先进结构集成验证、多电/航电先进系统集成试验、新技术领域探索评价等能力。

而最新的业务布局是,北研中心将按照“一中心两所”的架构,把十个科研团队的业务与能力进一步整合,充分聚焦到“一中心”——以未来飞机为重点的新产品论证,以及“两中心”——新能源新动力技术研究和未来关键新技术研究的发展建设上。

由衷希望上述规划与设想务实推进,争取资源,广聚人才,按计划实现各项预期目标。而所有这些研究任务,为集结在这里的数百名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干、报效祖国的大舞台、大使命。在这里奋斗的青年人,要珍惜良机,深切理解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才智与精力,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我的一位已经过世的国际友人、原俄罗斯政府工业部们负责航空科技的老部长巴特科夫(我们都称他“老巴”),德高望重,对华友好,他曾充满羡慕又不无伤感地对我说,你们的航空厂所里,有那么多年轻人,这是你们的希望。看看我们这里,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航空,4、50岁了还是年轻人。诚如斯言,我热望并坚信中国航空年青人定能担负起强国重任。

祝愿北研中心创新奋进!祝愿这里的年轻人茁壮成长,为中国民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祝愿中国商飞事业腾飞!也祝愿中国航空工业和全产业,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取得新成就;再经历20余年奋斗,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宏伟愿景,把我们国家真正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强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